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姑娘搬家了(2)
關燈
小
中
大
王夫人得知黛玉搬到林府的消息,初以為林良玉說的是實情,是過去操辦婚事,所以黛玉不親自過來辭行。但心中疑疑惑惑:“也可能是不回來了?”
她問薛寶钗,寶钗估計,十有八九是不回來了,但她不願意直說,就回說道:“這丫頭辦事,古裡古怪的,猜不透她是什麼意思。”
她問李纨,李纨心如明鏡似的,心知黛玉是不會回來了,但她也不肯明說,就換了一種語氣道:“她既不親自來辭行,又不留下咱們家的丫頭,就是沒決定搬走的意思吧!”
王夫人心中不安,提心吊膽地吩咐道:“這事,絕不能讓寶玉知道!”親自布置,上上下下把黛玉搬家的消息,嚴密地封鎖起來。
黛玉搬到林家新宅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管家的女人和伺候良玉的書童小子們。少管家林吉祥,是林元的親侄兒,是信得過的。夫妻二人都很幹練,黛玉就分派林吉祥媳婦做内務總管,丫頭、媳婦、老婆子們統由她分派,各領班的分管。
分派完畢,就忙着娶嫂子的事。她把自己的安排打算向哥哥說了,良玉隻說:“一切憑妹妹張羅吧!”全推手了。于是黛玉就吩咐林元“去把那府上的琏二爺請過來。”
賈琏知道是為了良玉和喜鸾的婚事,就同乘林元的玻璃轎子過來了。黛玉讓坐,紫鵑捧茶,賈琏也不拘束。
賈琏坐定,黛玉就請林元也坐下,吩咐紫鵑上茶。這舉動,首先是林元驚呆了,他那裡敢坐。賈琏、紫鵑也吃了一驚,不解其意。黛玉卻鄭重地對林元道:“你老人家請坐下,我有話說。”加了個“請”字,三人頓時肅然。紫鵑忙搬把椅子過來,反身出去端茶。沉靜片刻,黛玉道:
“二哥,今天請你來,為的是納聘放大定的事。這聘禮的數目,依妹妹的看法,就不必商議了,除了按習俗送如意、扁方、耳挖、耳鉗、排杆、壓發針、翠花、荷包、戒子、手镯、指套這些傳統首飾外,還要送應用禮物的。在錢物上,妹妹是不會小氣的,隻是這禮儀上,還要請二哥和舅舅替我們林家想一想的。我們兄妹父母雙亡,身邊沒有親人,沒有其他男人,到放定那天吃定親飯的時候,由誰來和二舅換盅?南安郡王雖是長輩,卻怎敢勞動王爺來和臣民換盅?妹妹請教二哥,怎樣安排是好呢?”
賈琏愣愣地聽着,也覺得為難起來:“是啊,這吃定親飯、換盅的禮俗又免不得。”
“所以妹妹請二哥來,商議一個變通的辦法。”
“妹妹盡管說,隻要可變通就行。”
“這林元,是我們林家三代老管家,論輩分也應是在我們的父輩上的,又是我們兄妹二人最尊敬的老人,就以他代為換盅……”
黛玉說到這兒,略微停頓一下,察看賈琏的表情。見他不住地搖頭,知是不贊成,又接着說道:
“當然,他不是林家的主人,沒資格和二舅換盅。這樣,請二哥代表二舅,由林元把醮祭酒食帶回來,供在林家先人靈位前,如何?”
賈琏思索着,低聲答到:“似可以這樣變通。但我不敢作主,要回去問老爺。”
“那好,妹妹等二哥的回話。”
“什麼時候放定?”賈琏問。
“一切聘禮都齊全了,就差兩隻活雁,已經派人到南方買去了,雁到了就放定。”
“如今也有用鵝代替的。”賈琏隻望早些放定,不計較是雁是鵝。
黛玉笑道:“二哥别忘了,這可是新科探花娶賈府千金。”
喜期快到了,林元問黛玉:“要不要紮彩棚?”
黛玉想了想,回道:“大爺是新科探花,除了座師和同年,官場上交往不多,賈府那邊,在京的真親世故也不很多。按說咱家那麼多的廳堂也夠用。不過,咱家大爺好面子,要光彩些才好,就搭個彩棚吧。”
林元心裡明鏡似的,她不說自己好勝,反推到哥哥身上。轉身要出去,又被叫回來了:“記着,謝親席兩桌,謝媒席一桌,都要有‘劉海戲金蟬’和‘哪吒鬧海’這兩道菜。”
林元道:“請姑娘放心,已經運來十尾娃娃魚,全是活的,養着呢。”
黛玉接着吩咐道:“婚期定在初九,取九子十成的吉利。今天是初二,把“通書”準備好,初四過禮,除了送他們放生的禮物外,還要單另送兩頭豬、兩壇酒、兩鬥黃米,這是供女兒家“開鎖”用的祭物。不必多了,但也不能少了;若圖省事,折合“開鎖銀”也可以,不過是個規矩,别叫人家挑理。初八亮轎。這些事,今兒說下,我就不再管了,你老人家分派他們辦去就是了。至于他們賈府什麼時候過箱,憑他們定,咱們隻把吃下馬杯的酒席辦得豐盛些,給下人的賞錢大方點。”林元剛要退出,黛玉又喚他回來:“還有,賈府那邊,上上下下,全忙着賈寶玉的病,諸多小事不定能想得周全,咱們要替他們想着點,像管飯桌、吃子孫饽饽這些禮俗,事先準備着,用不上也無妨。”
林元,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聽了這般的吩咐,心裡不住地贊歎道:“這般煩瑣的民族婚俗禮節,她一個女兒家竟不虧不缺,條條明白。”恭敬地唯唯領受而去。
她問薛寶钗,寶钗估計,十有八九是不回來了,但她不願意直說,就回說道:“這丫頭辦事,古裡古怪的,猜不透她是什麼意思。”
她問李纨,李纨心如明鏡似的,心知黛玉是不會回來了,但她也不肯明說,就換了一種語氣道:“她既不親自來辭行,又不留下咱們家的丫頭,就是沒決定搬走的意思吧!”
王夫人心中不安,提心吊膽地吩咐道:“這事,絕不能讓寶玉知道!”親自布置,上上下下把黛玉搬家的消息,嚴密地封鎖起來。
黛玉搬到林家新宅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管家的女人和伺候良玉的書童小子們。少管家林吉祥,是林元的親侄兒,是信得過的。夫妻二人都很幹練,黛玉就分派林吉祥媳婦做内務總管,丫頭、媳婦、老婆子們統由她分派,各領班的分管。
分派完畢,就忙着娶嫂子的事。她把自己的安排打算向哥哥說了,良玉隻說:“一切憑妹妹張羅吧!”全推手了。于是黛玉就吩咐林元“去把那府上的琏二爺請過來。”
賈琏知道是為了良玉和喜鸾的婚事,就同乘林元的玻璃轎子過來了。黛玉讓坐,紫鵑捧茶,賈琏也不拘束。
賈琏坐定,黛玉就請林元也坐下,吩咐紫鵑上茶。這舉動,首先是林元驚呆了,他那裡敢坐。賈琏、紫鵑也吃了一驚,不解其意。黛玉卻鄭重地對林元道:“你老人家請坐下,我有話說。”加了個“請”字,三人頓時肅然。紫鵑忙搬把椅子過來,反身出去端茶。沉靜片刻,黛玉道:
“二哥,今天請你來,為的是納聘放大定的事。這聘禮的數目,依妹妹的看法,就不必商議了,除了按習俗送如意、扁方、耳挖、耳鉗、排杆、壓發針、翠花、荷包、戒子、手镯、指套這些傳統首飾外,還要送應用禮物的。在錢物上,妹妹是不會小氣的,隻是這禮儀上,還要請二哥和舅舅替我們林家想一想的。我們兄妹父母雙亡,身邊沒有親人,沒有其他男人,到放定那天吃定親飯的時候,由誰來和二舅換盅?南安郡王雖是長輩,卻怎敢勞動王爺來和臣民換盅?妹妹請教二哥,怎樣安排是好呢?”
賈琏愣愣地聽着,也覺得為難起來:“是啊,這吃定親飯、換盅的禮俗又免不得。”
“所以妹妹請二哥來,商議一個變通的辦法。”
“妹妹盡管說,隻要可變通就行。”
“這林元,是我們林家三代老管家,論輩分也應是在我們的父輩上的,又是我們兄妹二人最尊敬的老人,就以他代為換盅……”
黛玉說到這兒,略微停頓一下,察看賈琏的表情。見他不住地搖頭,知是不贊成,又接着說道:
“當然,他不是林家的主人,沒資格和二舅換盅。這樣,請二哥代表二舅,由林元把醮祭酒食帶回來,供在林家先人靈位前,如何?”
賈琏思索着,低聲答到:“似可以這樣變通。但我不敢作主,要回去問老爺。”
“那好,妹妹等二哥的回話。”
“什麼時候放定?”賈琏問。
“一切聘禮都齊全了,就差兩隻活雁,已經派人到南方買去了,雁到了就放定。”
“如今也有用鵝代替的。”賈琏隻望早些放定,不計較是雁是鵝。
黛玉笑道:“二哥别忘了,這可是新科探花娶賈府千金。”
喜期快到了,林元問黛玉:“要不要紮彩棚?”
黛玉想了想,回道:“大爺是新科探花,除了座師和同年,官場上交往不多,賈府那邊,在京的真親世故也不很多。按說咱家那麼多的廳堂也夠用。不過,咱家大爺好面子,要光彩些才好,就搭個彩棚吧。”
林元心裡明鏡似的,她不說自己好勝,反推到哥哥身上。轉身要出去,又被叫回來了:“記着,謝親席兩桌,謝媒席一桌,都要有‘劉海戲金蟬’和‘哪吒鬧海’這兩道菜。”
林元道:“請姑娘放心,已經運來十尾娃娃魚,全是活的,養着呢。”
黛玉接着吩咐道:“婚期定在初九,取九子十成的吉利。今天是初二,把“通書”準備好,初四過禮,除了送他們放生的禮物外,還要單另送兩頭豬、兩壇酒、兩鬥黃米,這是供女兒家“開鎖”用的祭物。不必多了,但也不能少了;若圖省事,折合“開鎖銀”也可以,不過是個規矩,别叫人家挑理。初八亮轎。這些事,今兒說下,我就不再管了,你老人家分派他們辦去就是了。至于他們賈府什麼時候過箱,憑他們定,咱們隻把吃下馬杯的酒席辦得豐盛些,給下人的賞錢大方點。”林元剛要退出,黛玉又喚他回來:“還有,賈府那邊,上上下下,全忙着賈寶玉的病,諸多小事不定能想得周全,咱們要替他們想着點,像管飯桌、吃子孫饽饽這些禮俗,事先準備着,用不上也無妨。”
林元,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聽了這般的吩咐,心裡不住地贊歎道:“這般煩瑣的民族婚俗禮節,她一個女兒家竟不虧不缺,條條明白。”恭敬地唯唯領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