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關燈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三十三 侍 者  福 善 日錄 門 人  通 炯 編輯 嶺南弟子 劉起相 重較 贊 然燈古佛贊(有引) 然燈古佛。

    釋迦之師也。

    往昔有緣。

    無心而遇。

    因布發掩泥。

    持青蓮花而作供養。

    得蒙授記。

    遂證菩提。

    今睹光像。

    欽渴翹仰。

    焚香作禮。

    以偈贊曰。

     稽首然燈。

    吾師之師。

    妙用無極。

    故我歸依。

    白日麗天。

    萬象斯鑒。

    滿月寒空。

    衆星齊現。

    明所不明。

    照其不照。

    惟此智燈。

    光明朗耀。

    秉法王令。

    佩實相印。

    盤石晏安。

    十方鎮靜。

    其心如空。

    靡所不容。

    有扣之者。

    響若洪鐘。

    其容湛寂。

    恬然凝谧。

    瞻之仰之。

    諸障頓息。

    緣會而遇。

    無心而得。

    绀發滿頭。

    青蓮一葉。

    布發掩泥。

    志誠歸命。

    持花作供。

    貴乎清淨。

    無上菩提。

    當蒙授記。

    罔象玄珠。

    不容思議。

    心心相印。

    光光互融。

    慧命無量。

    功德無窮。

     貝葉佛母贊(有引) 粵東為法道源流。

    達摩航海而來。

    六祖應谶而出。

    缽喇刺臂而裹海眼。

    跋陀忘形而挾楞伽。

    皆首出仙城。

    初開法運。

    自爾以來。

    寥寥千載。

    豈出彼沒此。

    古人獨負。

    而今人絕分耶。

    固在導之者何如耳。

    故曰不是無禅。

    隻是無師。

    斯言有味哉。

    餘蒙 恩竄嶺海。

    觀察海門周公。

    以視鹾至。

    公當代搢紳中具。

    正法眼人也。

    與餘以法相親。

    每談必以第一義示人為事。

    仲春十之三日。

    同查汝定過朱氏草堂。

    劉萬諸子畢集。

    大為發揚此事。

    諸子各發無上道心。

    季子乃曰。

    向不知佛。

    今也知心。

    既心即是佛。

    吾當以佛為事。

    仲子請越之高士蔣不任。

    寫此像。

    餘歡喜稽首為贊曰。

     佛體如空。

    無處不容。

    牆壁瓦礫。

    達之者通。

    秋水澄澄。

    朝霞燦燦。

    景落波心。

    光浮素練。

    識之不見。

    見之不識。

    翳目空華。

    太虛鳥迹。

    貝葉無文。

    法身非有。

    萬壑松聲。

    作獅子吼。

    碧眼胡腮。

    維摩病骨。

    漏逗形骸。

    分明眉目。

    咦。

    百花深處鹧鸪啼。

    一聲叫破春山綠。

     西方三聖贊 稽首寂光主。

    無量壽大師。

    能以寂滅心。

    現形十方界。

    遍入有情身。

    而作生死宰。

    辟如日月光。

    無心而成照。

    蒙光照燭者。

    無不遂其生。

    又如慈乳母。

    能達嬰兒心。

    饑飽各适時。

    不以乳為病。

    我觀世閑人。

    病痛必呼母。

    以母為自心。

    不呼不自解。

    是故三有中。

    凡在有情者。

    苦樂不自釋。

    适然念我師。

    以師慈力光。

    先入衆生心。

    故能一照閑。

    必出生死苦。

    況複有大勢。

    而複得大悲。

    相比而化物。

    物無不化者。

    刀山并劍樹。

    忽變作寶林。

    镬湯及爐炭。

    偶成八德水。

    皆以自心為。

    轉變一念中。

    如酵入奶酪。

    醍醐不外求。

    何況荊棘林。

    不為清淨土。

    是故念我師。

    必若子憶母。

    子母相憶時。

    無不相見者。

    念極諸想滅。

    身心頓脫空。

    寂光忽現前。

    照用一時發。

    即此苦穢軀。

    便成極樂國。

    始知日月中。

    無不極樂者。

     化佛贊 似人非人。

    日面月面。

    從何處來。

    者裡出現。

    見時不識。

    識時不見。

    病眼空華。

    太虛閃電。

    逢人個個歎奇哉。

    看行一味行方便。

     雪山苦行佛贊 肝膽冰霜。

    形骸土木。

    生來俊俏。

    天然奇骨。

    不是不舍皇宮。

    隻因不愛吃肉。

    走入萬疊寒岩。

    受盡凄涼寂寞。

    一朝餓得眼睛華。

    錯把明珠換魚目。

    渾身惹得是非深。

    直至而今抱冤屈。

    幾度逢人話本懷。

    才欲開言雙淚濮。

    雙淚濮。

    不知那個是知音。

    但得相逢心願足。

     又。

     不戀王宮。

    不住兜率。

    脫卻珍禦衣。

    埋身千丈雪。

    瘦骨如柴。

    剛腸似鐵。

    六年凍餓口難開。

    幾度思量心未瞥。

    一朝蓦地睹明星。

    從前妄想都休歇。

    便欲挨身入鬧藍。

    滿目風塵徒蹩躠。

    返惹時人話短長。

    誰知弄巧翻成拙。

    直至而今怨未申。

    通身是口難分說。

    休分說。

    費周折。

    肝腸瀝盡空饒舌。

    無限春光百鳥啼。

    杜鵑叫徹空山血。

     又。

     身堕雪濤。

    心寒秋水。

    内外洞然。

    又何彼此。

    思之不及。

    類之難比。

    夢想不到。

    誰能議拟。

    若欲求之。

    是非鋒起。

    但莫思量。

    自然法爾。

     又。

     骨如柴。

    心似雪。

    念如冰。

    面似鐵。

    不是剛腸疾惡人。

    怎肯抛家輕失業。

    幸賴明星換出頭。

    免教笑折傍人舌。

     又。

     世念已枯。

    諸緣盡撇。

    千尺寒嵓。

    萬年冰雪。

    一片身心放下時。

    從前妄想都休歇。

    都休歇。

    但看幾點疏星。

    一輪明月。

     又。

     骨瘦心寒。

    冰枯雪老。

    不是者翻。

    畢竟不好。

    六年凍餓實難當。

    可幸明星上得早。

    當初錯愛者些些。

    使得兒孫卧荒草。

     又。

     抛擲金輪王。

    如棄舍殘涕。

    埋身雪山中。

    絕無一毫事。

    端坐苦思惟。

    不知竟為誰。

    隻待明星上。

    當頭下一椎。

    何似當初未醒時。

    皎皎月挂珊瑚枝。

     舍那如來法身贊(有引) 餘寓旅泊庵中。

    為諸白衣談楞嚴。

    适門人王安舜。

    持舍那如來畫像一幅。

    高三尺許。

    遍身衣紋。

    并頂上圓光。

    通書華嚴經一部。

    字如針鋒芥孔。

    而點畫分明。

    行如遊絲。

    飄如散發。

    其身當胸。

    闊一尺二寸。

    則計字二百二十行有奇。

    其圓光邊約二寸圍。

    則字幾百行。

    其微密細緻。

    又過于身。

    真有不可得而思議者焉。

    以色古而不可讀。

    侍者谛視。

    于左臂辨出。

    一一塵中一切佛。

    則知其經為雜華無疑矣。

    餘見之。

    歡喜踴躍而歎曰。

    此非蒙如來甚微細智而加被者。

    決不能至此。

    然豈粗浮想象而可得耶。

    因焚香稽首。

    以偈贊曰。

     我聞諸佛微細智。

    以此證得妙法身。

    遍在衆生心想中。

    而能造作難思業。

    今見衆生微細智。

    遍入如來法身内。

    于一微細毛孔中。

    莊嚴難思法性海。

    一毛一塵本性如。

    具含無盡功德藏。

    猶如清淨璃琉瓶。

    内盛微細多芥子。

    炳然顯現無障礙。

    無壞無雜各安立。

    假離婁眼極最明。

    窮盡目力不能辨。

    始觀法身本無相。

    今見佛以法為身。

    法身本不離衆生。

    故從微細想中現。

    是衆生心與如來。

    無二無别互相入。

    如是微妙淨功德。

    久堕沉昏諸暗冥。

    譬如微塵含大經。

    苟非智眼不能見。

    善哉佛子智力雄。

    一見即生真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