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卷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關燈
小
中
大
欲學為仙說與賢,長生不老是虛傳。
少貪色欲身康健,心不瞞人便是仙。
話說故宋時杭州普濟橋有個寶山院,乃嘉泰中所建,又名華光廟,以奉五顯之神。
那五顯? 一顯,聰昭聖早仁福善王。
二顯,明昭聖年義福順王。
三顯,正昭聖孕智福應王。
四顯,直昭聖旱愛福惠王。
五顯,德昭聖年信福慶王。
此五顯,乃是五行之佐,最有靈應。
或言五顯即五通,此謬言也。
紹定初年,丞相鄭清之重修,添造樓房精舍,極其華整。
遭元時兵火,道侶流散,房垣倒塌,左右居民,亦皆凋落。
至正初年,道士募緣修理,香火重興,不在話下。
單說本郡秀才魏字,所居于廟相近;同表兄服道勤讀書于廟旁之小樓。
魏生年方一十六歲,豐姿俊雅,性複溫柔,言語詢詢,宛如處于。
每赴文會,同輩辄調戲之,呼為魏娘子。
魏生羞臉發赤。
自此不會賓客,隻在樓上溫習學業。
惟服生朝夕相見。
一日,服生因母病回家侍疾,魏生獨居樓中讀書。
約至二鼓,忽聞有人叩門。
生疑表兄之來也,開而視之,見一先生,黃袍藍袖,絲拂綸中,豐儀美髯,香風襲襲,有出世淩雲之表,背後跟着個小道童,也生得清秀,捧着個朱紅盒子。
先生自說:“吾乃純陽呂洞賓,邀遊四海,偶爾經過此地。
空中聞子書聲清亮,殷勤嗜學,必取科甲,且有神仙之分。
吾與汝宿世有緣,合當度汝。
知汝獨居,特特秦訪。
”魏生聽說,又驚又喜,連忙下拜,請純陽南面坐定,自己側坐相陪。
洞賓呼道童拿過盒子,擺在卓上,都是鮮異果品和那山珍海味,馨香撲鼻。
所用紫金杯、白玉壺,其壺不滿三寸,出酒不竭,其酒色如唬琅,味若醒阈。
洞賓道:“此仙肴仙酒,惟吾仙家受用,以于有緣,故得同享。
”魏生此時恍恍榴餾,如已在十洲三島之中矣。
飲酒中間,洞賓道:“今夜與子奇遇,不可無詩。
魏生欲觀仙筆,即将文房四寶列于幾上。
洞賓不假思索,信筆賦詩四首: 黃鶴樓前靈氣生,場桃會上咦玄英。
劍橫紫海秋光勁,每夕乘雲上玉京。
其一 嗟峨棟字接雲姻,身在蓬壺境裡眠。
一覺不知天地老,醒來又見幾桑田。
其二 一粒金丹羽化奇,就中玄妙少人知。
夜來忽聽鈞天樂,知是仙人跨鶴時。
其三 劍氣橫空海月浮,邀流頃刻遍神洲。
蚜桃曆盡三千度,不計人間九百秋。
其四 字勢飛舞,魏生贊不絕口。
洞賓問道:“子聰明過人,可随意作一詩,以觀子仙緣之遲速也。
”魏生亦賦二絕: 十二峰前瓊樹齊,此生何似蹑天梯。
消磨裘字塵氛淨,漫昔霞裳劄玉樞。
其一 天空月色兩悠悠,絕勝飛吟亭上遊。
夜靜玉蕭天宇碧,直随鶴取到汽洲。
其二 洞賓覽畢,目視魏生微笑道:“子有流洲之志,真仙種也。
昔西漢大将軍霍去病,禱于神君之廟,神君現形,願為夫婦。
去病大怒而去。
後病笃,複遣人哀懇神君求救。
神君曰:‘霍将軍體弱,吾欲以大陰精氣補之。
霍将軍不悟,認為淫欲,遂爾見絕。
今日之病,不可救矣。
’去病遂死。
仙家度人之法,不拘一定,豈是凡人所知,惟有緣者信之不疑耳。
吾更贈子一詩。
”詩雲: 相縫此夕在瓊樓,酬酥燈前且自留。
玉液斟來晶影動,珠譏賦就峽雲收。
漫将夙世人間了,且借仙緣天上修。
從此嶽陽①消息近,白雲天際自悠悠。
魏生讀詩會意,亦答一絕句: 仙境清虛絕欲塵,凡心那雜道心真。
後庭無樹栽瓊五,空羨隋場堤上人。
二人唱和之後,意益綢纓。
洞賓命童子且去:“今夜吾當清此。
”又向魏生道:“子能與吾相聚十晝夜,當令子神完氣足,日記萬言。
”魏生信以為然。
酒酣,洞賓先寝。
魏生和衣睡于洞賓之側。
侗賓道:“凡人肌肉相湊,則神氣自能往來。
若和衣各睡,吾不能有益于子也。
”乃抱魏生于懷,為之解衣,并枕而卧。
洞賓軟款撫摩,漸至呷浪。
魏生欲竊其仙氣,隐忍不辭。
至雞鳴時,洞賓與魏生說:“仙機不可漏洩。
乘此未明,與子暫别,夜當再會。
”推窗一躍,已不知所在。
魏生大驚,決為真仙。
取夜來金玉之器看之,皆真物也,制度精巧可愛。
枕席之間,餘香不散。
魏生凝思不已。
至夜,洞賓又來與生同寝。
一連宿了十餘夜,情好愈密,彼此俱不忍舍。
一夕,洞賓與魏生飲酒,說道:“我們的私事,昨刀何仙姑赴會回來知道了,大發惱怒,要奏上玉帝,你我都受罪責。
我再三求各,方才息怒。
他見我說你十分标緻,要來看你。
夜間相會時,你陪個小心,求服他,我自也在裡面掉掇。
倘得歡喜起來,從了也不見得。
若得打做一家,這事永不露出來,得他大陰真氣,亦能少助/魏生聽說,心
少貪色欲身康健,心不瞞人便是仙。
話說故宋時杭州普濟橋有個寶山院,乃嘉泰中所建,又名華光廟,以奉五顯之神。
那五顯? 一顯,聰昭聖早仁福善王。
二顯,明昭聖年義福順王。
三顯,正昭聖孕智福應王。
四顯,直昭聖旱愛福惠王。
五顯,德昭聖年信福慶王。
此五顯,乃是五行之佐,最有靈應。
或言五顯即五通,此謬言也。
紹定初年,丞相鄭清之重修,添造樓房精舍,極其華整。
遭元時兵火,道侶流散,房垣倒塌,左右居民,亦皆凋落。
至正初年,道士募緣修理,香火重興,不在話下。
單說本郡秀才魏字,所居于廟相近;同表兄服道勤讀書于廟旁之小樓。
魏生年方一十六歲,豐姿俊雅,性複溫柔,言語詢詢,宛如處于。
每赴文會,同輩辄調戲之,呼為魏娘子。
魏生羞臉發赤。
自此不會賓客,隻在樓上溫習學業。
惟服生朝夕相見。
一日,服生因母病回家侍疾,魏生獨居樓中讀書。
約至二鼓,忽聞有人叩門。
生疑表兄之來也,開而視之,見一先生,黃袍藍袖,絲拂綸中,豐儀美髯,香風襲襲,有出世淩雲之表,背後跟着個小道童,也生得清秀,捧着個朱紅盒子。
先生自說:“吾乃純陽呂洞賓,邀遊四海,偶爾經過此地。
空中聞子書聲清亮,殷勤嗜學,必取科甲,且有神仙之分。
吾與汝宿世有緣,合當度汝。
知汝獨居,特特秦訪。
”魏生聽說,又驚又喜,連忙下拜,請純陽南面坐定,自己側坐相陪。
洞賓呼道童拿過盒子,擺在卓上,都是鮮異果品和那山珍海味,馨香撲鼻。
所用紫金杯、白玉壺,其壺不滿三寸,出酒不竭,其酒色如唬琅,味若醒阈。
洞賓道:“此仙肴仙酒,惟吾仙家受用,以于有緣,故得同享。
”魏生此時恍恍榴餾,如已在十洲三島之中矣。
飲酒中間,洞賓道:“今夜與子奇遇,不可無詩。
魏生欲觀仙筆,即将文房四寶列于幾上。
洞賓不假思索,信筆賦詩四首: 黃鶴樓前靈氣生,場桃會上咦玄英。
劍橫紫海秋光勁,每夕乘雲上玉京。
其一 嗟峨棟字接雲姻,身在蓬壺境裡眠。
一覺不知天地老,醒來又見幾桑田。
其二 一粒金丹羽化奇,就中玄妙少人知。
夜來忽聽鈞天樂,知是仙人跨鶴時。
其三 劍氣橫空海月浮,邀流頃刻遍神洲。
蚜桃曆盡三千度,不計人間九百秋。
其四 字勢飛舞,魏生贊不絕口。
洞賓問道:“子聰明過人,可随意作一詩,以觀子仙緣之遲速也。
”魏生亦賦二絕: 十二峰前瓊樹齊,此生何似蹑天梯。
消磨裘字塵氛淨,漫昔霞裳劄玉樞。
其一 天空月色兩悠悠,絕勝飛吟亭上遊。
夜靜玉蕭天宇碧,直随鶴取到汽洲。
其二 洞賓覽畢,目視魏生微笑道:“子有流洲之志,真仙種也。
昔西漢大将軍霍去病,禱于神君之廟,神君現形,願為夫婦。
去病大怒而去。
後病笃,複遣人哀懇神君求救。
神君曰:‘霍将軍體弱,吾欲以大陰精氣補之。
霍将軍不悟,認為淫欲,遂爾見絕。
今日之病,不可救矣。
’去病遂死。
仙家度人之法,不拘一定,豈是凡人所知,惟有緣者信之不疑耳。
吾更贈子一詩。
”詩雲: 相縫此夕在瓊樓,酬酥燈前且自留。
玉液斟來晶影動,珠譏賦就峽雲收。
漫将夙世人間了,且借仙緣天上修。
從此嶽陽①消息近,白雲天際自悠悠。
魏生讀詩會意,亦答一絕句: 仙境清虛絕欲塵,凡心那雜道心真。
後庭無樹栽瓊五,空羨隋場堤上人。
二人唱和之後,意益綢纓。
洞賓命童子且去:“今夜吾當清此。
”又向魏生道:“子能與吾相聚十晝夜,當令子神完氣足,日記萬言。
”魏生信以為然。
酒酣,洞賓先寝。
魏生和衣睡于洞賓之側。
侗賓道:“凡人肌肉相湊,則神氣自能往來。
若和衣各睡,吾不能有益于子也。
”乃抱魏生于懷,為之解衣,并枕而卧。
洞賓軟款撫摩,漸至呷浪。
魏生欲竊其仙氣,隐忍不辭。
至雞鳴時,洞賓與魏生說:“仙機不可漏洩。
乘此未明,與子暫别,夜當再會。
”推窗一躍,已不知所在。
魏生大驚,決為真仙。
取夜來金玉之器看之,皆真物也,制度精巧可愛。
枕席之間,餘香不散。
魏生凝思不已。
至夜,洞賓又來與生同寝。
一連宿了十餘夜,情好愈密,彼此俱不忍舍。
一夕,洞賓與魏生飲酒,說道:“我們的私事,昨刀何仙姑赴會回來知道了,大發惱怒,要奏上玉帝,你我都受罪責。
我再三求各,方才息怒。
他見我說你十分标緻,要來看你。
夜間相會時,你陪個小心,求服他,我自也在裡面掉掇。
倘得歡喜起來,從了也不見得。
若得打做一家,這事永不露出來,得他大陰真氣,亦能少助/魏生聽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