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三

關燈
緣起。

    我願諸衆生。

    從妄想針線。

    念念見法身。

    無不成佛者。

     毗盧佛贊 于一毫端。

    現微妙相。

    如空中花。

    似鏡中像。

    欲隐彌彰。

    才收便放。

    是知我師。

    光明無量。

     觀佛贊 稽首淨法身。

    無量光明聚。

    最勝蓮花王。

    故号聖中聖。

    湛然寂滅海。

    應現微妙相。

    端居極樂國。

    攝化諸衆生。

    以一心普印。

    一切衆生心。

    是故衆生心。

    即是如如佛。

    心佛與衆生。

    三本無差别。

    見心即見佛。

    念佛即念心。

    一睹殊勝容。

    便悟真實性。

    故從一毫端。

    現此希有事。

    禮念暫歸依。

    頓獲常住果。

     經行如來贊 惟我大師。

    胡為現身。

    為衆生故。

    作主中賓。

    廣長舌相。

    如風行空。

    雷音長夜。

    喚醒群蒙。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要見我師。

    如是如是。

     又有二弟子随之 如來宴坐。

    何為經行。

    瞥然念起。

    為度衆生。

    尊者随之。

    捕風捉影。

    衆生度盡。

    熱夢未醒。

     栴檀毗盧佛贊(有引) 曲阿長者孫雲翼。

    字圖南。

    宦遊南海。

    适遇栴檀香一枝。

    徑可尺餘。

    長八尺許。

    世為希有。

    喜而購之。

    意效優阗故事。

    持歸。

    施置邑之廣福道場。

    比丘通溙荷擔。

    遂成毗盧妙相。

    建閣以奉。

    複請大藏經一部。

    共成莊嚴。

    餘時休老南嶽。

    溙持書乞贊。

    餘雖未面長者。

    喜其功德難思。

    乃略述其事以贊之曰。

     海岸栴檀。

    其價無外。

    一铢之微。

    值大千界。

    何處移來。

    至震旦國。

    但有聞熏。

    無不欣悅。

    爰有長者。

    無心而遇。

    欲效優阗。

    作妙相具。

    傾心易之。

    願即成佛。

    擇地而施。

    遂獲廣福。

    時有比丘。

    具大信力。

    發荷擔心。

    衆妙嚴饬。

    三十二相。

    手出一人。

    如從兜率。

    示現威神。

    圓滿毗盧。

    大功德聚。

    無量光明。

    遍一切處。

    如剖微塵。

    以善方便。

    一時湧出。

    大千經卷。

    佛本無相。

    随心而成。

    法本無住。

    應緣即形。

    以長者心。

    乘比丘願。

    世閑三寶。

    于是出現。

    法界蒙熏。

    觸者離垢。

    凡有歸依。

    頓空諸有。

    法身常住。

    國土豐樂。

    鱗甲羽毛。

    俱蒙解脫。

    草芥微塵。

    同歸華藏。

    故我如來。

    現尊中上。

     熾盛光如來贊 稽首熾盛光明王。

    普照十方塵刹中。

    所有日月四天下。

    一切衆生皆蒙益。

    有情無情共一體。

    同入如來光網中。

    身心毛孔及微塵。

    一切洞然無不徹。

    衆生夢想颠倒心。

    盡是如來光明藏。

    是故七曜及四餘。

    二十八宿各分布。

    共作衆生有相身。

    生死去來皆寂滅。

    衆生之苦即佛心。

    佛即衆生煩惱海。

    以斯二者無分别。

    是故苦樂随念轉。

    善哉佛子契佛心。

    能持如來秘密印。

    念念常放大光明。

    能破無始煩惱暗。

    一切妙用悉現前。

    流入如來大願海。

    普使見聞及稱揚。

    盡塌涅盤常樂地。

     睡起彌勒贊 終日沿街走。

    兩腳不休歇。

    困來樹下眠。

    肚裡黑如墨。

    被誰喚醒來。

    夢語尚未徹。

    通身疲倦骨頭酸。

    左右欠伸消不得。

    者等邨僧懶斷筋。

    如何喚他作彌勒。

     行腳彌勒贊 橫擔拄杖。

    挑個皮袋。

    一包破碎絡索。

    當作奇貨買賣。

    逢人就乞一文錢。

    不知都是來生債。

    指着龍華樹下莊。

    折合将來還欠在。

     坦腹彌勒贊 為甚開口。

    大笑不歇。

    坦腹赤肚。

    想是怕熱。

     布袋和尚贊 谛觀胸中不有。

    看來手中不無。

    生成如此褦襶。

    翻卻笑人糊塗。

    肩頭橫擔拄杖。

    腳根自在無拘。

    若不被小兒搬弄。

    則可稱雄猛丈夫。

     辟支佛贊 盤陀之上。

    長松之下。

    端悟無生。

    水流花謝。

     三大士贊 惟三大士。

    随類現身。

    在天而天。

    在人而人。

    如月處空。

    影落衆水。

    水有清濁。

    月無彼此。

    智度為母。

    故多其子。

    慈能與樂。

    如如意旨。

    大願無盡。

    真經非字。

    大士之心。

    如虛空是。

     文殊大士贊 金色界裡月。

    五台山上雪。

    雲端獅子兒。

    空中霹靂舌。

    誰識飲牛翁。

    原是甘露滅。

    宴坐金剛窟。

    似踞猛虎穴。

    玻璃一盞茶。

    聊清煩惱熱。

    借問窟中多少人。

    前後三三非浪說。

     又。

     居寂滅地。

    建大法幢。

    擊塗毒鼓。

    聞者心降。

    七佛之師。

    衆生之父。

    如獅子王。

    大方闊步。

     普賢大士贊 蓮華半卷經。

    峨嵋一輪月。

    世界燦如銀。

    頭顱白似雪。

    萬壑吼松風。

    盡是廣長舌。

    法界任掀翻。

    空花從起滅。

    佛刹入毫端。

    十方置眉睫。

    香象奔騰跨步行。

    蹴蹋盲驢與跛鼈。

     又。

     稽首普賢。

    法界為身。

    塵毛國土。

    坐卧經行。

    于法性空。

    大雲彌布。

    以普遍故。

    了無去住。

    故微妙相。

    曾無隐顯。

    若有見者。

    須是普眼。

    乘大象王。

    其體純白。

    以本無染。

    是真淨潔。

    一切聖凡。

    不離毛孔。

    通身遍身。

    如海潮湧。

    大士觀我。

    我觀大士。

    以空合空。

    本來無二。

    故我敬禮。

    大法界空。

    願一切時。

    處處相逢。

     又。

     稱法界身。

    萬行之宗。

    毛孔刹土。

    何所不容。

    象王遊行。

    十方無礙。

    稽首如空。

    廣大自在。

     普賢洗象圖贊 法界為身。

    何所不往。

    乖此象王。

    番成鞅掌。

    象體純白。

    本來無染。

    無故洗之。

    更增塵點。

    水不洗水。

    白不染白。

    二者求之。

    了無分别。

    何勞奴兒。

    枉費其功。

    有不到處。

    轉見不通。

    以我觀之。

    現成最好。

    人象兩忘。

    聖凡齊掃。

     又。

     象體潔白。

    何處染塵。

    眼中着屑。

    其污通身。

    以水洗之。

    返增其污。

    不洗自淨。

    莫知其故。

    水不增潔。

    潔不用水。

    兩不相到。

    本來若此。

    大士三昧。

    圓融法界。

    何于此塵。

    而生障礙。

    存之非染。

    去之非淨。

    此幻法門。

    是名無诤。

     普賢乘象贊 大行闊步。

    十方踏遍。

    毛孔微塵。

    何處不現。

    獨行獨坐。

    何等輕快。

    要假他力。

    便成狼狽。

    腳下蓮華。

    鼻孔缭繞。

    不是者些。

    被他累倒。

    身命相依。

    往來已熟。

    雖是累他。

    卻閑我足。

     普賢大士加持象贊 惟我大士。

    法界為身。

    有持經者。

    即現其形。

    不是神通。

    亦非好逞。

    要使衆生。

    當下猛省。

     大悲觀音像贊 我聞大士本無住。

    但在衆生心想中。

    衆生既即大士心。

    如何颠倒若不見。

    若言大士心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