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 樂小舍棄生覓偶

關燈
十分逼近,又不舍得十分骛遠。

    緊緊的貼着席棚而立,觑定順娘目不轉睛,恨不得走近前去,雙手摟抱,說句話兒。

    那小娘子擡頭觀省,遠遠的也認得是樂小舍人,見他趨前退後,神情不定,心上也覺可憐。

    隻是父母相随,寸步不離,無由相會一面。

    正是: 兩人衷腹事,盡在不言中。

     卻說樂和與喜順娘正在相視凄惶之際,忽聽得說潮來了。

    道猶未絕,耳邊如山崩地訴之聲,潮頭有數丈之高,一湧而至。

    有詩為證: 銀山萬疊聳免兔,疏地排空勢若飛。

     信是子胥靈未泯,至今猶自奮神威。

     那潮頭比往年更大,直打到岸上高處,掀翻錦幕,沖倒席棚,衆人發聲喊,都退後走。

    順娘出神在小舍人身上,一時着忙不知高低,反向前幾步,腳兒打滑不住,溜的滾入波浪之中。

     可憐繡閣金閨女,翻做随波逐浪人。

     樂和乖覺,約莫潮來,便移身立于高阜去處,心中不舍得順娘,看定席棚,高叫:“避水!”忽見順娘跌在江裡去了。

    這驚非小,說時遲,那時快,就順娘跌下去這一刻,樂和的眼光緊随着小娘子下水,腳步自然留不往,撲通的向水一跳,也随波而滾。

    他那裡會水!隻是為情所使,不顧性命。

    這裡喜将仕夫婦見女兒墜水,慌急了,亂呼:“救人救人!救得吾女,自有重賞。

    ”那順娘穿着紫羅衫杏黃裙,最好記認。

    有那一班弄潮的子弟們,踏着潮頭,如履平地,貪着利物應聲而往。

    翻波攪浪,來撈救那紫羅衫杏黃裙的女子。

     卻說樂和跳下水去,直至水底,全不覺波濤之苦,心下如夢中相似。

    行到潮王廟中,見燈燭輝煌,香煙鐐繞。

    樂和下拜,求潮王救取順娘,度脫水厄。

    潮王開言道:“喜順吾已收留在此,今交付你去。

    ”說罷,小鬼從神帳後,将順娘送出。

    樂和拜謝了潮王,領順娘出了廟門。

    彼此十分歡喜,一句話也說不出,四隻手兒緊緊對面相抱,覺身子或沉或浮,幡出水面。

    那一班弄潮的看見紫羅衫杏黃裙在浪中現出,慌忙去搶。

    及至托出水面,不是單卻是雙。

    四五個人,扛頭扛腳,擡上岸來,對喜将仕道:“且喜連女婿都救起來了。

    ”喜公、喜母、丫鬟、奶娘都來看時,此時八月天氣,衣服都單薄,兩個臉對臉,胸對胸,交股疊肩,且是偎抱得緊,分拆不開,叫喚不醒,體尚微暖,不生不死的模樣。

    父母慌又慌,苦又苦,正不知什麼意故。

    喜家眷屬哭做一堆。

    衆人争先來看,都道從古來無此奇事。

     卻說樂美善正在家中,有人報他兒子在“團魚頭”看潮,被潮頭打在江裡去了,慌得一步一跌,直跑到“團圍頭”來。

    又聽得人說打撈得一男一女,那女的是喜将仕家小姐。

    樂公分開人衆,捱入看時,認得是兒子樂和,叫了幾聲:“親兒!”放聲大哭道:“兒呵!你生前不得吹蕭侶,誰知你死後方成連理枝!”喜将仕問其緣故,樂公将三年前兒子執意求親,及誓不先娶之言,叙了一遍。

    喜公、喜母到抱怨起來道:“你樂門七輩衣冠,也是舊族。

    況且兩個幼年,曾同窗讀書,有此說話,何不早說?如今大家叫喚,若喚得醒時,情願把小女配與令郎。

    ”兩家一邊喚女,一邊喚兒,約莫叫喚了半個時辰,漸漸眼開氣續,四隻屹膊,兀自不放。

    樂公道:“我兒快蘇醒,将仕公已許下把順娘配你為妻了。

    ”說猶未畢,隻見樂和睜開雙眼道:“嶽翁休要言而無信!”跳起身來,便向喜公、喜母作揖稱謝。

    喜小姐随後蘇醒。

    兩口兒精神如故,清水也本吐一口。

    喜殺了喜将仕,樂殺了樂大爺。

    兩家都将千衣服換了,顧個小轎擡回家裡。

     歡日,到是喜将仕央媒來樂家議親,願贅樂和為婿,媒人就是安三老。

    樂家無不應允。

    擇了吉日,喜家送些金帛之類。

    笙蕭鼓樂,迎娶樂和到家成親。

    夫妻恩愛,自不必說。

    滿月後,樂和同順娘備了三牲祭禮,到潮玉廟去賽謝,喜将仕見樂和聰明,延名師在家,教他讀書,後來連科及第。

    至今臨安說婚姻配合故事,還傳“喜樂和順”四字。

    有詩為證: 少負情癡長更狂,卻将情字感潮王。

     鐘情若到真深處,生死風波總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