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吞舟之魚(上)

關燈
明叔餓了多半宿,一看飯菜端上來,也顧不得說話了,我見狀也沒辦法,有什麼事等他吃完再說吧,大金牙先給明叔端上熱騰騰一碗挂面湯,湯上薄薄地浮了層碎韭菜沫,面條上頂着着倆雞蛋黃,大金牙告訴明叔:“這面湯有個雅稱,雞蛋黃是黃的,韭菜沫是綠的,故此喚作兩個黃鹂鳴翠柳,下面這面就更不得了,吃一口挂面不咬斷那是銀須倒挂,咬斷了那就疑是銀河落九天了這個,您别看用料就那麼回事,蛋黃散了點,韭菜也不太新鮮了,可這意境在那擺着呢,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騷客到大飯店裡,不點别的,單點挂面湯,不為别的,就沖這倆雞蛋黃來的,圖什麼呀?不就是圖一附庸風雅嗎。

    ” 我和胖子看得大眼瞪小眼,大金牙不愧是一能說會道的奸商,一堆廢銅爛鐵從他口中說出來,也能變為鑲金嵌玉的寶器,胖子對衆人說:“我看咱去了美國還倒騰什麼明器呀,就有老金這兩下子,咱合夥開個飯店還不得發橫财啊,弄不好美國總統都得屁颠兒屁颠兒跑到唐人街,專為吃你這兩個蛋黃來,别說美國總統沒吃過,連我這饞蟲都讓你給勾起來了,鍋裡還有沒有給胖爺我也來一碗……” 鍋裡沒挂面了,剩下半鍋清湯,大金牙又盛了三碗湯,四人喝得稀裡呼噜,明叔更是差點連碗底都給舔幹淨了,吃完後明叔突然說:“金牙仔的面湯煮得好呀,回味無窮,意猶未盡啊……可我看見這兩個圓圓的雞蛋,就想起咱們到昆侖山找的那顆珠子來了,那東西叫做什麼來着?” 我心想那“雮塵珠”,都是過去的事了還提起來有什麼意義?莫非與珊瑚螺旋的海事有關?便對明叔說:“是說雮塵珠嗎?古代在内地對其呼為鳳凰膽,是皇家不傳之秘,就連《易經》這麼大篇幅的古代經典之中,都不曾涉及半個鳳字,我想大概不是因為《易經》出現的那個時期中國還沒有發明鳳字,而是由于所有關于鳳凰膽的秘密都隻有統治階級才能接觸,其實那顆珠子并非能夠長生不死,是古人的一種誤解。

    ” 明叔說:“對對,就是那個什麼珠,象這種珠子,其實在南海有很多,我年輕的時候,最開始是跟着家中一位舅公跑船,那時候南洋正在打仗,生意要多難做有多難做,有一年我們運的是鹽米之物,沒想到在海上碰到了吞舟之魚。

    ” 我和胖子少年時代久居福建,也曾聽漁民說起遠海大洋之中有吞舟的大魚,卻始終未知其詳,于是讓明叔說得詳細一些,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吞舟之魚”并非是特指某種魚類,凡是走船之人在海中遇可以覆沒舟船的深海巨魚,因不知其名,皆以“吞舟”二字呼之,也有些遇到過海難經曆的人,同樣會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在海上的遭遇,正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