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二 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是說,等于一個A的那些分力是怎樣得出等于一千個A的合力的,這位史學家又不得不回到他否定的那個力量——權力,并且承認權力是那些力量的合力,也就是說,他不得不承認一種無法解釋的影響合力的力量。
通史家們就是這樣做的。
其結果是他們不僅與專題史學家矛盾,而且自相矛盾。
鄉下人不懂得下雨的原因,他們說“風吹烏雲散”,還是說“風吹烏雲來”,這要看他們需要雨還是需要晴天而定。
世界通史家也是這樣,有時候,當他們願意這樣說的時候,當這樣說符合他們的理論的時候,他們就說,權力是事件的産物,而當他們需要證實其他論點時,他們就說:“權力造成事件。
” 第三類史學家,就是所謂的文化史學家,他們遵循通史家開辟的道路,有時認為作家和女人是造成事件的力量。
他們對這種力量的理解截然不同,他們認為所謂的文化、智力活動就是這種力量。
文化史學家完全追随着前輩通史學家走過的道路前進,因為,如果曆史事件可以用某些人的相互關系來說明,那麼,曆史事件為什麼不可以用某些人寫了某些書來說明?文化史學家從伴随着每個重要現象的大量特征中選出智力活動這一特征,并且聲言這一特征就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但是,盡管他們竭力證明事件發生的原因在于智力活動,而我們隻有作出重大讓步,才能承認智力活動與民族運動之間有某種共同之處。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承認是智力活動指導人們的行動,因為宣揚人人平等的學說,所引起的法國革命的殘酷屠殺,宣揚博愛的學說所引起的罪惡的戰争和執行死刑,這些現象同這種假定相矛盾。
但是,即使承認那些充斥于史書的荒誕離奇的論斷都是正确的,承認各民族是受一種所謂觀念的不明确的力量所支配的,而曆史的主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或者,除了以前君王的權力,除了世界通史家所提出的顧問和其他人的影響,還要加上一種力量——觀念,而觀念同群衆的關系則有待說明。
如果說拿破侖擁有權力,所以事件就發生了,這還可以理解。
退一步說,拿破侖與别的勢力結合起來,成為發生事件的原因,這也可以理解。
但是一本《民約論》①如何能使法國人互相殘殺,如果不把這種力量和那個事件的因果關系說清楚,就無法理解了。
①《民約論》原文中用法語。
毫無疑問,同時存在的有生命力的事物之間都存在着聯系,因此從人們的智力活動和他們的曆史運動之間也可以找到某種聯系,這就像在人類的活動和商業、手工業、園藝,或者任何哪一行業之間可以找到這種聯系一樣。
但是,為什麼文化史學家認為人類的智力活動是全部曆史活動的原因或表現,這就令人費解了。
史學家的這種結論隻能用以下兩點來說明:第一,曆史是由學者來編寫的,因此,他們自然樂于認為他們那個階層的活動是全人類活動的基礎,就像商人、農民和軍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隻是由于商人和軍人不寫曆史,所以沒有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二,精神活動、教育、文明、文化、思想——這是一些模糊的、不明确的概念,在這些模糊概念的幌子下就更便于使用那些意義更加含混,因而可以随意編成理論的字句。
但是,我們姑且不說這類曆史著作的内在價值(這類曆史著作很可能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是有用的),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史越來越接近通史,這些曆史學家仔細認真地分析各種宗教、哲學和政治學說,認為它們是産生曆史事件的原因,每當曆史學需要叙述某一實際曆史事件(例如一八一二年的遠征),這些曆史學就不自覺地把這樣的曆史事件說成是權力的産物,開門見山地說,這次遠征是拿破侖意志的産物。
如果文化史學家這樣說的話,他們就不由自主地陷于自相矛盾之境地。
因為這種情況表明,他們杜撰出來的新力量并不能說明各種曆史事件,而他們似乎不願意承認的那種權力才是理解曆史的唯一途徑。
通史家們就是這樣做的。
其結果是他們不僅與專題史學家矛盾,而且自相矛盾。
鄉下人不懂得下雨的原因,他們說“風吹烏雲散”,還是說“風吹烏雲來”,這要看他們需要雨還是需要晴天而定。
世界通史家也是這樣,有時候,當他們願意這樣說的時候,當這樣說符合他們的理論的時候,他們就說,權力是事件的産物,而當他們需要證實其他論點時,他們就說:“權力造成事件。
” 第三類史學家,就是所謂的文化史學家,他們遵循通史家開辟的道路,有時認為作家和女人是造成事件的力量。
他們對這種力量的理解截然不同,他們認為所謂的文化、智力活動就是這種力量。
文化史學家完全追随着前輩通史學家走過的道路前進,因為,如果曆史事件可以用某些人的相互關系來說明,那麼,曆史事件為什麼不可以用某些人寫了某些書來說明?文化史學家從伴随着每個重要現象的大量特征中選出智力活動這一特征,并且聲言這一特征就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但是,盡管他們竭力證明事件發生的原因在于智力活動,而我們隻有作出重大讓步,才能承認智力活動與民族運動之間有某種共同之處。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承認是智力活動指導人們的行動,因為宣揚人人平等的學說,所引起的法國革命的殘酷屠殺,宣揚博愛的學說所引起的罪惡的戰争和執行死刑,這些現象同這種假定相矛盾。
但是,即使承認那些充斥于史書的荒誕離奇的論斷都是正确的,承認各民族是受一種所謂觀念的不明确的力量所支配的,而曆史的主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或者,除了以前君王的權力,除了世界通史家所提出的顧問和其他人的影響,還要加上一種力量——觀念,而觀念同群衆的關系則有待說明。
如果說拿破侖擁有權力,所以事件就發生了,這還可以理解。
退一步說,拿破侖與别的勢力結合起來,成為發生事件的原因,這也可以理解。
但是一本《民約論》①如何能使法國人互相殘殺,如果不把這種力量和那個事件的因果關系說清楚,就無法理解了。
①《民約論》原文中用法語。
毫無疑問,同時存在的有生命力的事物之間都存在着聯系,因此從人們的智力活動和他們的曆史運動之間也可以找到某種聯系,這就像在人類的活動和商業、手工業、園藝,或者任何哪一行業之間可以找到這種聯系一樣。
但是,為什麼文化史學家認為人類的智力活動是全部曆史活動的原因或表現,這就令人費解了。
史學家的這種結論隻能用以下兩點來說明:第一,曆史是由學者來編寫的,因此,他們自然樂于認為他們那個階層的活動是全人類活動的基礎,就像商人、農民和軍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隻是由于商人和軍人不寫曆史,所以沒有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二,精神活動、教育、文明、文化、思想——這是一些模糊的、不明确的概念,在這些模糊概念的幌子下就更便于使用那些意義更加含混,因而可以随意編成理論的字句。
但是,我們姑且不說這類曆史著作的内在價值(這類曆史著作很可能對某個人或某件事是有用的),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史越來越接近通史,這些曆史學家仔細認真地分析各種宗教、哲學和政治學說,認為它們是産生曆史事件的原因,每當曆史學需要叙述某一實際曆史事件(例如一八一二年的遠征),這些曆史學就不自覺地把這樣的曆史事件說成是權力的産物,開門見山地說,這次遠征是拿破侖意志的産物。
如果文化史學家這樣說的話,他們就不由自主地陷于自相矛盾之境地。
因為這種情況表明,他們杜撰出來的新力量并不能說明各種曆史事件,而他們似乎不願意承認的那種權力才是理解曆史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