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二卷 雪憤恨外國草文 善反覆小人花面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雄名義詞耀殊方,豪傑由來不可量。
卻笑世人無具眼,偏從轉盼起炎涼。
卻說常奇所遇騎鹿女子,不是别人,就是那華光國裡一個公主。
那華光國四面有千餘裡廣闊,國富兵強,依山為險。
山中多産白鹿,其大如馬,可作戰馬之用。
那國王止生一子一女。
其子尚幼,已立為太子。
其女年已及笄,母親産他時,夢明月入懷而生,因指月為名,叫做月仙公主。
不但姿容美麗,又聰慧異常,且才兼文武,能使兩口寶劍,番将中無能敵其勇者。
國王愛如掌珍。
國中大事常聽其裁決。
幾次欲為擇配,怎奈國中沒有配得他的人。
别國來求親,公主又心中不願,所以蹉跎歲月,未得匹耦。
他聞中華文物之盛,甚有仰慕之意,時常借出獵為由,到關津界口往來窺探。
凡守關将吏,并關内百姓,有出關行走的,多被他掠入國中。
因便習了中國語言,又能通中國文字。
那一日正出來遊獵,恰遇着常奇,他見常奇接箭打彈,甚有武藝,卻又是内侍打扮,遂呼近前來,問其姓名,為甚到此。
常奇道:“我雖冒頂内侍平易姓名,其實不是平易,也并非内侍。
我本姓常,名奇,江西人氏。
幼曾讀書,深通文墨。
後來棄文就武,中過武舉。
不幸犯罪在逃,權時嘯聚山澤。
因念山澤非英雄久栖之所,中國又無可安身,故發憤自宮,變相改妝,冒作内侍,假托采辦為由,賺過關津,欲向殊方異域,建功立業,展我生平大志。
今日幸得與貴人相遇,未知能識拔英雄否?”公主聽了,笑道:“說得好大話!你們中華人都言過其實。
我才見你手腳兒雖也快便,隻不知果然有大本事麼?”常奇道:“若問我本事,不是誇口說。
撚着一管筆,蘸着幾點墨,随你要做甚文字,可倚馬而待。
若拿着刀槍弓箭,騎着快馬,雖百萬軍中,往來馳聚,如入無人之境。
”公主道:“據你這般說,是文武全才了。
我華光國中,最肯招賢納士,我便是本國的公主。
你若果英雄,我當薦引。
但你的武藝,我雖略見一二,也還未全試。
至于文墨,口說無憑,你可随我到國中去,見我父王,面試一番。
果系奇才,即便重用。
”常奇謝道:“若得公主引薦,深感知遇之恩。
”說罷,便上了馬,雜入番将隊裡,随着公主,一齊回騎。
來至那華光國中,到得國門,看那地方形勢十分雄壯,城郭完固,城門上有許多兵将,森森排列。
城内百姓們攘攘往來,且自熱鬧。
常奇暗想道:“不料化外荒遠之地,卻有這一個大都會,竟與中華氣象相去不遠。
有詩為證: 極目荒寒處,俄然有路通。
建牙窺勝概,帶巾見英風。
城郭依山固,人氏上國同。
小邦堪借力,遠連綠林中。
當下公主引常奇入朝門内,參見國王,把常奇所言一一奏聞。
國王遂宣常奇上殿,給與紙筆,先試他文字,即命公主出題。
公主指所乘白鹿為題,要常奇作賦一篇。
常奇援筆立就,語皆精工,中有數聯警句雲: “白者非馬,素衣宜孔子之裘。
角者非牛,荒服備姬王之貢。
光比充庭之鹭,指之則在獐邊,色似入開之魚,分之則有蕉夢。
靈台詠其濯濯,真與鶴鶴之鳥而齊輝;萍野賦其呦呦,堪偕皎皎之駒而并重。
依稀類虎,無異蓐收之神;仿佛疑麟,可作終軍之頌。
” 公主看了,大加稱賞,啟奏國王道:“他自誇文才,果非虛語。
至其武藝,孩兒已見他接箭放彈,兩般都妙,但未見其全技耳。
”國王道:“且待明日再試他武藝便了。
”當日賜與筵宴。
次日,國王與公主引着許多番兵番将齊集教場,召常奇到來演武。
常奇抖擻精神,放出平生本事,乘着番馬,好像騎熟的一般。
于馬上放箭,無不中的。
至于槍刀劍戟等器械,般般演使,盡皆入妙。
國王與公主俱大喜,衆兵将也都啧啧歡服,國王宣常奇近前。
問道:“卿具文武全才,如何不能得志,至于閹割?據你說犯罪在逃,發憤自宮,不知你所犯何罪,可與寡人言之。
”常奇遂把自己犯罪的緣由細細陳奏。
公主在傍聽了,奮袖而起,奏與國王道:“常奇為母舅報仇,可稱義士,他母舅為方孝孺而死,也是個正人。
孩兒向聞燕邸興兵,建文遜國,靖難之役,屠戮忠臣,極其殘酷,人
卻笑世人無具眼,偏從轉盼起炎涼。
卻說常奇所遇騎鹿女子,不是别人,就是那華光國裡一個公主。
那華光國四面有千餘裡廣闊,國富兵強,依山為險。
山中多産白鹿,其大如馬,可作戰馬之用。
那國王止生一子一女。
其子尚幼,已立為太子。
其女年已及笄,母親産他時,夢明月入懷而生,因指月為名,叫做月仙公主。
不但姿容美麗,又聰慧異常,且才兼文武,能使兩口寶劍,番将中無能敵其勇者。
國王愛如掌珍。
國中大事常聽其裁決。
幾次欲為擇配,怎奈國中沒有配得他的人。
别國來求親,公主又心中不願,所以蹉跎歲月,未得匹耦。
他聞中華文物之盛,甚有仰慕之意,時常借出獵為由,到關津界口往來窺探。
凡守關将吏,并關内百姓,有出關行走的,多被他掠入國中。
因便習了中國語言,又能通中國文字。
那一日正出來遊獵,恰遇着常奇,他見常奇接箭打彈,甚有武藝,卻又是内侍打扮,遂呼近前來,問其姓名,為甚到此。
常奇道:“我雖冒頂内侍平易姓名,其實不是平易,也并非内侍。
我本姓常,名奇,江西人氏。
幼曾讀書,深通文墨。
後來棄文就武,中過武舉。
不幸犯罪在逃,權時嘯聚山澤。
因念山澤非英雄久栖之所,中國又無可安身,故發憤自宮,變相改妝,冒作内侍,假托采辦為由,賺過關津,欲向殊方異域,建功立業,展我生平大志。
今日幸得與貴人相遇,未知能識拔英雄否?”公主聽了,笑道:“說得好大話!你們中華人都言過其實。
我才見你手腳兒雖也快便,隻不知果然有大本事麼?”常奇道:“若問我本事,不是誇口說。
撚着一管筆,蘸着幾點墨,随你要做甚文字,可倚馬而待。
若拿着刀槍弓箭,騎着快馬,雖百萬軍中,往來馳聚,如入無人之境。
”公主道:“據你這般說,是文武全才了。
我華光國中,最肯招賢納士,我便是本國的公主。
你若果英雄,我當薦引。
但你的武藝,我雖略見一二,也還未全試。
至于文墨,口說無憑,你可随我到國中去,見我父王,面試一番。
果系奇才,即便重用。
”常奇謝道:“若得公主引薦,深感知遇之恩。
”說罷,便上了馬,雜入番将隊裡,随着公主,一齊回騎。
來至那華光國中,到得國門,看那地方形勢十分雄壯,城郭完固,城門上有許多兵将,森森排列。
城内百姓們攘攘往來,且自熱鬧。
常奇暗想道:“不料化外荒遠之地,卻有這一個大都會,竟與中華氣象相去不遠。
有詩為證: 極目荒寒處,俄然有路通。
建牙窺勝概,帶巾見英風。
城郭依山固,人氏上國同。
小邦堪借力,遠連綠林中。
當下公主引常奇入朝門内,參見國王,把常奇所言一一奏聞。
國王遂宣常奇上殿,給與紙筆,先試他文字,即命公主出題。
公主指所乘白鹿為題,要常奇作賦一篇。
常奇援筆立就,語皆精工,中有數聯警句雲: “白者非馬,素衣宜孔子之裘。
角者非牛,荒服備姬王之貢。
光比充庭之鹭,指之則在獐邊,色似入開之魚,分之則有蕉夢。
靈台詠其濯濯,真與鶴鶴之鳥而齊輝;萍野賦其呦呦,堪偕皎皎之駒而并重。
依稀類虎,無異蓐收之神;仿佛疑麟,可作終軍之頌。
” 公主看了,大加稱賞,啟奏國王道:“他自誇文才,果非虛語。
至其武藝,孩兒已見他接箭放彈,兩般都妙,但未見其全技耳。
”國王道:“且待明日再試他武藝便了。
”當日賜與筵宴。
次日,國王與公主引着許多番兵番将齊集教場,召常奇到來演武。
常奇抖擻精神,放出平生本事,乘着番馬,好像騎熟的一般。
于馬上放箭,無不中的。
至于槍刀劍戟等器械,般般演使,盡皆入妙。
國王與公主俱大喜,衆兵将也都啧啧歡服,國王宣常奇近前。
問道:“卿具文武全才,如何不能得志,至于閹割?據你說犯罪在逃,發憤自宮,不知你所犯何罪,可與寡人言之。
”常奇遂把自己犯罪的緣由細細陳奏。
公主在傍聽了,奮袖而起,奏與國王道:“常奇為母舅報仇,可稱義士,他母舅為方孝孺而死,也是個正人。
孩兒向聞燕邸興兵,建文遜國,靖難之役,屠戮忠臣,極其殘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