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公孫阏争車射考叔公子翚獻謅賊隐公

關燈
! 莊公又分遣二使,将禮币往齊、魯二國稱謝。

    齊國無話。

    單說所遣魯國使臣回來,繳上禮币,原書不啟。

    莊公問其緣故。

    使者奏曰:“臣方入魯境,聞知魯侯被公子翚所弑,已立新君。

    國書不合,不敢輕投。

    ”莊公曰:“魯侯謙讓寬柔,乃賢君也,何以見弑?” 使者曰:“其故臣備聞之。

    魯先君惠公元妃早薨,一寵一妾仲子立為繼室,生子名軌,欲立為嗣。

    魯侯乃他妾之子也。

    惠公薨,群臣以魯侯年長,奉之為君。

    魯侯承父之志,每言‘國乃軌之國也,因其年功,寡人暫時居攝耳。

    ’子搆求為太宰之官。

    魯侯曰:‘俟軌居君位,汝自求之。

    ’公子搆反疑魯侯有忌軌之心,密奏魯侯曰,臣聞利器入手,不可假人。

    主公已嗣爵為君,國人悅服,千歲而後,便當傳之子孫。

    何得以居攝為名,起人非望?今軌年長,恐将來不利于主,臣請殺之,為主公除此隐憂何如?魯侯掩耳曰:‘汝非癡狂,安得出此亂言!吾已使人于菟裘築下宮室,為養老計,不日當傳位于軌矣。

    ’搆默然而退,自悔失言。

    誠恐魯侯将此一段話告軌;軌即位,必當治罪。

    夤夜往見軌,反說主公見汝年齒漸長,恐來争位。

    今日召我入宮,密囑行害于汝。

    軌懼而問計。

    搆曰:‘他無仁,我無義。

    公子必欲免禍,非行大事不可。

    ’軌曰:‘彼為君已十一年矣,臣民信服。

    若大事不成,反受其殃。

    ’搆曰:‘吾已為公子定計矣。

    主公未立之先,曾與鄭君戰狐壤,被鄭所獲,囚于鄭大夫尹氏之家。

    尹氏素奉祀一神,名曰鐘巫。

    主公暗地祈禱,謀逃歸于魯國。

    蔔卦得吉,乃将實情告于尹氏。

    那時尹氏正不得志于鄭,乃與主以共逃至魯。

    遂立鐘巫之廟于城外,每歲冬月,必親自往祭。

    今其時矣。

    祭則必館于蒍大夫之家。

    吾預使勇士充作徒役,雜居左右,主公不疑。

    俟其睡熟刺之,一夫之力耳。

    ’軌曰:‘此計雖善,然惡名何以自解?’搆曰:‘吾預囑勇士潛逃,歸罪于蒍大夫,有何不可?’子軌下拜曰:‘大事若成,當以太宰相屈。

    ’子搆如計而行,果弑魯侯。

    今軌已嗣為君,搆為太宰,讨蒍氏以解罪。

    國人無不知之,但畏搆權勢,不敢言耳。

    ” 莊公乃問于群臣曰:“讨魯與和魯,二者孰利?”祭仲曰:“魯、鄭世好,不如和之。

    臣料魯國不日有使命至矣。

    ”言未畢,魯使已及館驿。

    莊公使人先叩其來意。

    言:“新君即位,特來修先君之好,且約兩國君面會訂盟。

    ”莊公厚禮其使,約定夏四月中于越地相見,歃血立誓,永好無渝。

    自是魯、鄭信使不絕。

    時周桓王之九年也。

    髯翁讀史至此,論公子搆兵權在手,伐鄭伐宋,專行無忌,逆端已見;及請殺弟軌,隐公亦謂其亂言矣。

    若暴明其罪,肆諸市朝,弟軌亦必感德。

    乃告以讓位,激成弑逆之惡,豈非優柔不斷,自取其禍!有詩歎雲: 跋扈将軍素橫行,履霜全不戒堅冰。

     菟裘空築人難老,蒍氏誰為抱不平。

     又有詩譏鐘巫之祭無益。

    詩曰: 狐壤逃歸廟額題,年年設祭報神私。

     鐘巫靈感能相助,應起天雷擊子搆。

     卻說宋穆公之子馮,自周平王末年奔鄭,至今尚在鄭國。

    忽一日傳言:“有宋使至鄭,迎公子馮回國,欲立為君。

    ”莊公曰:“莫非宋君臣哄馮回去,欲行殺害?”祭仲曰:“且待接見使臣,自有國書。

    ”不知書中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老:古代對公卿的尊稱。

    這裡指公子翚。

     ②恤:幫助、周濟。

     ③宥:赦罪。

     ①至公:最好的諸侯。

     ②烏:何,烏有,沒有。

     ①甫:方才。

     ①兼:兼并。

     ②卮:卮,酒器。

     ③德色:自認為有功德于人的樣子。

     ①虬須:蜷曲的胡須。

     ①掉:搖動。

     ②區處:處理。

     ③職,賦銳。

    貢,獻,租賦。

    職貢:上貢賦稅。

     ①易:換,改變。

     ②利:利益,此作占有。

     ①置:放擱。

    不置:不肯放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