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大清祖陵

關燈
圖爾占所說的清祖陵,就是關外和赫圖阿拉齊名的清永陵,覺爾察氏世代都在此守護着大清皇陵。

     我們趕到永陵的時候,老遠就看見被白雪覆蓋的一處山脈,峰嶽疊嶂,松濤呼哮,我對風水堪輿雖然不精通,但至少還是略懂一二,看這座上氣勢雄偉,宛如一條巨龍昂首挺胸橫卧,東起龍尾,西連龍首,綿延逶迤數十裡。

     &ldquo這是什麼山?&rdquo我很好奇問。

     &ldquo此山原名叫橋山,是清永陵的陵山,後來被敕封為啟運山,意為運隆祥和。

    &rdquo圖爾占望着起伏的山脈聲音恭敬。

    &ldquo啟運山是長白山餘脈,可謂大清真正的龍興之地。

    &rdquo &ldquo朝歌,你數數這啟運山一共多少山頭。

    &rdquo白近在旁邊笑着說。

     我仔細從東到西細數一遍:&ldquo不多不少剛好十二座山峰。

    &rdquo &ldquo白叔,幹嘛數這個?&rdquo田雞好奇問。

     &ldquo葉哥,我知道你對堪輿有所涉獵,你看看這裡風水咋樣?&rdquo白近繼續笑着問。

     &ldquo十二座山峰&hellip&hellip&rdquo葉九卿眉頭一皺,表情有些錯愕說。

    &ldquo這裡既然是大清祖陵的陵山,這風水地相至關重要,啟運山的山勢頭高尾低,東盛西衰,若是作為祖山的話,雖可延續連綿但氣勢越往後也衰弱。

    &rdquo &ldquo葉哥好眼力啊。

    &rdquo白近在葉九卿面前豎起拇指。

     &ldquo爸,這風水一說還真有點門道啊,什麼時候您也教教我。

    &rdquo葉知秋在旁邊笑言。

     &ldquo你為什麼突然想學這個,之前封叔不是沒教過你,你壓根不是學這東西的料。

    &rdquo我苦笑一聲說。

     &ldquo之前不想學是因為認為風水堪輿是無稽之談,現在我相信或許真的有用。

    &rdquo &ldquo你為什麼突然就相信了?&rdquo田雞很好奇問。

     &ldquo啟運山從頭到尾高低起伏共有十二座山峰,而大清代從清太祖到溥儀,正巧曆經十二位皇帝。

    &rdquo葉知秋擡手指着啟運山說。

    &ldquo你們看,按照統治時間順序,康熙、乾隆、光緒在位時間長,所對應的山包就高大,雍正、鹹豐、同治在位時間短,所對應的山包就矮小,而到了末代皇帝溥儀對應的山包恰為龍尾,山勢最低矮以至成為平地。

    &rdquo &ldquo看來知秋還真有點天賦,我曾經請淩老爺子到此查探風水,他老人家對此地地相也是贊不絕口。

    &rdquo白近笑着點頭說。

     &ldquo他也查探過此地風水,可有說過什麼?&rdquo葉九卿問。

     &ldquo我原本是希望淩老爺子幫忙查探大清龍脈的,到了這裡以後,他老家人說,大清的龍祖龍祖從東北轉北再轉東南逶迤而行,一路綿延上百公裡,層層簇擁,永陵龍前呼後擁,龍行有如巨浪蜂擁,氣勢非凡,到頭開肩展開金水連珠帳,左右二纏護龍護送到頭。

    &rdquo白近說到這裡笑言問葉九卿。

    &ldquo聽他老人家說過,葉哥的地相造詣非凡,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出這裡是什麼格局?&rdquo &ldquo穴星為巨門星體,穴星正頂下脈,到山腳現孩兒腦,開口吐唇,左右龍虎均稱,結為巨龍含珠的格局。

    &rdquo葉九卿凝視良久後脫口而出。

     &ldquo難怪淩老爺子對葉哥你贊許有加,果然是非同凡響,和他老人家說的一樣,永陵之龍,形勢俱佳,具萬乘之尊之勢,再加上波光潋滟的蘇子河、草他河如同兩條銀色飄帶,鑲嵌于陵區,四周群山朝拱,衆水朝宗。

    &rdquo &ldquo這裡的确是福地,前方若百官朝揖,左邊青龍蜿蜒,右邊鳳山翔舞,穴前明堂開闊寬平,天門開而地戶閉,外山包裹密如城垣,四周秀峰羅列,午方煙筒山,巍峨而雄偉。

    &rdquo葉九卿感慨萬千淡淡一笑說。

    &ldquo隻是可惜并非是龍脈,十二星峰強前弱後難成綿長之勢,注定氣勢會越來越差。

    &rdquo &ldquo這樣的風水居然還能出十二位帝王,還真是難得。

    &rdquo我偏頭看向白近,意味深長說。

    &ldquo難怪白家能世襲罔替成為和皇族平起平坐的遼東王,這大清三百年江山,白家先祖可是居功至偉啊。

    &rdquo 白近聽不出我弦外之音,倒是葉九卿把話接過去:&ldquo塵歸塵土歸土,白家先祖的功績,你怎麼能算到白家後人身上。

    &rdquo &ldquo就是。

    &rdquo白近爽朗一笑,指了指自己腰間說。

    &ldquo白家除了先祖之外,後人算起來都是閑散之輩,靠着先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