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關燈
林黛玉尚未入寝,她在思索着這一天發生的事,她在猜測着榮國府這時候會是個什麼樣子,會發生什麼事?賈政此刻會有什麼反應?她在考慮着“下一步棋該怎麼走?”她深知,賈府不是好惹的:“能就此罷休嗎?”“哥哥嫂子會怎樣呢?”……這一切,像車轱辘似的轉來轉去,一刻也不消停。

     魏嫂子向她報告了半路上擋回賈琏的情況。

    她特别詢問了良玉哥哥的反應。

    魏嫂子說:“咱家大爺一句話也沒說,看他的臉色,很平靜。

    ” 她放心了:“哥哥還是同情妹妹的。

    ” 林元派人來,報告探聽到的賈府的動靜。

    黛玉迷茫了:“喜慶如常,這是為什麼?” 李纨直入三清道觀。

    見了黛玉,也不講客套禮俗,劈面就是一句:“我就知道你什麼事都能幹出來!” “他們能,我就不能嗎?” “他們不仁,你也不義!你有三不義。

    ” “什麼?我有三不義!” “你隻圖報複,全不顧榮國府的三世名聲,一不義;你隻管個人婚事而不顧祖宗父母的名聲和新科探花哥哥怎樣立足于朝中,二不義;你隻求一個人得道而入三清觀,全不顧這百年道觀和觀中道士的安危,三不義。

    ” “怎麼,二舅要毀掉這百年道觀?” “什麼事都能發生的。

    聽我說完,你親自踐踏自己的提出的條件,信義何在? “結婚不同房,這是二舅照允的,何謂失信?” “不坐賈府的喜轎,不拜天地,是沒結婚,這是言而無信,自失其言。

    ” 林黛玉沉默無語。

    李纨說她“三不義”,最使她動心的是祖宗父母的名聲和哥哥怎樣在朝廷為官,最使她擔心的是毀了三清觀和攆了道士。

     李纨看出來了,她那“三不義”打動了林黛玉。

    她沉思不語,她也沉默無言,給她一個思考的空間。

     長時間地沉默之後,李纨開口了:“好妹妹,就聽嫂子一句話吧。

    你不就是要一心修道嗎?把潇湘館稱“潇湘仙境”,把原來那塊匾改名“小蓬萊”或者改為“上清院”,這一切由我來辦,我保證,你修你的神仙道,他走他的獨木橋。

    何必到這三清觀來!你惹的事,使道士遭殃。

    ” 後果攤開了,出路擺明了,黛玉的心活動了,暗自想道:“隻要能靜心修道,在哪裡都一樣。

    萬一這三清觀被毀了,道士被攆走了,說不定還添了我的一樁罪孽呢。

    ” 黛玉緩緩地擡起頭來,看了李纨一眼。

     李纨明白,是給她台階下的時候了,就把話語放幽默些,打趣道:“你大舅和二舅可不像你這樣,見下轎拜天地的是晴雯,确是很生氣,看了你那副對聯和信,喜事沒停,照常辦,隻不過借你的合卺酒澆了晴雯的情。

    ” 黛玉輕松地回了一句:“應該的,他倆本來就好嘛。

    ” 到這時,李纨才把魏嫂子叫進來,替黛玉吩咐道:“備車,連夜回到你們府上。

    ”回頭對黛玉道:“明天,我把匾額刻好了就來接你到小蓬萊。

    ” 潇湘館改名小蓬萊,林黛玉住得安靜舒心,賈寶玉也不過來,沒有人惹她心煩。

    隻是賈寶玉過生日那天,薛寶钗親自送來一桌生日喜筵。

    黛玉回贈了一幅“燃藜圖”——這圖,畫的是漢代劉向勤奮讀書,感動了仙人,授與天書的故事。

     隻這幅“燃藜圖”,給賈寶玉戴上一個希望的光環——賈政和王夫人拿着這“燃藜圖”去教育賈寶玉:“這是你林妹妹對你的期望,是等着你金榜題名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