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舒增廣淨土文卷第十二(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當放下身心。
莫生戀著。
凡遇有病之時。
便念無常。
一心待死。
叮囑家人及看病人。
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
為我念佛。
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
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
此皆虛花無益之語。
若病重将終之際。
親屬不得垂淚哭泣。
及發嗟歎懊惱之聲。
惑亂心神失其正念。
但一時同聲念佛。
待氣盡了方可哀泣。
才有絲毫戀世間心。
便成挂礙。
不得解脫。
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
極為大幸。
若依此者。
決定超生即無疑也。
又問曰。
求醫服藥。
還可用否。
答曰。
求醫服藥。
初不相妨。
然藥者隻能醫病。
不能醫命。
命若盡時。
藥豈奈何。
若殺物命為藥以求身安。
此則不可。
餘多見世人。
因病持齋方獲少愈。
複有醫者。
以酒食血肉佐藥。
其病複作。
信知。
佛力可救。
酒肉無益也。
又問曰。
求神祈福如何。
答曰。
人命長短生時已定。
何假鬼神延之耶。
若迷惑信邪。
殺害衆生祭祀鬼神。
但增罪業反損壽矣。
大命若盡。
小鬼奈何。
空自慞惶俱無所濟。
切宜謹之。
當以此文帖向目前時時見之。
免緻臨危忘失。
又問曰。
平生未曾念佛人還用得否。
答曰。
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
用之皆得往生。
決無疑也。
餘多見世人。
于平常念佛禮贊發願。
求生西方甚是勤拳。
及至臨病。
卻又怕死。
都不說著往生解脫之事。
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
方始十念鳴鐘。
恰如賊去關門。
濟何事也。
死門事大。
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
曆劫受苦。
誰人相代。
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
當以此法精進受持。
是為臨終大事。
慈雲忏主晨朝十念法 十念門者。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
面西正立。
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
盡一氣為一念。
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但随氣長短不限佛數。
惟長惟久氣極為度。
其佛聲不高不低。
不緩不急。
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連屬不斷。
意在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
故名為此十念者。
顯是籍氣束心也。
作此念已發願回向雲。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
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
經十念頃。
為菩提道。
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
若有衆生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诽謗正法。
我今自憶。
此生已來不造逆罪。
不謗大乘。
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
衆罪消滅。
淨因增長。
若臨欲命終。
自知時至。
身不病苦。
心無貪戀。
心不倒散。
如入禅定。
佛及聖衆手持金台來迎接我。
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華開見佛。
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廣度衆生滿菩提願(作此願已便止。
不必禮拜。
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
唯将不廢。
自要其心。
得生彼國)。
贊佛偈(并回向發願文。
共四篇事盡理到。
皆先覺所撰。
凡修淨業者随意互用) 阿彌陀佛真金色 相好端嚴無等倫 白毫寂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于是念佛或百聲千聲。
以至萬聲。
菩薩号各十聲或百聲畢。
回向發願雲。
我今稱念阿彌陀 真實功德佛名号 惟願慈悲哀納受 證知忏悔及所願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刹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雲雲。
又二 八萬四千之妙相。
得非本性彌陀。
十萬億刹之遐方。
的是唯心淨土。
淨穢雖隔。
豈越自心。
生佛乃殊。
甯乖己性。
心體虛曠不礙往來。
性本包容何妨取舍。
是以舉念即登寶界。
還歸地産之家鄉。
彈指仰對于慈容。
實會天真之父子。
幾生負德枉受沉淪。
今日投誠必蒙拯濟。
三心圓發一志西馳。
盡來際以依承。
曆塵劫而稱贊。
念佛号并菩薩号同前 比丘(某甲)為渡衆生。
歸命一心稽首禮贊阿彌陀佛三乘聖衆。
願淨光慈誓攝我。
我今為脫娑婆苦報求生淨土滿菩提。
願發志誠心修行淨業。
願以禮念如來聖号諷經誦咒衆善功德。
投入如來誓願海中。
承佛慈力。
諸罪消滅。
淨因增長。
正念現前。
臨欲命終。
預知時至。
身無病苦。
口業清淨。
心不倒散。
如入禅定。
佛及衆聖手持金台。
異香天樂來迎接我。
如一念頃得生佛國。
華開見佛。
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即證無生。
廣度有情同歸淨土。
惟願如來特垂救濟。
十方三世雲雲。
又三 歸命樂邦大慈父 勇猛調禦阿彌陀 一音所演甚深經 菩薩聽聞賢聖衆 普放慈光攝取我 成就十念菩提心 長辭五濁淨諸緣 即趣九蓮如佛住 佛月映臨我心水 我心亦映佛月中 願力有在誓歸依 赴我懇求來接引 念佛菩薩号如前 上來誦經持咒禮忏念佛功德。
普為衆生
莫生戀著。
凡遇有病之時。
便念無常。
一心待死。
叮囑家人及看病人。
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
為我念佛。
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家中長短之事。
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
此皆虛花無益之語。
若病重将終之際。
親屬不得垂淚哭泣。
及發嗟歎懊惱之聲。
惑亂心神失其正念。
但一時同聲念佛。
待氣盡了方可哀泣。
才有絲毫戀世間心。
便成挂礙。
不得解脫。
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
極為大幸。
若依此者。
決定超生即無疑也。
又問曰。
求醫服藥。
還可用否。
答曰。
求醫服藥。
初不相妨。
然藥者隻能醫病。
不能醫命。
命若盡時。
藥豈奈何。
若殺物命為藥以求身安。
此則不可。
餘多見世人。
因病持齋方獲少愈。
複有醫者。
以酒食血肉佐藥。
其病複作。
信知。
佛力可救。
酒肉無益也。
又問曰。
求神祈福如何。
答曰。
人命長短生時已定。
何假鬼神延之耶。
若迷惑信邪。
殺害衆生祭祀鬼神。
但增罪業反損壽矣。
大命若盡。
小鬼奈何。
空自慞惶俱無所濟。
切宜謹之。
當以此文帖向目前時時見之。
免緻臨危忘失。
又問曰。
平生未曾念佛人還用得否。
答曰。
此法僧人俗人未念佛人。
用之皆得往生。
決無疑也。
餘多見世人。
于平常念佛禮贊發願。
求生西方甚是勤拳。
及至臨病。
卻又怕死。
都不說著往生解脫之事。
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
方始十念鳴鐘。
恰如賊去關門。
濟何事也。
死門事大。
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
曆劫受苦。
誰人相代。
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
當以此法精進受持。
是為臨終大事。
慈雲忏主晨朝十念法 十念門者。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
面西正立。
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
盡一氣為一念。
如是十氣名為十念。
但随氣長短不限佛數。
惟長惟久氣極為度。
其佛聲不高不低。
不緩不急。
調停得中。
如此十氣連屬不斷。
意在令心不散。
專精為功。
故名為此十念者。
顯是籍氣束心也。
作此念已發願回向雲。
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願以淨光照我。
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
經十念頃。
為菩提道。
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
若有衆生欲生我國。
至心信樂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诽謗正法。
我今自憶。
此生已來不造逆罪。
不謗大乘。
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
承佛慈力。
衆罪消滅。
淨因增長。
若臨欲命終。
自知時至。
身不病苦。
心無貪戀。
心不倒散。
如入禅定。
佛及聖衆手持金台來迎接我。
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華開見佛。
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廣度衆生滿菩提願(作此願已便止。
不必禮拜。
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
唯将不廢。
自要其心。
得生彼國)。
贊佛偈(并回向發願文。
共四篇事盡理到。
皆先覺所撰。
凡修淨業者随意互用) 阿彌陀佛真金色 相好端嚴無等倫 白毫寂轉五須彌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衆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衆生 九品鹹令登彼岸 于是念佛或百聲千聲。
以至萬聲。
菩薩号各十聲或百聲畢。
回向發願雲。
我今稱念阿彌陀 真實功德佛名号 惟願慈悲哀納受 證知忏悔及所願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刹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十方三世一切佛雲雲。
又二 八萬四千之妙相。
得非本性彌陀。
十萬億刹之遐方。
的是唯心淨土。
淨穢雖隔。
豈越自心。
生佛乃殊。
甯乖己性。
心體虛曠不礙往來。
性本包容何妨取舍。
是以舉念即登寶界。
還歸地産之家鄉。
彈指仰對于慈容。
實會天真之父子。
幾生負德枉受沉淪。
今日投誠必蒙拯濟。
三心圓發一志西馳。
盡來際以依承。
曆塵劫而稱贊。
念佛号并菩薩号同前 比丘(某甲)為渡衆生。
歸命一心稽首禮贊阿彌陀佛三乘聖衆。
願淨光慈誓攝我。
我今為脫娑婆苦報求生淨土滿菩提。
願發志誠心修行淨業。
願以禮念如來聖号諷經誦咒衆善功德。
投入如來誓願海中。
承佛慈力。
諸罪消滅。
淨因增長。
正念現前。
臨欲命終。
預知時至。
身無病苦。
口業清淨。
心不倒散。
如入禅定。
佛及衆聖手持金台。
異香天樂來迎接我。
如一念頃得生佛國。
華開見佛。
即聞佛乘頓開佛慧。
即證無生。
廣度有情同歸淨土。
惟願如來特垂救濟。
十方三世雲雲。
又三 歸命樂邦大慈父 勇猛調禦阿彌陀 一音所演甚深經 菩薩聽聞賢聖衆 普放慈光攝取我 成就十念菩提心 長辭五濁淨諸緣 即趣九蓮如佛住 佛月映臨我心水 我心亦映佛月中 願力有在誓歸依 赴我懇求來接引 念佛菩薩号如前 上來誦經持咒禮忏念佛功德。
普為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