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五

關燈
進心。

    于閻浮提生厭離心。

    又雲。

    汝等此時能見光明。

    真我弟子。

    遂放異光數道而亡。

     唐并州僧惟岸 惟岸專修十六觀。

    因出見觀音勢至二菩薩現于空中。

    遲久不滅。

    岸頂禮雨淚而歎曰。

    幸由肉眼得見聖容。

    所恨後世無傳。

    忽有二人。

    自稱畫工。

    未展臂間聖相克就。

    已而人亦不見。

    弟子怪而問之。

    岸曰。

    此豈畫工哉。

    又曰。

    吾之西行乃其時也。

    弟子有從我者。

    當明言之。

    小童子雲。

    從師而往。

    岸曰。

    必能從我。

    可歸告父母。

    父母聞而笑罵之子乃歸寺。

    香湯沐浴。

    于阿彌陀佛前趺坐而往。

    人或告岸。

    岸撫其背曰。

    汝事吾者。

    何乃先去。

    遂索筆焚香。

    向所畫菩薩前偈雲。

    觀音助遠接。

    勢至輔遙迎。

    寶瓶冠上顯化佛頂前明。

    俱遊十方刹。

    持華候九生。

    願以慈悲手。

    提獎共西行。

    遂令弟子助聲念佛。

    仰目西顧而亡。

     唐長安尼淨真 淨真住長安積善寺。

    納衣乞食一生無嗔。

    誦金剛經十萬遍專精念佛。

    顯慶五年染疾。

    告弟子雲。

    五月内十度見阿彌陀佛。

    兩度見極樂世界寶蓮華上童子遊戲。

    吾得上品往生。

    言訖跏趺而去。

    光照其寺。

     唐房翥 翥暴死至陰府。

    見閻羅王。

    王曰。

    據案簿。

    君曾勸一老人。

    念佛已生淨土君承此福。

    亦合生淨土。

    故召來相見。

    翥曰。

    先許金剛萬卷巡禮五台。

    未欲往生。

    王曰。

    誦經巡禮固為好事。

    不如早生淨土。

    王知志不可奪。

    乃放還。

    以此知。

    勸人修者非徒往生。

    又感動幽冥也。

     唐長安李知遙 知遙善淨土教五會念佛。

    為衆師範。

    後因疾忽雲。

    念佛和尚來也。

    洗漱著衣。

    索香爐出堂頂禮。

    乃聞空中說偈雲。

    報汝李知遙。

    成功果自招。

    引君生淨土。

    将爾上金橋。

    卻就床下而化去。

    衆聞異香。

     唐上黨姚婆 姚婆因範行婆勸念阿彌陀佛。

    臨終見佛菩薩來迎。

    告佛言。

    未與範行婆相别。

    請佛暫住。

    少時佛住空中候範婆至。

    姚婆立化。

     唐并州溫靜文妻 靜文妻久患在床。

    靜文勸以念阿彌陀佛。

    乃念佛二年不絕。

    遂見淨土。

    乃告靜文言。

    我見佛了。

    後月定去。

    又以食獻父母雲。

    今得随聖往生。

    願父母及夫專念佛。

    來西方相見。

    言訖而終。

    前三日見蓮華大如日輪。

     唐張鐘馗 鐘馗殺雞為業。

    忽見一人。

    绯衣驅群雞。

    來叫雲。

    啄啄四畔。

    上啄兩目流血。

    受大痛苦。

    有僧為鋪佛像。

    燒香念阿彌陀佛。

    兼令鐘馗一心專念。

    忽香滿室。

    安然而終。

     唐張善和 善和殺牛為業。

    臨終見牛數頭。

    作人言雲。

    汝殺我善和大恐。

    告妻雲。

    急請僧來救我。

    僧至雲。

    十六觀經說。

    若人臨終地獄相現。

    至心十稱南谟阿彌陀佛。

    即得往生淨土。

    善和雲。

    便入地獄也。

    不暇取香爐。

    即以左手擎火。

    右手拈香。

    面西專切念佛。

    未滿十聲乃雲。

    我見阿彌陀佛從西來與我寶坐。

    言訖而終。

     後晉鳳翔僧志通 志通見智者大師淨土儀式。

    不勝欣抃。

    不向西唾。

    不背西坐。

    專心修進。

    後見白鶴孔雀成行列西下。

    又見蓮華光相開合于前。

    通雲。

    白鶴孔雀淨土境也。

    蓮華光相托處生也。

    淨土現矣。

    乃起禮佛對佛而終。

    火化時五色祥雲環覆火上。

     國初永明壽禅師 禅師名延壽。

    本丹陽人。

    後遷餘杭。

    少誦法華經。

    初為縣衙校。

    多折官錢。

    勘之止是買放生命。

    罪當死。

    引赴市。

    曹錢王使人探之。

    若顔色變即斬之。

    不變來奏。

    臨斬顔色不變。

    乃貸命。

    遂為僧。

    于禅觀中見觀音。

    以甘露灌其口。

    乃獲觀音辯才。

    下筆盈卷。

    著萬善同歸集宗鏡錄等。

    共數百卷。

    住持雪窦永明。

    日課一百八事。

    精進以修西方。

    既坐化。

    焚畢為一塔。

    有僧每日繞塔禮拜。

    人問其故。

    僧雲。

    我撫州僧也。

    因病至陰府。

    命未盡放還。

    見殿角有僧畫像一軸。

    閻羅王自來頂拜。

    我問。

    此僧何人。

    主吏雲。

    此杭州永明寺壽禅師也。

    凡人死者皆經此處。

    唯此一人不經此處。

    已于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

    王敬其人。

    故畫像供養。

    我聞之故。

    特發心來此繞塔作拜。

    以此見。

    精修西方者為陰府所重。

     宋明州僧可久 可久常誦法華經。

    故号久法華。

    平生修淨土業。

    元祐八年年八十一坐化。

    三日卻還說淨土事。

    與十六觀經所說一同。

    見蓮華台。

    皆标合生者姓名。

    一紫金台标雲。

    大宋城都府廣教院熏法華已生其中。

    又一金台标雲。

    明州孫十二郎合生其中。

    又一金台标雲。

    久法華台。

    又一銀台标雲。

    明州徐道姑台。

    語訖複化去。

    五年徐道姑亡。

    異香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