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是人心隔肚皮呀!(2)

關燈
惜春走後,黛玉便下了簾子,把自己關在卧室裡,獨自悶思。

    她想道:“金玉緣,是已經應靈了的。

    既有金玉緣,又哪兒來的木石緣呢?” 她想起在陰曹地府照軒轅古鏡時,孟姐展示的那本《金陵十二钗畫冊》:兩株枯木,一條玉帶,雪堆裡埋着一股金簪。

    “這分明是暗寓着林黛(帶)玉和薛(雪)寶钗兩人的姓名,這畫和賈寶玉毫無瓜葛,那還有什麼金玉緣、木石緣的寓意呢?至于那首詩:‘堪歎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

    ’孟姐曾說:‘這是暗寓兩人命運的詩,很多人都作了錯誤的解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自己作出正确的解釋。

    ’如今細細想來,這詩的要中之要是‘堪歎’和‘誰憐’兩句。

    ‘堪歎停機德’是指寶姐姐。

    你看她,一身道學氣,像《列女傳》中樂羊的妻子勸丈夫似的規勸賈寶玉,教他如何讀書上進,堪歎一點用處也沒有,那花花公子終不肯改變淫魔的本性,白費了心機。

    ‘誰憐詠絮才’是指我說的。

    這一句,從表面看去,是說誰可憐我林黛玉,曾和賈寶玉好得像一個人兒似的,但終于被他抛棄了。

    其實完全不是這個意思,很多人都作了這樣的解釋,都是完全的錯了。

    那冊子中所畫的,是兩株枯木,枯木是不能發芽、長葉、生枝、開花、結果的,這就暗寓着我林黛玉的終身結局,像那有着詠絮才的謝道韫一樣,寡居終身,死守空門。

    ” 黛玉想起在城隍府裡和母親的談話。

    她曾多次向母親詢問自己的婚姻事,母親總是不肯明說,隻推三推四地說她“不知道月下老人的那些古怪事。

    ”去望鄉台那天,臨行時,母親對她說:“你的那些事,也許孟姐能知道,去問問她。

    ” “孟姐給我看了畫冊和詩,又叮囑‘不要聽别人怎麼說,要靠自己的理解。

    ’這不就是明告訴我,和賈寶玉結親不會有好下場嗎。

    既然結婚的結局是寡居空守,何不學道修仙;自知如此,又何必鑽進網中去。

    ” 想到這裡,她又想起了史湘雲和惜春的話:“她們說的也不無道理,若不是有着未了緣,為什麼會還魂再生呢?難道這木石緣的悲劇,我林黛玉就必須演完嗎?難道這筆孽債我必得償還嗎!” 像車轱辘轉圈似的,她翻來覆去地想着。

    想着晴雯傳說的王夫人說的今非昔比的話,想着史湘雲和惜春重提木石緣的話;想不通,解不開,想入非非。

    胡思亂想最傷神,要不為什麼吳子胥過韶關一夜之間須發變白。

    午飯沒吃,隻喝了一杯淡茶。

    晚上紫鵑勸她喝碗燕窩粥,隻勉強喝了半盞就推說:“心口堵的慌。

    ”不喝了。

     紫鵑在燈下看黛玉,一臉倦容,眼珠無神,咳嗽次數增多,便勸她躺下歇着。

     次日清晨,再看黛玉時,紫鵑和晴雯驚呆了;眼眶兒深陷了,臉色蒼白了,印堂灰暗了,昏昏迷迷地躺在床上,似睡非睡,口中不時地說着胡話:“天哪,天老爺真的……” 晴雯急了,要去報知王夫人。

     紫鵑止住她:“别告訴夫人,告訴了又要驚動兩府的人都過來。

    讓姑娘安靜些,會好的。

    ” 她深知黛玉是被惜春和史湘雲的瞎話弄迷糊了,她鑽進她們的圈套了。

    她想把聽到的史湘雲和惜春的對話告訴黛玉,但她拿不定主意:“這件事是不是要告訴姑娘?”她想起黛玉臨死時的慘狀,她從黛玉回生以來對寶玉的懷恨,想到了賈政決心要娶做兒媳婦,以及賈政吩咐史湘雲編造瞎話騙黛玉。

    也想起了黛玉待自己的一片姐妹情;她可憐黛玉,她同情黛玉,她感激黛玉;她不敢得罪了上頭,但又不忍心看着黛玉這樣受折磨。

    她知道,如果這門親事就這麼定下了,黛玉也許又要死一次:“難道我還等着給她再送一次終嗎!” 想起了黛玉之死,她鼓起勇氣,下定了決心:“把史湘雲的鬼話,全都告訴林姑娘。

    ” 紫鵑對晴雯說:“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