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亂點鴛鴦譜(2)
關燈
小
中
大
行走,以合偕貴公子的美事,今日特來拜問。
” “有勞曹先生了。
不但犬子要造府拜謝,賈某也要深緻謝意。
” “不敢當。
功在王爺,雪芹隻不過跑腿學舌罷了,何敢言謝。
” 一番客套過後,曹雪芹道:“聽林探花說,在換帖這件事上出了點小過節?” “我那外甥女從小叫老太太慣壞了,總愛弄些古怪事。
說是要我親口答應她幾件事,是什麼事,還沒提出來呢。
” “提出來了,共三條,在别人看來全是悖情悖理的事。
” “不用管她,叫她哥哥寫個庚帖過來就行了。
”賈政想動強使硬,曹雪芹連忙忙制止他這種蠻幹:“林探花說他不敢。
” “有什麼不敢的,當哥哥的寫庚帖名正言順。
” “你就體諒林探花的苦衷吧,他畢竟是過繼的,而不是一奶同胞嘛。
”曹雪芹一口一個林探花,意在用新科探花比賈政的工部員外郎,暗示賈政雖居舅舅輩,但外甥是過繼的,壓一壓賈政強蠻的勢頭,所以,當賈政聽了要體諒過繼外甥苦衷的話,冷靜了許多。
曹雪芹繼續說道: “存周老不但要體諒過繼的外甥,而且還要體諒令外甥女,她畢竟與衆不同,是死過一回的人,心存一口悶氣,要使她順順心,消消氣。
學生剛才說過了,她的三個條件,在别人看來全是悖情悖理的,而在學生看來卻是另一回事。
所以,存周老看了她的條件,請先别動怒,聽聽學生的解釋。
” “好,聽你的。
” 曹雪芹這才把黛玉的彩箋遞上。
賈政看時,手微顫,眉驟蹙,氣短出,怒色滿面。
曹雪芹從旁勸着:“先别動怒,聽學生解說。
” 賈政道:“這還像話嗎!”忍吞下一口氣,說道:“曹先生,你說,這能不叫人生氣嗎!” “人家已經答應了這門親事,老先生還生什麼氣呢?” “這叫答應了?” “是的,聽學生破解她是怎麼答應的。
” “這第一條叫做‘莫須有’,所謂結婚不同房,自古未有,這豈不是莫須有,分明是莫須有的事,我們,尤其是存老你,又何必信其有呢?一夜不同房,可能,三夜五夜不同房,也可能,三月五月、一年二年,可能嗎? “第二條叫做‘不忘舅’,令外甥女幼年喪父母,由舅家撫養成人,這稱舅不稱翁姑,無非是不忘恩情的意思,怎麼可以責罵這不忘恩情之人呢!再說,稱翁也是舅,不稱翁也是舅,這事實,這親情,不是因稱乎可以改變的。
“第三條叫做‘換門庭’,賈寶玉稱林良玉為表兄,黛玉主動提出稱表兄,這豈不是明明白白暗示了自己已經是寶玉的妻室了嗎,難道還能讓大姑娘把羞于出口的話直說出來嗎? “這三條,比庚帖更重要,因為她知道,榮國府的人都知道她的生辰八字。
所以,學生先有先請存周老看了這三條勿怒的話。
” 賈政細品曹雪芹對林黛玉三項條件的解釋,覺得也有道理,怒氣漸漸消散了。
微笑道:“曹先生替她的一番巧辯,令人怒不得也喜不得。
” “是不是學生替她巧辯,隻看是不是有理。
” “如果說有一定道理,她又何必如此。
激我了一怒,豈非适得其反?” “這正是令外甥女聰慧過人之處。
一者,她斷定存周老痛惜她和寶玉的一番深情;二者,她深知榮國府裡的門客不能不出來破解她的啞謎;三者,這也是她的特殊的閉門禮。
” “這怎麼能算是閉門禮呢?” “依咱滿人的婚俗,當男方的花轎到來時,女方要緊閉大門,直待男方一請再請,說好話,送喜包,這才開門迎親。
令外甥女見了賈府的聘書、庚帖,就用這個寓意很深的三個條件,把大門關上了,難道老先生不一請再請,請求開門,反倒把花轎空擡回來不成。
” 賈政笑了:“你這是要我去說好話、送喜包嗎?” “是的,回她個‘照允’二字吧。
” “我怎麼可以在外甥女的彩箋上署上賈政二字。
” “署名倒也不必,在‘照允’二字下用一個‘榮禧堂’的印章就是了。
”
” “有勞曹先生了。
不但犬子要造府拜謝,賈某也要深緻謝意。
” “不敢當。
功在王爺,雪芹隻不過跑腿學舌罷了,何敢言謝。
” 一番客套過後,曹雪芹道:“聽林探花說,在換帖這件事上出了點小過節?” “我那外甥女從小叫老太太慣壞了,總愛弄些古怪事。
說是要我親口答應她幾件事,是什麼事,還沒提出來呢。
” “提出來了,共三條,在别人看來全是悖情悖理的事。
” “不用管她,叫她哥哥寫個庚帖過來就行了。
”賈政想動強使硬,曹雪芹連忙忙制止他這種蠻幹:“林探花說他不敢。
” “有什麼不敢的,當哥哥的寫庚帖名正言順。
” “你就體諒林探花的苦衷吧,他畢竟是過繼的,而不是一奶同胞嘛。
”曹雪芹一口一個林探花,意在用新科探花比賈政的工部員外郎,暗示賈政雖居舅舅輩,但外甥是過繼的,壓一壓賈政強蠻的勢頭,所以,當賈政聽了要體諒過繼外甥苦衷的話,冷靜了許多。
曹雪芹繼續說道: “存周老不但要體諒過繼的外甥,而且還要體諒令外甥女,她畢竟與衆不同,是死過一回的人,心存一口悶氣,要使她順順心,消消氣。
學生剛才說過了,她的三個條件,在别人看來全是悖情悖理的,而在學生看來卻是另一回事。
所以,存周老看了她的條件,請先别動怒,聽聽學生的解釋。
” “好,聽你的。
” 曹雪芹這才把黛玉的彩箋遞上。
賈政看時,手微顫,眉驟蹙,氣短出,怒色滿面。
曹雪芹從旁勸着:“先别動怒,聽學生解說。
” 賈政道:“這還像話嗎!”忍吞下一口氣,說道:“曹先生,你說,這能不叫人生氣嗎!” “人家已經答應了這門親事,老先生還生什麼氣呢?” “這叫答應了?” “是的,聽學生破解她是怎麼答應的。
” “這第一條叫做‘莫須有’,所謂結婚不同房,自古未有,這豈不是莫須有,分明是莫須有的事,我們,尤其是存老你,又何必信其有呢?一夜不同房,可能,三夜五夜不同房,也可能,三月五月、一年二年,可能嗎? “第二條叫做‘不忘舅’,令外甥女幼年喪父母,由舅家撫養成人,這稱舅不稱翁姑,無非是不忘恩情的意思,怎麼可以責罵這不忘恩情之人呢!再說,稱翁也是舅,不稱翁也是舅,這事實,這親情,不是因稱乎可以改變的。
“第三條叫做‘換門庭’,賈寶玉稱林良玉為表兄,黛玉主動提出稱表兄,這豈不是明明白白暗示了自己已經是寶玉的妻室了嗎,難道還能讓大姑娘把羞于出口的話直說出來嗎? “這三條,比庚帖更重要,因為她知道,榮國府的人都知道她的生辰八字。
所以,學生先有先請存周老看了這三條勿怒的話。
” 賈政細品曹雪芹對林黛玉三項條件的解釋,覺得也有道理,怒氣漸漸消散了。
微笑道:“曹先生替她的一番巧辯,令人怒不得也喜不得。
” “是不是學生替她巧辯,隻看是不是有理。
” “如果說有一定道理,她又何必如此。
激我了一怒,豈非适得其反?” “這正是令外甥女聰慧過人之處。
一者,她斷定存周老痛惜她和寶玉的一番深情;二者,她深知榮國府裡的門客不能不出來破解她的啞謎;三者,這也是她的特殊的閉門禮。
” “這怎麼能算是閉門禮呢?” “依咱滿人的婚俗,當男方的花轎到來時,女方要緊閉大門,直待男方一請再請,說好話,送喜包,這才開門迎親。
令外甥女見了賈府的聘書、庚帖,就用這個寓意很深的三個條件,把大門關上了,難道老先生不一請再請,請求開門,反倒把花轎空擡回來不成。
” 賈政笑了:“你這是要我去說好話、送喜包嗎?” “是的,回她個‘照允’二字吧。
” “我怎麼可以在外甥女的彩箋上署上賈政二字。
” “署名倒也不必,在‘照允’二字下用一個‘榮禧堂’的印章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