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一 第七章

關燈
一八一四年秋天,尼古拉和瑪麗亞公爵小姐結了婚,尼古拉帶着妻子、母親和索尼娅遷到童山居住。

     三年内,他沒有變賣妻子的田産就還清了其餘的債務。

    一個表姐去世後,他繼承了一筆不大的遺産,把欠皮埃爾的債也還清了。

     又過了三年,到一八二○年,尼古拉已把他的财務整頓得有條不紊,更進一步在童山附近買了一處不大的莊園;此時他還在談判買回父親在奧特拉德諾耶的住宅——這可是他夢寐以求的一樁大事啊! 起初,他管理家業是出于需要,但不久就對經營莊園入了迷,幾乎成為他獨一無二的愛好了。

    尼古拉是個普通地主,不喜歡新辦法,特别不喜歡當時流行的那套英國辦法,他嘲笑經濟理論著作,不喜歡辦工廠,不喜歡價格高昂的産品,不喜歡種植其他貴重的農作物,也不單獨經營農業的某一部門。

    他的目光總是盯着整個莊園,而不是莊園的某一部門,在莊園裡,主要的東西不是存在于土壤和空氣中的氮和氧,不是特别的犁和糞肥,而是使氮、氧、糞肥和犁發生作用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農業勞動者。

    當尼古拉着手管理莊園,深入了解它的各個方面的時候,尤其注重農民。

    他認為農民不僅是農業生産中的主要手段,而且是農業生産的最終目标和判斷農業生産最後效益的主要裁判員。

    他先是觀察農民,竭力了解他們的需要,了解他們對好壞的看法,他隻是在表面上發号施令,而實際上是向農民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語言,以及對好壞是非的判斷。

    隻有當他了解農民的愛好和願望,學會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懂得他們話裡潛在的意思,感到自己同他們已打成一片;隻有在這個時候他才大膽地管理他們,也就是對農民盡他應盡的責任。

    尼古拉就是這樣來經營他的農莊,于是在農業上他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

     尼古拉着手管理莊園的時候,憑着他那天賦的洞察力,立刻指定了合适的村長和工長(如果農民有權選舉的話,也會選上這兩個人的),而且再也不更換。

    他首先做的不是研究糞肥的化學成分,不是鑽研借方和貸方(他愛說這種嘲笑的話),而是弄清農民牲口的頭數,并千方百計使牲口增加。

    他支持農民維持大家庭,不贊成分家。

    他對懶漢、二流子和軟弱無能的人一概不姑息,盡可能把他們從集體驅逐出去。

     在播種、收割幹草和作物上,他對自己的田地和對農民的田地一視同仁。

    像尼古拉這樣播種和收割得又早又好、收入又這麼好的地主很少。

     他不愛管家奴的事,稱他們為吃閑飯的人。

    然而大家卻說他姑息家奴,把他們慣壞了。

    每當需要對某個家奴作出決定時,特别是作出處分時,他總是猶豫不決,要同家裡所有的人商量。

    隻有在可以用家奴代替農民去當兵的時候,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派家奴去當兵。

    在處理有關農民的問題上,他從來沒有絲毫疑慮。

    他知道,他的每項決定都得到全體農民的擁護,最多隻有一兩個人持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