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部 第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候,他就自言自語地說:“啊,多麼好啊,多麼美妙啊!”
于是,他按照老習慣,向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麼往後又怎麼樣呢?我又怎麼辦呢?”他立刻自己回答了自己,“沒有關系,我要活下去。
啊,多麼美妙啊!” 先前一直使他苦惱的,他經常尋代的東西——人生的目的,現在對于他來說,已經不複存在了。
這個被尋找的人生的目的,在他并非現在才偶然地不存在的,也并非在此時此刻陡然間消失的。
但是,他覺得這個人生的目的現在沒有,将來也不可能有。
正是因為這個目的的不存在,才給了他完全的、可喜的、自由的感覺,在這個時候他的這種自由的感覺就是他的幸福。
他不能有目的,因為他現在有了信仰,——不是信仰某種規章制度,或者是某種言論,或者是某種思想,而是信仰一個活生生的可以感知到的上帝。
他在以前是抱着他給自己提出來的一些目的去尋求它的。
這種有目的的尋求隻不過是去尋求上帝罷了;可是,他在被俘期間突然認識到,既不是靠語言,也不是靠推理,而是靠直觀感覺認識到了保姆老早就已經給他講過的那個道理:上帝就在你的眼前,就在這裡,它無所不在。
他在當俘虜時認識到,在卡拉塔耶夫心目中的上帝比共濟會會員們所承認的造物主更偉大、更無限、更高深莫測。
他覺得像一個人極目遠眺,結果卻在自己的腳跟前面找到了他所要尋找的東西,他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人。
他一生都在邁過周圍人們的頭頂向遠方望過去,其實用不着睜大眼睛向遠方望過去,隻要看看自己跟前就行了。
他先前無論怎樣都沒有本領看到那個偉大的、不可思議的、無限的東西。
他僅僅感覺到,他應當存在于某一個地點,于是他便去尋找它,在一切靠近的、可以理解的東西中,他隻看見有限的、渺小的、世俗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他曾經用一具幻想的望遠鏡裝備自己,并用它去瞭望遙遠的空間,他覺得隐藏在遠方雲霧中的渺小的,世俗的東西之所以顯得偉大和無限,隻不過是由于看不真切罷了。
他過去就曾覺得歐洲的生活、政治、共濟會、哲學、慈善事業,就是這樣的。
但是,就是在他認為自己軟弱的那一段短暫的時刻裡,他的智慧也曾深入到那個遠方,他在那裡看見的仍然是渺小的、世俗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而現在他已經學會在一切東西中看見偉大的、永恒的和無限的了,因此,為了看見它,為了享受一下這種觀察,他自然而然地抛棄那具他一直用來從人們頭頂上看東西的望遠鏡。
歡歡喜喜地看他周圍那永遠變化着的、永遠偉大的、不可思議的、無限的人生。
他看得越近,他就變得越平和,越快活。
原先曾毀掉他的全部精神支柱的那個可怕的問題:“為什麼?”現在對于他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對“為什麼?”這個問題,在他心中常常準備了一個簡單的答案:“為什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發,也都被數過了。
”① ①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節。
啊,多麼美妙啊!” 先前一直使他苦惱的,他經常尋代的東西——人生的目的,現在對于他來說,已經不複存在了。
這個被尋找的人生的目的,在他并非現在才偶然地不存在的,也并非在此時此刻陡然間消失的。
但是,他覺得這個人生的目的現在沒有,将來也不可能有。
正是因為這個目的的不存在,才給了他完全的、可喜的、自由的感覺,在這個時候他的這種自由的感覺就是他的幸福。
他不能有目的,因為他現在有了信仰,——不是信仰某種規章制度,或者是某種言論,或者是某種思想,而是信仰一個活生生的可以感知到的上帝。
他在以前是抱着他給自己提出來的一些目的去尋求它的。
這種有目的的尋求隻不過是去尋求上帝罷了;可是,他在被俘期間突然認識到,既不是靠語言,也不是靠推理,而是靠直觀感覺認識到了保姆老早就已經給他講過的那個道理:上帝就在你的眼前,就在這裡,它無所不在。
他在當俘虜時認識到,在卡拉塔耶夫心目中的上帝比共濟會會員們所承認的造物主更偉大、更無限、更高深莫測。
他覺得像一個人極目遠眺,結果卻在自己的腳跟前面找到了他所要尋找的東西,他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人。
他一生都在邁過周圍人們的頭頂向遠方望過去,其實用不着睜大眼睛向遠方望過去,隻要看看自己跟前就行了。
他先前無論怎樣都沒有本領看到那個偉大的、不可思議的、無限的東西。
他僅僅感覺到,他應當存在于某一個地點,于是他便去尋找它,在一切靠近的、可以理解的東西中,他隻看見有限的、渺小的、世俗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他曾經用一具幻想的望遠鏡裝備自己,并用它去瞭望遙遠的空間,他覺得隐藏在遠方雲霧中的渺小的,世俗的東西之所以顯得偉大和無限,隻不過是由于看不真切罷了。
他過去就曾覺得歐洲的生活、政治、共濟會、哲學、慈善事業,就是這樣的。
但是,就是在他認為自己軟弱的那一段短暫的時刻裡,他的智慧也曾深入到那個遠方,他在那裡看見的仍然是渺小的、世俗的、沒有意義的東西。
而現在他已經學會在一切東西中看見偉大的、永恒的和無限的了,因此,為了看見它,為了享受一下這種觀察,他自然而然地抛棄那具他一直用來從人們頭頂上看東西的望遠鏡。
歡歡喜喜地看他周圍那永遠變化着的、永遠偉大的、不可思議的、無限的人生。
他看得越近,他就變得越平和,越快活。
原先曾毀掉他的全部精神支柱的那個可怕的問題:“為什麼?”現在對于他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對“為什麼?”這個問題,在他心中常常準備了一個簡單的答案:“為什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發,也都被數過了。
”① ①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第十章第三十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