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部 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應當這樣辦,而又有人說,應當那樣辦,而他呢,同樣不知道該怎樣辦才好。
現在,令他感到驚奇的是,在所有這一切問題上他不再是猶豫不決和焦急不安了。
現在在他心中出現了一個審判官,按照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某些法則決定,哪些事情應當做和哪些事情不應當做。
他對金錢問題仍然像以前一樣漫不經心,但是他現在明顯地知道什麼事情是應當做的和什麼事情是不應當去做的。
這個新審判官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對付一個被俘虜來的法軍上校向他提出的請求:這位上校在皮埃爾那裡講述了他的許多功績,末了,他差不多是正式向皮埃爾提出請求,向他要四千塊法郎,寄給他的老婆和孩子。
皮埃爾沒有費絲毫力氣,也并不緊張,一口就回絕了他,事情一過,他自己也感到驚奇,這種事要是在過去好像是沒有辦法可以解決的一道難題,卻原來又是那麼簡單,那麼輕而易舉。
在拒絕了那位上校的要求的同時,他又打定主意在離開奧廖爾時,必須使用點計巧,以便要那個意大利軍官能收下他一些錢,看來,他顯然是需要錢用的。
皮埃爾在處理他妻子的債務和是否要修複在莫斯科的住宅和别墅的問題上,再一次證明了他對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确實有了主見。
他的總管來到奧廖爾見他,于是皮埃爾和他一道對已經變化了的收入作了大緻的計算。
按照總管的估計,在莫斯科大火災中皮埃爾損失了大約二萬盧布。
這位總管為受這些損失,對皮埃爾加以安慰,他向皮埃爾算了一下賬,他說,盡管遭受了這些損失,如果他拒絕償還公爵女兒欠下的債務,他本來就沒有償還這些債務的義務;如果他不去修複在莫斯科的住宅和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這些建築物除了每年要耗費八萬盧布的巨額支出外,什麼收益也得不到,這樣,他的收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有所增加。
“是的,是的,這是真的,”皮埃爾高興地笑着說,“是的,是的,這一切我都不需要了,我因為破了産還變成一個大富豪了。
” 但是,在一月份薩韋利伊奇從莫斯科來到這裡,他講述了莫斯科的情況,還講述了建築師為修複莫斯科的住宅和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所做的預算,他在講述這些事情時就好像是在講已經決定了的事情似的。
在此期間,皮埃爾收到了瓦西裡公爵和其他一些熟人從彼得堡的來信。
在這些信中都提到了他妻子所欠下的債務。
于是皮埃爾決定:總管提出來的,令他如此高興的計劃是不正确的,他必須親自去彼得堡處理好妻子的一切後事;必須去莫斯科修繕好房屋。
至于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不知道,但他毫不含糊地知道,應該這樣去做。
由于他的這一決定,使他的收入減少了四分之三。
但是應該這樣去做;他感覺到了這一點。
維拉爾斯基要到莫斯科去,于是他們商定一同前往。
皮埃爾在奧廖爾的整個康複期間,親身體會到自由和生活的樂趣;然而,當他在旅行途中置身于自由天地時,看見了數以百計的陌生人的面孔時,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在整個旅途中間,他感受到就像小學生在放假期間的那種高興。
所有的人:趕馬車的車夫、驿站看守人、大路上的或村子裡的農民——所有這些人在他的這些話隻能使皮埃爾更加高興。
維拉爾斯基的眼中都具有一種新的意義。
維拉爾斯基一路上不停地抱怨俄國比歐洲窮,比歐洲落後,還要加上愚昧無知,維拉爾斯基的眼裡所看見的是死氣沉沉的地方,而皮埃爾卻在漫天大雪中,在這一望無垠的大地上看見了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力量支持着這個完整的、獨特的、統一的民族的生命。
他并不去反駁維拉爾斯基,好像同意他所說的話似的(這種違心的同意是為了避免發生無謂的争論的一種最簡便的方法),他面露出一種快樂的微笑,傾聽着他的談話。
現在,令他感到驚奇的是,在所有這一切問題上他不再是猶豫不決和焦急不安了。
現在在他心中出現了一個審判官,按照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某些法則決定,哪些事情應當做和哪些事情不應當做。
他對金錢問題仍然像以前一樣漫不經心,但是他現在明顯地知道什麼事情是應當做的和什麼事情是不應當去做的。
這個新審判官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對付一個被俘虜來的法軍上校向他提出的請求:這位上校在皮埃爾那裡講述了他的許多功績,末了,他差不多是正式向皮埃爾提出請求,向他要四千塊法郎,寄給他的老婆和孩子。
皮埃爾沒有費絲毫力氣,也并不緊張,一口就回絕了他,事情一過,他自己也感到驚奇,這種事要是在過去好像是沒有辦法可以解決的一道難題,卻原來又是那麼簡單,那麼輕而易舉。
在拒絕了那位上校的要求的同時,他又打定主意在離開奧廖爾時,必須使用點計巧,以便要那個意大利軍官能收下他一些錢,看來,他顯然是需要錢用的。
皮埃爾在處理他妻子的債務和是否要修複在莫斯科的住宅和别墅的問題上,再一次證明了他對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确實有了主見。
他的總管來到奧廖爾見他,于是皮埃爾和他一道對已經變化了的收入作了大緻的計算。
按照總管的估計,在莫斯科大火災中皮埃爾損失了大約二萬盧布。
這位總管為受這些損失,對皮埃爾加以安慰,他向皮埃爾算了一下賬,他說,盡管遭受了這些損失,如果他拒絕償還公爵女兒欠下的債務,他本來就沒有償還這些債務的義務;如果他不去修複在莫斯科的住宅和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這些建築物除了每年要耗費八萬盧布的巨額支出外,什麼收益也得不到,這樣,他的收入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有所增加。
“是的,是的,這是真的,”皮埃爾高興地笑着說,“是的,是的,這一切我都不需要了,我因為破了産還變成一個大富豪了。
” 但是,在一月份薩韋利伊奇從莫斯科來到這裡,他講述了莫斯科的情況,還講述了建築師為修複莫斯科的住宅和在莫斯科近郊的别墅所做的預算,他在講述這些事情時就好像是在講已經決定了的事情似的。
在此期間,皮埃爾收到了瓦西裡公爵和其他一些熟人從彼得堡的來信。
在這些信中都提到了他妻子所欠下的債務。
于是皮埃爾決定:總管提出來的,令他如此高興的計劃是不正确的,他必須親自去彼得堡處理好妻子的一切後事;必須去莫斯科修繕好房屋。
至于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不知道,但他毫不含糊地知道,應該這樣去做。
由于他的這一決定,使他的收入減少了四分之三。
但是應該這樣去做;他感覺到了這一點。
維拉爾斯基要到莫斯科去,于是他們商定一同前往。
皮埃爾在奧廖爾的整個康複期間,親身體會到自由和生活的樂趣;然而,當他在旅行途中置身于自由天地時,看見了數以百計的陌生人的面孔時,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了。
在整個旅途中間,他感受到就像小學生在放假期間的那種高興。
所有的人:趕馬車的車夫、驿站看守人、大路上的或村子裡的農民——所有這些人在他的這些話隻能使皮埃爾更加高興。
維拉爾斯基的眼中都具有一種新的意義。
維拉爾斯基一路上不停地抱怨俄國比歐洲窮,比歐洲落後,還要加上愚昧無知,維拉爾斯基的眼裡所看見的是死氣沉沉的地方,而皮埃爾卻在漫天大雪中,在這一望無垠的大地上看見了非常強大的生命力,這種力量支持着這個完整的、獨特的、統一的民族的生命。
他并不去反駁維拉爾斯基,好像同意他所說的話似的(這種違心的同意是為了避免發生無謂的争論的一種最簡便的方法),他面露出一種快樂的微笑,傾聽着他的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