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盜墓祖師爺(上)
關燈
小
中
大
聞所未聞,于是請教Shirley楊,讓她詳細講講其中淵源,萬一将來有人問我,我也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免得被人笑話做了那麼久摸金校尉,卻不知祖師爺是誰。
Shirley楊對這些倒鬥行規傳統的了解,也都是從她外公鹧鸪哨留下的日記中得知的,七十二行中能被尊為祖師爺的,并不一定是做這一行的第一人,但各行各業之祖師均是青史留名的人物,至少在曆史上的風雲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在春秋戰國時代之前,世上便已有了倒鬥之事,可最有影響力的,怕是要數伍子胥發楚王墓,鞭屍雪恨之事為首了,伍子胥挖墳掘墓是為了報不共戴天之仇,并非為了楚王墓中陪葬的明器,他這是“有所為而非為财”,所以後世同樣“有所求而非求财”的搬山道人,便向來尊伍子胥為祖師。
秦末楚漢争霸,項羽發秦陵燒阿房,掠取其中寶貨不計其數,項羽劉邦皆為秦末義軍,故後世卸嶺之徒取其“義”字,作為聚義分贓的招牌,并尊西楚霸王為祖師爺,而且霸王力拔山兮,也是以外力掘墓的卸嶺力士所圖之彩頭。
漢代的盜墓活動已經非常頻繁了,摸金校尉這一字号正式出現于後漢三國,實際上早在西漢便已成形,但尚未成勢,後來三國時期,曹操以需要軍饷掃平亂世,從而還百姓清平世道為借口,吸納了不少倒鬥高手,并設立正規的倒鬥部隊軍事編制,至此才有了摸金校尉之說,千百年來沿用至今,古人雲:“名不正,言不順”,各行有了祖師字号才可自成一體傳承後世,但摸金校尉的行規和種種手藝,及其易理五行之框架,都是到了唐代才徹底發展完備,後來更是吸取了江西形勢宗風水理論的精髓,有了“尋龍訣”和“分金定穴”這些摸金校尉獨有的風水秘術。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倒鬥部隊也并非曹魏所獨創,孫吳就曾為了補充軍事開支,在嶺南掘了南越王嬰奇之墓,不過孫權麾下的這支倒鬥部隊,在發掘越王墓時遇到了非常大的意外事故,全軍盡墨,事後沒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此事在倒鬥的手藝人中口耳相傳,但史書上無半字記載,野史上卻與傳說完全相反,隻說功成身退,未知是真是假。
這些野史奇談中還提及曹操墓也是摸金校尉設計的,所以後世難以被人發現,夫葬者,藏也,欲為人之不得見也,有些古墓确實占盡形勢,得天獨厚,如果不知道其中真相,不以極特殊的辦法來尋找,幾乎沒有任何被發現的可能性。
我恍然大悟:“原來盜墓祖師的傳承是這麼回事,不過這三位祖師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都有一個很相近的共同點,曹操既是詩人也是軍人,伍子胥伐楚時做過将軍,項羽更是統帥三軍的楚霸王,可以說他們全是能征慣戰的兵家出身,有着很深的軍事背景,這恐怕也不能單純的說是某種巧合,他們敢于帶頭去倒鬥,多半與久經戰陣之人身上罡氣足,不信邪有關,若非是行伍出身,又哪有這般膽氣見識。
”
Shirley楊對這些倒鬥行規傳統的了解,也都是從她外公鹧鸪哨留下的日記中得知的,七十二行中能被尊為祖師爺的,并不一定是做這一行的第一人,但各行各業之祖師均是青史留名的人物,至少在曆史上的風雲人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在春秋戰國時代之前,世上便已有了倒鬥之事,可最有影響力的,怕是要數伍子胥發楚王墓,鞭屍雪恨之事為首了,伍子胥挖墳掘墓是為了報不共戴天之仇,并非為了楚王墓中陪葬的明器,他這是“有所為而非為财”,所以後世同樣“有所求而非求财”的搬山道人,便向來尊伍子胥為祖師。
秦末楚漢争霸,項羽發秦陵燒阿房,掠取其中寶貨不計其數,項羽劉邦皆為秦末義軍,故後世卸嶺之徒取其“義”字,作為聚義分贓的招牌,并尊西楚霸王為祖師爺,而且霸王力拔山兮,也是以外力掘墓的卸嶺力士所圖之彩頭。
漢代的盜墓活動已經非常頻繁了,摸金校尉這一字号正式出現于後漢三國,實際上早在西漢便已成形,但尚未成勢,後來三國時期,曹操以需要軍饷掃平亂世,從而還百姓清平世道為借口,吸納了不少倒鬥高手,并設立正規的倒鬥部隊軍事編制,至此才有了摸金校尉之說,千百年來沿用至今,古人雲:“名不正,言不順”,各行有了祖師字号才可自成一體傳承後世,但摸金校尉的行規和種種手藝,及其易理五行之框架,都是到了唐代才徹底發展完備,後來更是吸取了江西形勢宗風水理論的精髓,有了“尋龍訣”和“分金定穴”這些摸金校尉獨有的風水秘術。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倒鬥部隊也并非曹魏所獨創,孫吳就曾為了補充軍事開支,在嶺南掘了南越王嬰奇之墓,不過孫權麾下的這支倒鬥部隊,在發掘越王墓時遇到了非常大的意外事故,全軍盡墨,事後沒有一個人能活下來,此事在倒鬥的手藝人中口耳相傳,但史書上無半字記載,野史上卻與傳說完全相反,隻說功成身退,未知是真是假。
這些野史奇談中還提及曹操墓也是摸金校尉設計的,所以後世難以被人發現,夫葬者,藏也,欲為人之不得見也,有些古墓确實占盡形勢,得天獨厚,如果不知道其中真相,不以極特殊的辦法來尋找,幾乎沒有任何被發現的可能性。
我恍然大悟:“原來盜墓祖師的傳承是這麼回事,不過這三位祖師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都有一個很相近的共同點,曹操既是詩人也是軍人,伍子胥伐楚時做過将軍,項羽更是統帥三軍的楚霸王,可以說他們全是能征慣戰的兵家出身,有着很深的軍事背景,這恐怕也不能單純的說是某種巧合,他們敢于帶頭去倒鬥,多半與久經戰陣之人身上罡氣足,不信邪有關,若非是行伍出身,又哪有這般膽氣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