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子
關燈
小
中
大
”固命之,果有大雨,漢水泛濫,漂溺萬戶。
處士避罪亦潛去。
十年,有人于他處見猶在。
杜紫微頃于宰執處求一小儀不遂,請小秋又不遂。
嘗夢人謂曰:“辭春不及秋,昆腳與皆頭。
”後果得比部員外。
會昌末年,武宗忽改禦名為火下大。
及宣宗以光王龍飛。
于古文,光字實從火焉。
噫!先兆之明若是耶! 又宣宗在藩邸,嘗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巡警吏至大驚。
上曰:“我光王也,不虞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
”警者即于旁近得水以進,遂委而去。
良久起,舉瓯将飲,顧視瓯中水,盡為芳醪矣。
上獨喜自負,一舉甌,已而體微暖有力,步歸藩邸。
後即帝位。
裴均仆射之鎮襄州也,鄭滑館驿巡官裴弘泰先聘至驿,值彼大宴,客司漏名。
及設定,令人召屈,遂奔至。
均大不悅,因責之曰:“君何後來?大涉不敬。
”時酒巳數籌,弘泰曰:“都不見客司報宴,非敢怠慢。
然叔父檢罪,請盡飲在座器物,仍欲乞飲盡賜弘泰上件器物可否?”合坐皆壯之,均亦許弘泰。
弘泰遂次第揭銀器飲之。
飲訖,即置懷中,須臾盈懷。
盤中餘一銀醢,受一鬥已上,其酒亦滿。
弘泰捧之而飲,均亦令人吏去醢覆中。
飲訖,踏其醢抱之而出,請索牡馬歸驿。
均以弘泰飲酒必過量所傷,憂之,使吏問飲後所宜。
使者方見弘泰藏紗帽于廳上秤器物,正重二百餘兩。
均不覺大笑,回車贈賞甚厚。
太保令狐相綯出鎮淮海日,友使班蒙與從事俱遊大明寺之西廊。
睹前壁所題雲:“一人堂堂,二曜同光。
泉深尺一,點去冰旁。
二人相連。
不欠一邊。
三梁四柱,烈火而然。
除卻雙勾,兩日不全。
”諸僚佐幕駐足久之,莫能辨。
獨班蒙曰:“一人豈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點去冰旁,水字也。
二人相連,天字也,不欠一邊,,下字也。
三梁四柱面烈火,無字也。
兩日除雙勾,比字也。
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乎?”衆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歎羨彌日。
詢之老僧,曰:“頃年有客獨遊,題之而去,不言姓氏。
” 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因文會話雲:頃在京寄青龍寺日,有客嘗訪知寺僧,屬其忽遽,不暇留連。
翌日至,又遇要地朝客,後至複來複阻。
他日頗有怒色,題其門而去。
“龛龍東去海,時日應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皆不能詳。
有沙彌頗解,衆問其由,曰:“龛龍去,有‘合’字存焉。
時日隐,有‘寺’字存焉。
敬文不在,有‘苟’字存焉。
碎石入沙,有‘卒’字存焉。
此不遜之言,辱我曹矣。
”僧大悟,追訪,杳無蹤矣。
客雲合寺苟卒。
沙彌乃懿皇朝雲皓供奉是也。
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角。
”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
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
德裕閱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
”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内,以銀合閉之,诘旦,因視其肉,已化為水,衆服其廣識。
京辇自黃巢退後,修葺殘毀之處。
時定州有兒,俗号王酒胡,居于上都,巨富,納錢三十萬貫,助修朱雀門。
昭宗又诏重修安國寺畢,親降車辇,以設大齋。
乃扣新鐘,一撞舍錢一萬貫,命大臣請各取意而擊。
上曰:“有能舍一千貫文者,即打一槌。
“齋罷,王酒胡半醉入來,徑上鐘樓,連打一百下,便于西寺運錢十萬貫入寺。
韋保衡欲除裴修為省郎,時李章為左丞,韋先遣盧望來申意,探其可否。
李曰:“相公但除,不合先問某。
”盧以時相事權,設為所沮,則傷盛重,因勸韋勿除郎中。
南卓與李修古親表昆弟,李性迂僻,卓嘗輕之。
李俄受許州從事。
奏官敕下,時許帥方大讌,忽遞到開角,有卓與李書,遂執書喜曰:“某與南卓二十三表兄弟,多蒙相輕。
今日某忝為尚書賓幕,又奏署敕下,遽與某書。
大奇。
”及啟封雲:即日卓死老不死,生見李修古上除目帥請書。
合坐大笑,修古大慚。
鄭文公畋,宇台文,父亞,曾作容管觀察使,畋生于桂州,小字桂兒。
時西門思恭為監軍。
有诏征赴阙下,餞于北郊,自以衰年,因以畋托曰:“他日願以桂兒為念,九泉之下,不敢忘之。
”言訖,泫然流涕。
思恭志之。
及神策軍中,亞已卒。
思恭使人召畋,館之于第,年未及冠,甚愛之,如甥侄,因選師友教導之。
畋後官至将相。
黃巢之入長安,思恭逃難于終南山,畋以家财厚募有勇者訪而獲之,以歸歧下,溫凊待膳,有如父焉。
思恭終于畋所,畋葬近西門,墳陌皆造二壟焉。
吊者無不堕淚,鹹伏其義也。
崔郢為京兆尹日,三司使在永達亭子宴丞郎。
崔乘醉突飲,衆人皆延之。
時谯公夏侯孜為戶部使,問曰:“尹曾任給舍否?”崔曰:“無。
”谯公曰:“若不曾曆給舍,京兆尹不合沖丞郎宴。
”命酒糾來要下籌,且吃罰爵。
取三大器物引滿飲之,良久方起。
決引馬将軍至斃,崔出為賓客分司。
鄭馀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諸朋朝官數人會食。
衆皆朝僚,以故相重望,皆淩晨詣之。
至日高,馀慶方出。
閑話移時,諸人皆枵然。
馀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勿拗折項。
”諸人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
逡巡舁擡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食,人前下粟米飯一碗,蒸葫蘆一枚。
相國食美,諸人強進而罷。
文宗命中使宣兩軍中尉及諸司使内官等,不許著紗縠绫羅布。
其後驸馬韋處仁冠布夾羅巾以進。
上曰:“本慕卿門戶清素,故俯從選尚。
如此巾服,從他諸戚為之,卿不須為也。
” 淮南節度使王播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幸求鹽鐵使,谏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起居舍人宋申錫,樸阙楊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延老等十人前一日詣延英抗論其事。
後之有遷,其途實繁,自宰相、翰林學士、三司使皆有定價,因此緻位者不少。
近又縣令、錄事參軍亦列肆鬻之,至有自身便為宰相者。
然所至多為四方諸侯不放,上有以知其來也。
俾不遵王命,抑有由焉。
豈時之重利耶?抑谏省任非其人耶?未嘗以一字整頓頹綱,深所未喻。
裴冕代杜鴻漸秉政,小吏以俸錢文簿白之,冕顧子弟,喜見于色。
其嗜財若此。
冕性本侈靡,好尚車服,名馬數百金者,常十匹。
每宴賓客,滋味品極,坐客有昧于名者。
崔安潛東洛掌選,人有不能顯其姓名,竊顧雲啟事投獻者。
崔公不之知,大賞歎。
召之與語,便注一起資縣令。
後有人白之,崔公方悔。
馮荛給事親仁坊有宅,南面山亭,尤多養鵝鴨,及雜禽之類極多。
常遣一家人掌之。
時人謂之雀省。
鄭光除河中節度,宣宗問曰:“卿在風翔使官,先是何人?”曰:“馮三。
”上不之會。
樞密使奏曰:“是馮衮。
臣曾充使至彼知之。
”上曰:“便與馮三為副使。
”及罷河中歸。
又诏對曰:“卿在河中斷大事時如何?“光對曰:“臣須開始得。
”又更對他事曰:“不得,臣須裂始得。
”上笑。
後朝臣每遇延英入閣使對,多以開裂為号。
時裴司謙郎中為節判,頃客于河中,到使院,裴曰:“某在身官爵,為尚書削盡。
”所謂不以本官呼之也。
光在河中日,遇國忌行香,便與判官及屈客寺中宴飲征令。
時薛起居保遜為客在坐。
光把酒曰:“某改令,身上取一果子名:脆臍。
”他人皆盡思不得。
至薛乃還令曰:“腳杏。
”滿坐皆大笑。
李據,宰相绛之侄,生長绮纨,曾宰字于渑池。
皆以門蔭也。
不知書,因節歲索魚不得,怒追,漁師雲:“緣獺暴不敢打魚。
”判雲:“俯臨新歲,猛獸驚人。
漁網至寬,疏而不漏。
”後又祗承人請假,狀後判雲:“白日黃昏須到,夜即子明放歸。
”祗承人并不敢去。
又判決祗承人雲:“如此癡頑,豈合吃杖五下?”或語據曰:“豈合吃杖,不合吃杖也。
”李曰:“公何不會?豈是助語,共之乎者也何别哉!”
處士避罪亦潛去。
十年,有人于他處見猶在。
杜紫微頃于宰執處求一小儀不遂,請小秋又不遂。
嘗夢人謂曰:“辭春不及秋,昆腳與皆頭。
”後果得比部員外。
會昌末年,武宗忽改禦名為火下大。
及宣宗以光王龍飛。
于古文,光字實從火焉。
噫!先兆之明若是耶! 又宣宗在藩邸,嘗從駕回而誤墜馬,人不之覺,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巡警吏至大驚。
上曰:“我光王也,不虞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
”警者即于旁近得水以進,遂委而去。
良久起,舉瓯将飲,顧視瓯中水,盡為芳醪矣。
上獨喜自負,一舉甌,已而體微暖有力,步歸藩邸。
後即帝位。
裴均仆射之鎮襄州也,鄭滑館驿巡官裴弘泰先聘至驿,值彼大宴,客司漏名。
及設定,令人召屈,遂奔至。
均大不悅,因責之曰:“君何後來?大涉不敬。
”時酒巳數籌,弘泰曰:“都不見客司報宴,非敢怠慢。
然叔父檢罪,請盡飲在座器物,仍欲乞飲盡賜弘泰上件器物可否?”合坐皆壯之,均亦許弘泰。
弘泰遂次第揭銀器飲之。
飲訖,即置懷中,須臾盈懷。
盤中餘一銀醢,受一鬥已上,其酒亦滿。
弘泰捧之而飲,均亦令人吏去醢覆中。
飲訖,踏其醢抱之而出,請索牡馬歸驿。
均以弘泰飲酒必過量所傷,憂之,使吏問飲後所宜。
使者方見弘泰藏紗帽于廳上秤器物,正重二百餘兩。
均不覺大笑,回車贈賞甚厚。
太保令狐相綯出鎮淮海日,友使班蒙與從事俱遊大明寺之西廊。
睹前壁所題雲:“一人堂堂,二曜同光。
泉深尺一,點去冰旁。
二人相連。
不欠一邊。
三梁四柱,烈火而然。
除卻雙勾,兩日不全。
”諸僚佐幕駐足久之,莫能辨。
獨班蒙曰:“一人豈非大字乎?二曜者日月,非明字乎?尺一者十一寸,非寺字乎?點去冰旁,水字也。
二人相連,天字也,不欠一邊,,下字也。
三梁四柱面烈火,無字也。
兩日除雙勾,比字也。
得非‘大明寺水天下無比’乎?”衆皆恍然曰:“黃絹之奇智,亦何異哉!”歎羨彌日。
詢之老僧,曰:“頃年有客獨遊,題之而去,不言姓氏。
” 乾符末,有客寓止廣陵開元寺,因文會話雲:頃在京寄青龍寺日,有客嘗訪知寺僧,屬其忽遽,不暇留連。
翌日至,又遇要地朝客,後至複來複阻。
他日頗有怒色,題其門而去。
“龛龍東去海,時日應西斜,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僧皆不能詳。
有沙彌頗解,衆問其由,曰:“龛龍去,有‘合’字存焉。
時日隐,有‘寺’字存焉。
敬文不在,有‘苟’字存焉。
碎石入沙,有‘卒’字存焉。
此不遜之言,辱我曹矣。
”僧大悟,追訪,杳無蹤矣。
客雲合寺苟卒。
沙彌乃懿皇朝雲皓供奉是也。
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謂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角。
”其人獻之數十斤,李不受退還。
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
德裕閱而受曰:“此茶可以消酒食毒。
”乃命烹一瓯沃于肉食内,以銀合閉之,诘旦,因視其肉,已化為水,衆服其廣識。
京辇自黃巢退後,修葺殘毀之處。
時定州有兒,俗号王酒胡,居于上都,巨富,納錢三十萬貫,助修朱雀門。
昭宗又诏重修安國寺畢,親降車辇,以設大齋。
乃扣新鐘,一撞舍錢一萬貫,命大臣請各取意而擊。
上曰:“有能舍一千貫文者,即打一槌。
“齋罷,王酒胡半醉入來,徑上鐘樓,連打一百下,便于西寺運錢十萬貫入寺。
韋保衡欲除裴修為省郎,時李章為左丞,韋先遣盧望來申意,探其可否。
李曰:“相公但除,不合先問某。
”盧以時相事權,設為所沮,則傷盛重,因勸韋勿除郎中。
南卓與李修古親表昆弟,李性迂僻,卓嘗輕之。
李俄受許州從事。
奏官敕下,時許帥方大讌,忽遞到開角,有卓與李書,遂執書喜曰:“某與南卓二十三表兄弟,多蒙相輕。
今日某忝為尚書賓幕,又奏署敕下,遽與某書。
大奇。
”及啟封雲:即日卓死老不死,生見李修古上除目帥請書。
合坐大笑,修古大慚。
鄭文公畋,宇台文,父亞,曾作容管觀察使,畋生于桂州,小字桂兒。
時西門思恭為監軍。
有诏征赴阙下,餞于北郊,自以衰年,因以畋托曰:“他日願以桂兒為念,九泉之下,不敢忘之。
”言訖,泫然流涕。
思恭志之。
及神策軍中,亞已卒。
思恭使人召畋,館之于第,年未及冠,甚愛之,如甥侄,因選師友教導之。
畋後官至将相。
黃巢之入長安,思恭逃難于終南山,畋以家财厚募有勇者訪而獲之,以歸歧下,溫凊待膳,有如父焉。
思恭終于畋所,畋葬近西門,墳陌皆造二壟焉。
吊者無不堕淚,鹹伏其義也。
崔郢為京兆尹日,三司使在永達亭子宴丞郎。
崔乘醉突飲,衆人皆延之。
時谯公夏侯孜為戶部使,問曰:“尹曾任給舍否?”崔曰:“無。
”谯公曰:“若不曾曆給舍,京兆尹不合沖丞郎宴。
”命酒糾來要下籌,且吃罰爵。
取三大器物引滿飲之,良久方起。
決引馬将軍至斃,崔出為賓客分司。
鄭馀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諸朋朝官數人會食。
衆皆朝僚,以故相重望,皆淩晨詣之。
至日高,馀慶方出。
閑話移時,諸人皆枵然。
馀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勿拗折項。
”諸人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
逡巡舁擡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食,人前下粟米飯一碗,蒸葫蘆一枚。
相國食美,諸人強進而罷。
文宗命中使宣兩軍中尉及諸司使内官等,不許著紗縠绫羅布。
其後驸馬韋處仁冠布夾羅巾以進。
上曰:“本慕卿門戶清素,故俯從選尚。
如此巾服,從他諸戚為之,卿不須為也。
” 淮南節度使王播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幸求鹽鐵使,谏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敏行、柳公權,起居舍人宋申錫,樸阙楊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延老等十人前一日詣延英抗論其事。
後之有遷,其途實繁,自宰相、翰林學士、三司使皆有定價,因此緻位者不少。
近又縣令、錄事參軍亦列肆鬻之,至有自身便為宰相者。
然所至多為四方諸侯不放,上有以知其來也。
俾不遵王命,抑有由焉。
豈時之重利耶?抑谏省任非其人耶?未嘗以一字整頓頹綱,深所未喻。
裴冕代杜鴻漸秉政,小吏以俸錢文簿白之,冕顧子弟,喜見于色。
其嗜財若此。
冕性本侈靡,好尚車服,名馬數百金者,常十匹。
每宴賓客,滋味品極,坐客有昧于名者。
崔安潛東洛掌選,人有不能顯其姓名,竊顧雲啟事投獻者。
崔公不之知,大賞歎。
召之與語,便注一起資縣令。
後有人白之,崔公方悔。
馮荛給事親仁坊有宅,南面山亭,尤多養鵝鴨,及雜禽之類極多。
常遣一家人掌之。
時人謂之雀省。
鄭光除河中節度,宣宗問曰:“卿在風翔使官,先是何人?”曰:“馮三。
”上不之會。
樞密使奏曰:“是馮衮。
臣曾充使至彼知之。
”上曰:“便與馮三為副使。
”及罷河中歸。
又诏對曰:“卿在河中斷大事時如何?“光對曰:“臣須開始得。
”又更對他事曰:“不得,臣須裂始得。
”上笑。
後朝臣每遇延英入閣使對,多以開裂為号。
時裴司謙郎中為節判,頃客于河中,到使院,裴曰:“某在身官爵,為尚書削盡。
”所謂不以本官呼之也。
光在河中日,遇國忌行香,便與判官及屈客寺中宴飲征令。
時薛起居保遜為客在坐。
光把酒曰:“某改令,身上取一果子名:脆臍。
”他人皆盡思不得。
至薛乃還令曰:“腳杏。
”滿坐皆大笑。
李據,宰相绛之侄,生長绮纨,曾宰字于渑池。
皆以門蔭也。
不知書,因節歲索魚不得,怒追,漁師雲:“緣獺暴不敢打魚。
”判雲:“俯臨新歲,猛獸驚人。
漁網至寬,疏而不漏。
”後又祗承人請假,狀後判雲:“白日黃昏須到,夜即子明放歸。
”祗承人并不敢去。
又判決祗承人雲:“如此癡頑,豈合吃杖五下?”或語據曰:“豈合吃杖,不合吃杖也。
”李曰:“公何不會?豈是助語,共之乎者也何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