第二十八回 裡克兩弑孤主穆公一平晉亂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荀息擁立公子奚齊,百官都至喪次哭臨①,惟狐突托言病笃不至。
裡克私謂卆鄭父曰:“孺子遂立矣,其若亡公子何?”卆鄭父曰:“此事全在荀叔,姑與探之。
”二人登車,同往荀息府中。
息延入,裡克告曰:“主上晏駕,重耳、夷吾俱在外,叔為國大臣,乃不迎長公子嗣位,而立嬖人之子,何以服人?且三公子之一黨一,怨奚齊子母入于骨髓,隻礙主上耳。
今聞大變,必有異謀。
秦翟輔之于外,國人應之于内,子何策以禦之?”荀息曰:“我受先君遺托,而傅奚齊,則奚齊乃我君矣。
此外不知更有他人!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卆鄭父曰:“死無益也,何不改圖?”荀息曰:“我既以忠信許先君矣,雖無益,敢食言乎?”二人再三勸谕,荀息心如鐵石,終不改言;乃相辭而去。
裡克謂鄭父曰:“我以叔有同僚之誼,故明告以利害。
彼堅執不聽,奈何?”鄭父曰:“彼為奚齊,我為重耳,各成其志,有何不可。
” 于是二人密約:使心腹力士,變服雜于侍衛服役之中,乘奚齊在喪次,就刺殺于苫塊①之側。
時優施在旁,挺劍來救,亦被殺。
一時幕間大亂。
荀息哭臨方退,聞變大驚。
疾忙趨入,撫一屍一大恸曰:“我受遺命托孤,不能保護太子,我之罪也!”便欲觸柱而死。
骊姬急使人止之曰:“君柩在殡,大夫獨不念乎?且奚齊雖死,尚有卓子在,可輔也。
”荀息乃誅守幕者數十人。
即日與百官會議,更扶卓子為君,時年才九歲。
裡克、卆鄭父佯為不知,獨不與議。
梁五曰:“孺子之死,實裡、卆二人為先太子報仇也。
今不與公議,其迹昭然。
請以兵讨之!”荀息曰:“二人者,晉之老臣,根深一黨一固。
七輿大夫,半出其門。
讨而不勝,大事去矣。
不如姑隐之,以安其心而緩其謀。
俟喪事既畢,改元正位,外結鄰國,内散其一黨一,然後乃可圖矣。
”梁五退謂東關五曰:“荀卿忠而少謀,作事迂緩,不可恃也。
裡、卆雖同志,而克為先太子之冤,銜怨獨深。
若除克,則卆氏之心惰矣。
”東關五曰:“何策除之?”梁五曰:“今喪事在迩,誠伏甲東門,視其送葬,突起攻之,此一夫之力也。
”東關五曰:“善。
我有客屠岸夷者,能負三千鈞絕地而馳。
若啖以爵祿,此人可使也。
”乃召屠岸夷而語之。
夷素與大夫骓遄相厚,密以其謀告于骓遄,問:“此事可行否?”遄曰:“故太子之冤,舉國莫不痛之,皆因骊姬母子之故。
今裡、卆二大夫欲殲骊姬之一黨一,迎立公子重耳為君,此義舉也。
汝若輔佞仇忠,幹此不義之事,我等必不容汝。
徒受萬代罵名,不可,不可!”夷曰:“我侪②小人不知也,今辭之何如?”骓遄曰:“辭之,則必複遣他人矣。
子不如佯諾,而反戈以誅逆一黨一,我以迎立之功與子。
子不失富貴,而且有令名,與為不義殺身,孰得?”屠岸夷曰:“大夫之教是也。
”骓遄曰:“得無變否?”夷曰:“大夫見疑,則請盟!”乃割雞而為盟。
夷去。
遄即與卆鄭父言之,鄭父亦言于裡克,各整頓家甲,約定送葬日齊發。
至期,裡克稱病不會葬。
屠岸夷謂東關五曰:“諸大夫皆在葬,惟裡克獨留,此天奪其命也。
請授甲兵三百人,圍其宮而殲之。
”東關五大悅,與甲士三百,僞圍裡克之家。
裡克故意使人如墓告變。
荀息驚問其故,東關五曰:“聞裡克将乘隙為亂,五等辄使家客,以兵守之。
成則大夫之功,不成不相累也。
”荀息心如芒刺,草草畢葬。
即使“二五”勒兵助攻,自己奉卓子坐于朝堂,以俟好音。
東關五之兵先至東市。
屠岸夷來見,托言禀事,猝以臂拉其頸,頸折墜,軍中大亂。
屠岸夷大呼曰:“公子重耳,引秦、翟之兵,已在城外。
我奉裡大夫之命,為故太子申生伸冤,誅一奸一佞之一黨一,迎立重耳為君。
汝等願從者皆來,不願者自去。
”軍士聞重耳為君,無不踴躍願從者。
梁五聞東關五被殺,急趨朝堂,欲同荀息奉卓子出奔。
卻被屠岸夷追及,裡克、卆鄭父、雅遄各率家甲,一時亦到。
梁五料不能脫,拔劍自刎,不斷,被屠岸夷隻手擒來,裡克趁勢揮刀,劈為兩段。
時左行大夫共華,亦統家甲來助,一齊殺入朝門。
裡克仗劍先行,衆人随之,左右皆驚散。
荀息面不改色,左手抱卓子,右手舉袖掩之。
卓子懼而啼。
荀息謂裡克曰:“孺子何罪?甯殺我,乞留此先君一塊肉!”裡克曰:“申生安在?亦先君一塊肉也
裡克私謂卆鄭父曰:“孺子遂立矣,其若亡公子何?”卆鄭父曰:“此事全在荀叔,姑與探之。
”二人登車,同往荀息府中。
息延入,裡克告曰:“主上晏駕,重耳、夷吾俱在外,叔為國大臣,乃不迎長公子嗣位,而立嬖人之子,何以服人?且三公子之一黨一,怨奚齊子母入于骨髓,隻礙主上耳。
今聞大變,必有異謀。
秦翟輔之于外,國人應之于内,子何策以禦之?”荀息曰:“我受先君遺托,而傅奚齊,則奚齊乃我君矣。
此外不知更有他人!萬一力不從心,惟有一死,以謝先君而已。
”卆鄭父曰:“死無益也,何不改圖?”荀息曰:“我既以忠信許先君矣,雖無益,敢食言乎?”二人再三勸谕,荀息心如鐵石,終不改言;乃相辭而去。
裡克謂鄭父曰:“我以叔有同僚之誼,故明告以利害。
彼堅執不聽,奈何?”鄭父曰:“彼為奚齊,我為重耳,各成其志,有何不可。
” 于是二人密約:使心腹力士,變服雜于侍衛服役之中,乘奚齊在喪次,就刺殺于苫塊①之側。
時優施在旁,挺劍來救,亦被殺。
一時幕間大亂。
荀息哭臨方退,聞變大驚。
疾忙趨入,撫一屍一大恸曰:“我受遺命托孤,不能保護太子,我之罪也!”便欲觸柱而死。
骊姬急使人止之曰:“君柩在殡,大夫獨不念乎?且奚齊雖死,尚有卓子在,可輔也。
”荀息乃誅守幕者數十人。
即日與百官會議,更扶卓子為君,時年才九歲。
裡克、卆鄭父佯為不知,獨不與議。
梁五曰:“孺子之死,實裡、卆二人為先太子報仇也。
今不與公議,其迹昭然。
請以兵讨之!”荀息曰:“二人者,晉之老臣,根深一黨一固。
七輿大夫,半出其門。
讨而不勝,大事去矣。
不如姑隐之,以安其心而緩其謀。
俟喪事既畢,改元正位,外結鄰國,内散其一黨一,然後乃可圖矣。
”梁五退謂東關五曰:“荀卿忠而少謀,作事迂緩,不可恃也。
裡、卆雖同志,而克為先太子之冤,銜怨獨深。
若除克,則卆氏之心惰矣。
”東關五曰:“何策除之?”梁五曰:“今喪事在迩,誠伏甲東門,視其送葬,突起攻之,此一夫之力也。
”東關五曰:“善。
我有客屠岸夷者,能負三千鈞絕地而馳。
若啖以爵祿,此人可使也。
”乃召屠岸夷而語之。
夷素與大夫骓遄相厚,密以其謀告于骓遄,問:“此事可行否?”遄曰:“故太子之冤,舉國莫不痛之,皆因骊姬母子之故。
今裡、卆二大夫欲殲骊姬之一黨一,迎立公子重耳為君,此義舉也。
汝若輔佞仇忠,幹此不義之事,我等必不容汝。
徒受萬代罵名,不可,不可!”夷曰:“我侪②小人不知也,今辭之何如?”骓遄曰:“辭之,則必複遣他人矣。
子不如佯諾,而反戈以誅逆一黨一,我以迎立之功與子。
子不失富貴,而且有令名,與為不義殺身,孰得?”屠岸夷曰:“大夫之教是也。
”骓遄曰:“得無變否?”夷曰:“大夫見疑,則請盟!”乃割雞而為盟。
夷去。
遄即與卆鄭父言之,鄭父亦言于裡克,各整頓家甲,約定送葬日齊發。
至期,裡克稱病不會葬。
屠岸夷謂東關五曰:“諸大夫皆在葬,惟裡克獨留,此天奪其命也。
請授甲兵三百人,圍其宮而殲之。
”東關五大悅,與甲士三百,僞圍裡克之家。
裡克故意使人如墓告變。
荀息驚問其故,東關五曰:“聞裡克将乘隙為亂,五等辄使家客,以兵守之。
成則大夫之功,不成不相累也。
”荀息心如芒刺,草草畢葬。
即使“二五”勒兵助攻,自己奉卓子坐于朝堂,以俟好音。
東關五之兵先至東市。
屠岸夷來見,托言禀事,猝以臂拉其頸,頸折墜,軍中大亂。
屠岸夷大呼曰:“公子重耳,引秦、翟之兵,已在城外。
我奉裡大夫之命,為故太子申生伸冤,誅一奸一佞之一黨一,迎立重耳為君。
汝等願從者皆來,不願者自去。
”軍士聞重耳為君,無不踴躍願從者。
梁五聞東關五被殺,急趨朝堂,欲同荀息奉卓子出奔。
卻被屠岸夷追及,裡克、卆鄭父、雅遄各率家甲,一時亦到。
梁五料不能脫,拔劍自刎,不斷,被屠岸夷隻手擒來,裡克趁勢揮刀,劈為兩段。
時左行大夫共華,亦統家甲來助,一齊殺入朝門。
裡克仗劍先行,衆人随之,左右皆驚散。
荀息面不改色,左手抱卓子,右手舉袖掩之。
卓子懼而啼。
荀息謂裡克曰:“孺子何罪?甯殺我,乞留此先君一塊肉!”裡克曰:“申生安在?亦先君一塊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