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序 憨山大師夢遊全集。

    嘉興藏函。

    止刻法語五卷。

    丙申歲。

    龔孝升入粵。

    海幢華首和尚得餘書。

    楗椎告衆。

    訪求鼎湖栖壑禅師藏本。

    曹秋嶽諸公。

    僐寫歸吳。

    謙益手自仇勘。

    撰次為四十卷。

    大師著述。

    援筆立就。

    文不加點。

    字句不免繁芿。

    段落間有失次。

    東遊時。

    曾以左氏心法序。

    下委刊定。

    見而色喜。

    遂削前藁。

    今茲仇勘。

    僭有行墨改竄。

    實禀承大師墜言。

    非敢僭逾。

    犯是不韪也。

    既徹簡乃為之序曰。

    佛祖闡教。

    以文說法。

    慈氏之演瑜伽。

    龍樹之釋般若。

    千門萬戶。

    羅網交光。

    郁郁乎。

    燦燦乎。

    千古之至文也。

    大教東流。

    人文漸啟。

    遁遠浚發于南。

    什肇弘演于北。

    推輪大辂。

    實惟其始。

    隋唐以來。

    天台清涼永明之文。

    如日麗天。

    如水行地。

    大矣哉。

    義理之津涉。

    文字之淵海也。

    逮及有宋。

    教廣而文煩。

    其最著者三家。

    镡津以孤亢崇教。

    其文裁而辨。

    石門以通敏扶宗。

    其文[奧-大+ㄎ]而麗。

    徑山以弘廣應機。

    其文明而肆。

    夫文而至于辨也。

    麗也。

    肆也。

    其城塹日以堅。

    其枝葉日以富。

    其撈籠引接日以博。

    浩浩乎。

    卮言之日出。

    而岌岌乎。

    津梁之日疲也。

    系辭有之。

    易之作也。

    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

    其有憂患乎。

    豈不信哉。

    我大師廣智深慈。

    真參實悟。

    惟心識智。

    夢授于慈氏。

    華嚴法界。

    悟徹于清涼。

    被根應病。

    橫說豎說。

    千言萬偈。

    一一從如來文字海中流出。

    以镡津之崇教者。

    固其城塹。

    以石門之扶宗者。

    沃其枝葉。

    以徑山之應機者。

    暢其撈籠引接。

    務欲使末法衆生。

    沾被其一言半句。

    皆将飲河滿腹。

    同歸于智海而後已。

    雜華言。

    金翅鳥王。

    以清淨眼。

    觀察諸龍。

    命應盡者。

    以左右翅。

    鼓揚海水。

    悉令兩辟。

    取而食之。

    大師說法為人。

    欲搏生死大海水。

    取善根衆生。

    置佛法中。

    亦複如是。

    日者。

    廣南繕寫書生陳方侯。

    觸語悲悟。

    放筆剃發。

    大師搏取深心。

    光芒昱曜。

    淩紙怪發。

    善根衆生。

    應機吸受。

    如方侯者。

    曆河沙劫。

    猶未艾也。

    嗚呼偉矣哉。

    大師與紫柏尊者。

    皆以英雄不世出之資。

    當獅弦絕響之候。

    舍身為法。

    一車兩輪。

    紫柏之文雄健而斬截。

    大師之文纡餘而悲婉。

    其為昏塗之炬火則一也。

    昔人歎中峰辍席。

    不知道隐何方。

    又言楚石季潭而後。

    拈花一枝幾熄。

    由今觀之。

    不歸于紫柏憨山。

    而誰歸乎。

    後五百年。

    魔外鋒起。

    笃生二匠。

    為如來使。

    佩大法印。

    然大法燈。

    殆亦儒家所謂名世間出者。

    裨販剽賊之徒。

    往往篡統系。

    附師承。

    竊竊然為蚍蜉之撼樹。

    夫師之集行。

    如日輪當陽。

    魑魅斂影。

    而黡寐者。

    猶懵而未寤也。

    然則大師同體大悲。

    如作易之有憂患者。

    其何時而止乎。

    斯可為痛哭已矣。

    夢遊集初傳。

    武林天界。

    覺浪和尚。

    見而歎曰。

    人天眼目。

    幸不墜矣。

    亟草一疏。

    唱導流通。

    毛子子晉。

    請獨任镂。

    版。

    以伸其私淑之願。

    子晉殁。

    三子褒表。

    扆聿追先志。

    遂告成事。

    其在嶺表共事搜葺者。

    孝廉萬泰。

    諸生何雲。

    族孫朝鼎也。

    其次助華首。

    網羅散失者。

    曹溪法融。

    海幢月池。

    及華首侍者。

    今種。

    今照。

    今光也。

    皆與有法乳之勞。

    法當附書。

    上章困敦之。

    歲仲冬長至日。

    海印白衣弟子。

    虞山錢謙益焚香稽首謹序。

     憨山老人自贊 威威堂堂。

    澄澄湛湛。

    不設城府。

    全無崖岸。

    氣蓋乾坤。

    目撐雲漢。

    流落今事門頭。

    不出威音那畔。

    無論為俗為僧。

    肩頭不離扁擔。

    若非佛祖奴郎。

    定是覺場小販。

    不入大冶紅爐。

    誰知佗是鐵漢。

    隻待彌勒下生。

    方了這重公案。

     康居國會尊者像贊寄憨山大師(并序) 三國為英雄之聚。

    亦刀兵之聚。

    慈悲般若。

    無有入處。

    而康祖一錫浮江。

    三稱如來。

    兩目流血。

    舍利投瓶。

    光燦六合。

    澤綿千古。

    當是時也。

    吳之君臣。

    莫不為之動心變色。

    即事征理。

    知有佛而不疑。

    六度既譯。

    安般門開。

    無擇黑白。

    得法眼淨。

    與夫禅思入微者。

    不可計算。

    皆我祖為之嚆矢也。

    憨山清大師。

    因弘法戍瘴海。

    善以慈心三昧。

    普使朽骨生春。

    聖華居士。

    聞風感慕。

    特寫祖影。

    寄上曹溪。

    以為大師影響。

    嗚呼。

    曹溪肉佛所現。

    自唐及宋。

    飲曹溪而得道者。

    代不乏人。

    迩來曹溪涸矣。

    寶林蕭然。

    又藉憨師以谪戍為波瀾。

    而曹源複活。

    庸祖分身。

    髑髅眼開。

    恒沙難喻。

    豈可以有思惟心。

    測其功德淺深者哉。

    達觀道人。

    不解逆風把柁。

    但解順水推舟。

    為之贊曰。

     康祖來吳。

    清公谪[奧-大+ㄎ]。

    髑髅大師。

    金剛眼突。

    瘴海之慘。

    骨刺魂驚。

    大師得戍。

    彌感聖明。

    曹溪蠱毒。

    飲者皆喪。

    大師飲之。

    銷盡諸瘴。

    指撮舍利。

    康祖之貪。

    貪不為我。

    此心何慚。

    弘法得罪。

    命如單線。

    千裡瘴嶺。

    茫鞋踏遍。

    雷道岧峣。

    飓風正高。

    缽瓶孤逝。

    舌相昭昭。

    南粵魍魉。

    白日鼓掌。

    我若無心。

    菩薩影響。

    有心之康。

    祖愚癡章。

    章甫适越。

    其誰不疑。

    石頭之别。

    肝膈冰冷。

    丁生吹火。

    寫康祖影。

    緣影得心。

    心亡性冥。

    大用無常。

    鐘以眼聽。

    根塵主客。

    收放夢醒。

    掌擎寶塔。

    牢山之頂。

     達觀可道人撰 錄夢遊全集小紀 丁酉人日。

    中丞龔公孝升。

    過海幢。

    出宗伯錢公牧齋書。

    其于大師遺稿。

    流通之心真切無比。

    華首和尚觀之。

    亦贊歎無比。

    既以海幢所藏者簡。

    附龔公矣。

    複刊布諸刹。

    為博訪全收之計。

    又以八行緻端州栖壑禅師。

    索其全集。

    禅師慮失原稿。

    未發也。

    二月之望。

    前孝廉萬公履安來。

    以錢公曾有專囑。

    為謀之方伯曹公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