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五卷 守糟糠義讓佳麗 懾宦豎智遣神偷
關燈
小
中
大
來到?此必本衙門人偷去的。
”便将合府的人逐一查拷,略曉得些故事,因對心腹小内監說道:“當初唐朝宰相失了相印,竟不驚惶,也不追尋,過了半日,那印仍在舊處放着。
人問他是何故;他道:‘我的相印,那人偷去何用?不過要私印什麼文書耳。
印畢,自當見還。
我若求之太急,彼将俱罪,欲減其迹,勢必投之水火,不可複得矣。
今我聽其自然,不去追尋,那人便好把來還我。
’于是家人都服裴公之高見。
我如今也學它,不去追尋。
過了今夜,包管明日那印見便有了。
”衆内監半信不信,且各歇息。
到第二日,鄢寵起來,看印匣中依舊空空如也。
那時才慌了手腳,想道:“不好了,這偷印的,不是要印甚文書,竟是要害我性命的了。
我失了這印,萬歲爺知道,發怒起來,真有性命之憂。
怎生是好?”一時沒奈何,且托病閉門至夜間,睡不安席,翻來覆去,一夜不曾合眼。
巴到明天明,忽聞小内監傳聞道印已在後堂屋梁上尋獲。
鄢寵聽得,分明拾了珍寶,忙教取來。
隻見印上縛着一封書,拆開觀看,上寫道: “山東總兵官武功将軍常奇,再拜書于司理鄢公麾下。
這有客從京師來,持老公公寶印一顆奉獻。
某不敢隐匿,随令赍還,伏乞檢收。
前聞老公公欲索某黃金千兩,今此印已足當之。
嗣後宜相忘于汪湖矣。
專此附達,統希台照。
” 鄢寵看了,吓得魂飛天外,搖頭吐舌,半晌做聲不得。
想到:“怎麼常奇手下有這樣異人,到我卧榻之前,如入無人之境。
山東至北京,也有好些路程,卻隻一日拿了印去,又隻一日送了印來。
想那人有劍術的。
曾聞劍術通仙,能劍顯通身,遊行空中,頃刻千裡。
他眷這樣人在身邊,便若取我的頭,也如探囊取物。
這偷印取印,明明送個信與我。
我如今不要去惹他,倒該降心抑氣的去結交他才是。
”便寫下一封婉轉緻謝的手書,差的當人到山東,面見常奇叩謝。
常奇厚賞來人遣回,不在話下。
看官,你道宿積偷印之後,果然于兩日内到了山東,又取了常奇的書,來到北京,恁般迅速麼?不知常奇這封書,就是宿積在山東起身時,預先付與他藏着的。
宿積偷了印,并不曾回山東,隻在京城裡伏了兩日。
到第三日五更以前,卻把這封書縛在印上,仍飛身至鄢寵府中後堂屋梁上放下。
前日董聞書中傳的計策,便是這條計策。
常奇附耳說的言語,便是這言語。
鄢寵怎知其中就理?隻道偷印的人一日到山東,一日到北京,往來如風。
好像田節度床頭,被薛仆射家的紅線盜了金盒,又像郭令公府中,被崔千牛家昆侖奴盜了紅绡的一般。
如何不怕?有殘句言語說得好,道是: “一個大閹人,失落一個小閹人,本來姓平。
一個真閹人,換出一個假閹人,改号更生。
一個自閹人,再收一個被閹人,卻是賊精。
一個活閹人,又頂一個死閹人,潛出京城。
一個文閹人,願做一個武閹人,在外典兵。
一個貪閹人,偏向一個窮閹人,問他要金。
一個奇閹人,羞于一個賤閹人,入内趨承。
一個内閹人,卻被一個外閹人,吓碎了心。
” 若論宿積前日的罪犯,本該斬首。
董聞因想着董濟之言,免其一死,不意今日竟有用他處。
孟嘗君收養狗盜在門下,虧他盜了狐白裘,方才出得秦關。
虞诩治朝歌,募取偷兒,以賊攻盜,遂成平盜之功。
可見君子用人須把眼界放寬些。
也有幾句口号說得好: 前盜床頭金,是小人使他害君子,其罪難饒。
今盜床頭印,是君子使他吓小人,其功已立。
前窮途中饷,是小人使他害小人,幾受其殃。
今奉書中計,是君子使他勸君子,頗得其力。
同一盜而正用之,則為義盜。
猶是賊而善用之,則為佳賊。
劫銀還銀,在二柳之下,義矣常奇。
取印還印,隻兩日之間,佳哉宿積。
閑話休提。
且說鄢寵分付手下太監,把失印一事隐過,不許走漏消息。
将常奇這封書私自焚毀,以滅其迹。
一日侍天子,見天子命一個小内侍,把常奇所撰《白鹿賦》背誦來聽。
鄢寵候天子聽畢,從容奏道:“常奇這人雖有文才,卻是個狂烈之士。
初時殺人報仇,後來逃入異國,興動幹戈。
今雖歸降,到底可近不可近。
不若予以爵祿,并封其妻,使居于外。
彼志得意滿,自能為國家捍圍備患。
若欲召之入宮,使趨侍左右,彼抑郁不得志,必心懷怨望。
萬一生出變故來,恐非所以保護聖躬,安全王國也。
天子平日本是極聽信鄢寵的,即準其所奏。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美人生色,虛名亦足千秋;豪傑揚聲,佳話完成一段。
正不知怎生結束,且聽下卷分解。
”便将合府的人逐一查拷,略曉得些故事,因對心腹小内監說道:“當初唐朝宰相失了相印,竟不驚惶,也不追尋,過了半日,那印仍在舊處放着。
人問他是何故;他道:‘我的相印,那人偷去何用?不過要私印什麼文書耳。
印畢,自當見還。
我若求之太急,彼将俱罪,欲減其迹,勢必投之水火,不可複得矣。
今我聽其自然,不去追尋,那人便好把來還我。
’于是家人都服裴公之高見。
我如今也學它,不去追尋。
過了今夜,包管明日那印見便有了。
”衆内監半信不信,且各歇息。
到第二日,鄢寵起來,看印匣中依舊空空如也。
那時才慌了手腳,想道:“不好了,這偷印的,不是要印甚文書,竟是要害我性命的了。
我失了這印,萬歲爺知道,發怒起來,真有性命之憂。
怎生是好?”一時沒奈何,且托病閉門至夜間,睡不安席,翻來覆去,一夜不曾合眼。
巴到明天明,忽聞小内監傳聞道印已在後堂屋梁上尋獲。
鄢寵聽得,分明拾了珍寶,忙教取來。
隻見印上縛着一封書,拆開觀看,上寫道: “山東總兵官武功将軍常奇,再拜書于司理鄢公麾下。
這有客從京師來,持老公公寶印一顆奉獻。
某不敢隐匿,随令赍還,伏乞檢收。
前聞老公公欲索某黃金千兩,今此印已足當之。
嗣後宜相忘于汪湖矣。
專此附達,統希台照。
” 鄢寵看了,吓得魂飛天外,搖頭吐舌,半晌做聲不得。
想到:“怎麼常奇手下有這樣異人,到我卧榻之前,如入無人之境。
山東至北京,也有好些路程,卻隻一日拿了印去,又隻一日送了印來。
想那人有劍術的。
曾聞劍術通仙,能劍顯通身,遊行空中,頃刻千裡。
他眷這樣人在身邊,便若取我的頭,也如探囊取物。
這偷印取印,明明送個信與我。
我如今不要去惹他,倒該降心抑氣的去結交他才是。
”便寫下一封婉轉緻謝的手書,差的當人到山東,面見常奇叩謝。
常奇厚賞來人遣回,不在話下。
看官,你道宿積偷印之後,果然于兩日内到了山東,又取了常奇的書,來到北京,恁般迅速麼?不知常奇這封書,就是宿積在山東起身時,預先付與他藏着的。
宿積偷了印,并不曾回山東,隻在京城裡伏了兩日。
到第三日五更以前,卻把這封書縛在印上,仍飛身至鄢寵府中後堂屋梁上放下。
前日董聞書中傳的計策,便是這條計策。
常奇附耳說的言語,便是這言語。
鄢寵怎知其中就理?隻道偷印的人一日到山東,一日到北京,往來如風。
好像田節度床頭,被薛仆射家的紅線盜了金盒,又像郭令公府中,被崔千牛家昆侖奴盜了紅绡的一般。
如何不怕?有殘句言語說得好,道是: “一個大閹人,失落一個小閹人,本來姓平。
一個真閹人,換出一個假閹人,改号更生。
一個自閹人,再收一個被閹人,卻是賊精。
一個活閹人,又頂一個死閹人,潛出京城。
一個文閹人,願做一個武閹人,在外典兵。
一個貪閹人,偏向一個窮閹人,問他要金。
一個奇閹人,羞于一個賤閹人,入内趨承。
一個内閹人,卻被一個外閹人,吓碎了心。
” 若論宿積前日的罪犯,本該斬首。
董聞因想着董濟之言,免其一死,不意今日竟有用他處。
孟嘗君收養狗盜在門下,虧他盜了狐白裘,方才出得秦關。
虞诩治朝歌,募取偷兒,以賊攻盜,遂成平盜之功。
可見君子用人須把眼界放寬些。
也有幾句口号說得好: 前盜床頭金,是小人使他害君子,其罪難饒。
今盜床頭印,是君子使他吓小人,其功已立。
前窮途中饷,是小人使他害小人,幾受其殃。
今奉書中計,是君子使他勸君子,頗得其力。
同一盜而正用之,則為義盜。
猶是賊而善用之,則為佳賊。
劫銀還銀,在二柳之下,義矣常奇。
取印還印,隻兩日之間,佳哉宿積。
閑話休提。
且說鄢寵分付手下太監,把失印一事隐過,不許走漏消息。
将常奇這封書私自焚毀,以滅其迹。
一日侍天子,見天子命一個小内侍,把常奇所撰《白鹿賦》背誦來聽。
鄢寵候天子聽畢,從容奏道:“常奇這人雖有文才,卻是個狂烈之士。
初時殺人報仇,後來逃入異國,興動幹戈。
今雖歸降,到底可近不可近。
不若予以爵祿,并封其妻,使居于外。
彼志得意滿,自能為國家捍圍備患。
若欲召之入宮,使趨侍左右,彼抑郁不得志,必心懷怨望。
萬一生出變故來,恐非所以保護聖躬,安全王國也。
天子平日本是極聽信鄢寵的,即準其所奏。
隻因這一番,有分教:美人生色,虛名亦足千秋;豪傑揚聲,佳話完成一段。
正不知怎生結束,且聽下卷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