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擒傅瑕厲公複國殺子頹惠王反正
關燈
小
中
大
刑牲①定約。
管仲曰:“君新舉霸事,必以簡便為政。
”桓公曰:“簡便如何?”管仲曰:“陳、蔡、邾自北杏之後,事齊不貳②。
曹伯雖未會,已同伐宋之舉。
此四國,不必再煩奔走。
惟宋、衛未嘗與會,且當一見。
侯諸國齊心,方舉盟約可也。
”言未畢,忽傳報:“周王再遣單蔑報宋之聘,已至衛國。
”管仲曰:“宋可成矣。
衛居道路之中,君當親至衛地為會,以親諸侯。
”桓公乃約宋、衛、鄭三國,會于鄄地。
連單子齊侯,其是五位,不用歃血,揖讓而散。
諸侯大悅。
齊侯知人心悅從,乃大合宋、魯、陳、衛、鄭、許諸國于幽地,歃血為盟,始定盟主之号。
此周厘王三年之冬也。
卻說楚文正熊赀,自得息妫立為夫人,一寵一幸無比。
三年之内,生下二子,長曰熊暿,次曰熊恽。
息妫雖在楚宮三載,從不與楚王說話。
楚王怪之。
一日,問其不言之故。
息妫垂淚不答。
楚王固請言之。
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守節而死,又何面目向人言語乎?”言訖淚下不止。
胡曾先生有詩雲: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
感舊不言常掩淚,隻應翻恨有容華。
楚王曰:“此皆蔡獻舞之故,孤當為夫人報此仇也,夫人勿憂。
”乃興兵伐蔡,入其郛①。
蔡侯獻舞肉袒伏罪,盡出其庫藏寶玉以賂楚,楚師方退。
适鄭伯突遣使告複國于楚。
楚王曰:“突複位二年,乃始告孤,慢孤甚矣。
”複興兵伐鄭。
鄭謝罪請成,楚王許之。
周厘王四年,鄭伯突畏楚,不敢朝齊。
齊桓公使人讓之。
鄭伯使上卿叔詹如齊,謂桓公曰:“敝邑困于楚兵,早夜城守,未獲息肩,是以未修歲事。
君若能以威加楚,寡君敢不朝夕立于齊庭乎?”桓公惡其不遜,囚詹于軍府。
詹視隙逃回鄭國。
自是鄭背齊事楚。
不在話下。
再說周厘王在位五年崩。
子阆立,是為惠王。
惠王之二年,楚文王熊赀一婬一暴無政,喜于用兵。
先年,曾與巴君同伐申國,而驚擾巴師。
巴君怒,遂襲那處,克之。
守将閻敖遊湧水而遁。
楚王殺閻敖。
閻氏之族怨王。
至是,約巴人伐楚,願為内應。
巴兵伐楚,楚王親将迎之,大戰于津。
不隄防①閻族數百人,假作楚軍,混入陣中,竟來跟尋楚王。
楚軍大亂,巴兵乘之,遂大敗楚。
楚王面頰中箭而奔。
巴君不敢追逐,收兵回國,閻氏之族從之,遂為巴人。
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門。
鬻拳在門内問曰:“君得勝乎?”楚王曰:“敗矣!”鬻拳曰:“自先王以來,楚兵戰無不勝。
巴,小一柄一也,王自将而見敗,甯不為人笑乎?今黃不朝楚,若伐黃而勝,猶可自解。
”遂閉門不納。
楚王憤然謂軍士曰:“此行再不勝,寡人不歸矣!”乃移兵伐黃。
王親鼓,士卒死戰,敗黃師于踖陵。
是夜,宿于營中,夢息侯怒氣勃勃而前曰:“孤何罪而見殺?又占吾疆土,一婬一吾妻室,吾已請于上帝矣!”乃以手批②楚王之頰。
楚王大叫一聲。
醒來箭瘡迸裂,血流不止。
急傳令回軍,至于湫地,夜半而薨。
鬻拳迎喪歸葬。
長子熊暿嗣立。
鬻拳曰:“吾犯王二次,縱王不加誅,吾敢偷生乎?吾将從王于地下!”乃謂家人曰:“我死,必葬我于绖皇,使子孫知我守門也。
”遂自刭而死。
熊暿憐之,使其子孫,世為大阍。
先儒左氏稱鬻拳為一愛一君,史官有詩駁之,曰: 谏主如何敢用兵?閉門不納亦堪驚。
若将此事稱忠一愛一,亂賊紛紛盡借名。
鄭厲公聞楚文王兇信,大喜曰:“吾無憂矣!”叔詹進曰:“臣聞‘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今立國于齊、楚之間,不辱即危,非長計也。
先君桓武及莊,三世為王朝卿士,是以冠冕列國,征服諸侯。
今新王嗣統,聞虢、晉二國朝王,王為之飨醴命宥,又賜玉五珏,馬三匹。
君不若朝貢于周,若賴王之一寵一,以修先世卿士之業,雖有大國,不足畏也。
”厲公曰:“善。
”乃遣大夫師叔如周請朝。
師叔回報:“周室大亂。
”厲公問:“亂形如何?”對曰:“昔周莊王嬖①妾姚姬,謂之王姚,生子頹,莊王一愛一之,使大夫蒍國為之師傅。
子頹一性一好牛,嘗養牛數百,親自喂養,飼以五谷,被以文繡,謂之‘文獸’。
凡有出入,仆從皆乘牛而行,踐踏無忌。
又陰結大夫蒍國。
邊伯、子禽、祝跪、詹父,往來甚密。
厘王之世,未嘗禁止。
今新王即位,子頹恃在叔行,驕橫益甚。
新王惡之,乃裁抑其一黨一,奪子禽、祝跪、詹父之田。
新王又因築苑囿②于宮側,蒍國有圃,邊伯有室,皆近王宮,王俱取之,以廣其囿。
又膳夫石速進膳不一精一,王怒,革其祿,石速亦憾王。
故五大夫同石速作亂,奉子頹為君以攻王。
賴周公忌父同召伯廖等死力拒敵,衆人不能取勝,乃出奔于蘇。
先周武王時,蘇忿生為王司寇有功,謂之蘇公,授以南陽之田為采地。
忿生死,其子孫為狄所制,乃叛王而事狄,又不繳還采地于周。
桓王八年,乃以蘇子之田,畀我先君莊公,易我近周之田。
于是蘇子與周嫌隙益深。
衛侯朔惡周之立黔牟,亦有夙怨,蘇子因奉子頹奔衛,同衛侯帥
管仲曰:“君新舉霸事,必以簡便為政。
”桓公曰:“簡便如何?”管仲曰:“陳、蔡、邾自北杏之後,事齊不貳②。
曹伯雖未會,已同伐宋之舉。
此四國,不必再煩奔走。
惟宋、衛未嘗與會,且當一見。
侯諸國齊心,方舉盟約可也。
”言未畢,忽傳報:“周王再遣單蔑報宋之聘,已至衛國。
”管仲曰:“宋可成矣。
衛居道路之中,君當親至衛地為會,以親諸侯。
”桓公乃約宋、衛、鄭三國,會于鄄地。
連單子齊侯,其是五位,不用歃血,揖讓而散。
諸侯大悅。
齊侯知人心悅從,乃大合宋、魯、陳、衛、鄭、許諸國于幽地,歃血為盟,始定盟主之号。
此周厘王三年之冬也。
卻說楚文正熊赀,自得息妫立為夫人,一寵一幸無比。
三年之内,生下二子,長曰熊暿,次曰熊恽。
息妫雖在楚宮三載,從不與楚王說話。
楚王怪之。
一日,問其不言之故。
息妫垂淚不答。
楚王固請言之。
對曰:“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守節而死,又何面目向人言語乎?”言訖淚下不止。
胡曾先生有詩雲: 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風一面花。
感舊不言常掩淚,隻應翻恨有容華。
楚王曰:“此皆蔡獻舞之故,孤當為夫人報此仇也,夫人勿憂。
”乃興兵伐蔡,入其郛①。
蔡侯獻舞肉袒伏罪,盡出其庫藏寶玉以賂楚,楚師方退。
适鄭伯突遣使告複國于楚。
楚王曰:“突複位二年,乃始告孤,慢孤甚矣。
”複興兵伐鄭。
鄭謝罪請成,楚王許之。
周厘王四年,鄭伯突畏楚,不敢朝齊。
齊桓公使人讓之。
鄭伯使上卿叔詹如齊,謂桓公曰:“敝邑困于楚兵,早夜城守,未獲息肩,是以未修歲事。
君若能以威加楚,寡君敢不朝夕立于齊庭乎?”桓公惡其不遜,囚詹于軍府。
詹視隙逃回鄭國。
自是鄭背齊事楚。
不在話下。
再說周厘王在位五年崩。
子阆立,是為惠王。
惠王之二年,楚文王熊赀一婬一暴無政,喜于用兵。
先年,曾與巴君同伐申國,而驚擾巴師。
巴君怒,遂襲那處,克之。
守将閻敖遊湧水而遁。
楚王殺閻敖。
閻氏之族怨王。
至是,約巴人伐楚,願為内應。
巴兵伐楚,楚王親将迎之,大戰于津。
不隄防①閻族數百人,假作楚軍,混入陣中,竟來跟尋楚王。
楚軍大亂,巴兵乘之,遂大敗楚。
楚王面頰中箭而奔。
巴君不敢追逐,收兵回國,閻氏之族從之,遂為巴人。
楚王回至方城,夜叩城門。
鬻拳在門内問曰:“君得勝乎?”楚王曰:“敗矣!”鬻拳曰:“自先王以來,楚兵戰無不勝。
巴,小一柄一也,王自将而見敗,甯不為人笑乎?今黃不朝楚,若伐黃而勝,猶可自解。
”遂閉門不納。
楚王憤然謂軍士曰:“此行再不勝,寡人不歸矣!”乃移兵伐黃。
王親鼓,士卒死戰,敗黃師于踖陵。
是夜,宿于營中,夢息侯怒氣勃勃而前曰:“孤何罪而見殺?又占吾疆土,一婬一吾妻室,吾已請于上帝矣!”乃以手批②楚王之頰。
楚王大叫一聲。
醒來箭瘡迸裂,血流不止。
急傳令回軍,至于湫地,夜半而薨。
鬻拳迎喪歸葬。
長子熊暿嗣立。
鬻拳曰:“吾犯王二次,縱王不加誅,吾敢偷生乎?吾将從王于地下!”乃謂家人曰:“我死,必葬我于绖皇,使子孫知我守門也。
”遂自刭而死。
熊暿憐之,使其子孫,世為大阍。
先儒左氏稱鬻拳為一愛一君,史官有詩駁之,曰: 谏主如何敢用兵?閉門不納亦堪驚。
若将此事稱忠一愛一,亂賊紛紛盡借名。
鄭厲公聞楚文王兇信,大喜曰:“吾無憂矣!”叔詹進曰:“臣聞‘依人者危,臣人者辱。
’今立國于齊、楚之間,不辱即危,非長計也。
先君桓武及莊,三世為王朝卿士,是以冠冕列國,征服諸侯。
今新王嗣統,聞虢、晉二國朝王,王為之飨醴命宥,又賜玉五珏,馬三匹。
君不若朝貢于周,若賴王之一寵一,以修先世卿士之業,雖有大國,不足畏也。
”厲公曰:“善。
”乃遣大夫師叔如周請朝。
師叔回報:“周室大亂。
”厲公問:“亂形如何?”對曰:“昔周莊王嬖①妾姚姬,謂之王姚,生子頹,莊王一愛一之,使大夫蒍國為之師傅。
子頹一性一好牛,嘗養牛數百,親自喂養,飼以五谷,被以文繡,謂之‘文獸’。
凡有出入,仆從皆乘牛而行,踐踏無忌。
又陰結大夫蒍國。
邊伯、子禽、祝跪、詹父,往來甚密。
厘王之世,未嘗禁止。
今新王即位,子頹恃在叔行,驕橫益甚。
新王惡之,乃裁抑其一黨一,奪子禽、祝跪、詹父之田。
新王又因築苑囿②于宮側,蒍國有圃,邊伯有室,皆近王宮,王俱取之,以廣其囿。
又膳夫石速進膳不一精一,王怒,革其祿,石速亦憾王。
故五大夫同石速作亂,奉子頹為君以攻王。
賴周公忌父同召伯廖等死力拒敵,衆人不能取勝,乃出奔于蘇。
先周武王時,蘇忿生為王司寇有功,謂之蘇公,授以南陽之田為采地。
忿生死,其子孫為狄所制,乃叛王而事狄,又不繳還采地于周。
桓王八年,乃以蘇子之田,畀我先君莊公,易我近周之田。
于是蘇子與周嫌隙益深。
衛侯朔惡周之立黔牟,亦有夙怨,蘇子因奉子頹奔衛,同衛侯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