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愠不惱不怒不驚(1)

關燈
林良玉從南安郡王府回來,直奔上房找喜鸾。

    不等喜鸾問他,就劈頭冒出了一句:“這樣的苦差事可怎麼當哪!” 喜鸾見丈夫情态失常,從沒見這斯文男人如此氣急敗壞,就把要問的話壓下,親自倒了一杯茶,敬在良玉面前,立在他身旁,用柔情的眼神詢問着“你這是怎麼了?” 良玉喘定,呷了一口茶,從懷裡掏出賈政的求聘書和南安郡王的答聘書:“你看看吧。

    ” 不看則已,喜鸾看後,驚得目瞪口呆,老半天才說出一句話來:“這怎麼可以!” “不可以也得可以,兩位王爺出面,誰敢違拗。

    ” “這颦兒怕是又要死一回了。

    ”喜鸾對黛玉,是同情的,她對那個掉包計從心裡不贊成。

    隻是一個女兒家不敢說什麼。

    黛玉還魂再生後,惱恨着寶玉和王夫人,她不但能理解,而且暗中還說她有骨氣:“兩條腿的男人有的是,何必要嫁他!”她雖是王夫人親手養大的,但和黛玉的命運有着相似之處。

    如今做了黛玉的嫂子,嫂子和小姑子畢竟親近了許多。

    過門之後,她把黛玉當年和寶玉怎麼好,以及掉包計的内情,詳詳細細地告訴過良玉。

    她并沒有按照王夫人的囑咐,去勸說林家兄妹,成全寶玉娶黛玉這門親事。

    據她的看法:“黛玉妹妹是真的惱恨着寶玉,不會嫁他的。

    ”至于是不是決心修道?她認為:“那倒未必,拿修道做擋箭牌罷了。

    ” 林良玉原以為妹妹不肯嫁姜景星是等待寶玉的意思,他也并不反對:“隻要妹妹順心,怎麼都好。

    一切聽她自主。

    ”及至知道了黛玉是死過一回的,心中怅然不忍。

    因為賈府沒有及時通報黛玉之死,也對賈政不滿,開始對舅舅、舅媽有了另樣的看法,後因自己已經是賈政的女婿,而且對喜鸾夫人又十分的敬愛、由衷的滿意,這些不滿賈政的看法就隐到次位去了。

    他也看透了二舅在黛玉婚事上的那顆私心,卻不表示可否,堅守着他的初衷:“一切聽妹妹的。

    ”及至喜鸾說出了黛玉肯定不會嫁給寶玉的話,他這才犯難起來。

     夫妻二人商議了一夜,也沒商量出個好辦法,最後也隻能落到一個“勸”字,勸黛玉允了這門親事。

    怎麼勸呢?硬着頭皮去試試看吧。

     第二天早晨,喜鸾吩咐自己的丫頭燕兒,去把紫鵑叫過來,問黛玉是否真的恨寶玉? 紫鵑一聽喜鸾的問話,便猜到了她的意思,心想:“這可是關乎林姑娘的終身大事,不能瞎說。

    ”于是她從黛玉回生後吩咐不準在她面前提那兩個字開始說起,直說到賈寶玉闖入潇湘館、黛玉搬家。

     喜鸾聽着,不住地皺着眉頭,問道:“恨是自然會恨的,難道就恨到絕不肯嫁給他的地步嗎?” 紫鵑道:“這可就不敢說準了。

    林姑娘做事、說話,從來就叫人捉摸不透。

    ” 喜鸾知道,這鬼機靈的紫鵑,是不會說真話的。

    也就不再多問,直截了當地說道:“我找你過來,是有件事要你去辦的。

    ” “什麼事,聽夫人的吩咐。

    ”紫鵑見喜鸾的表情挺鄭重的,便立直了身子稱夫人。

    喜鸾對這種稱呼還很不習慣,就笑了:“還是照過去那樣叫姑娘吧。

    ” “這怎麼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