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卷 公子感恩代請命 府卒遇俠托求仙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施仁還受仁人報,好義能令義士憐。
何必貴官真舊友,非關道木降靈仙。
話說董聞見虞二府敦僚友之誼,在丁推官面上奠赙加厚,心甚敬之,即具名帖,到他衙中拜見,代丁公子緻感謝之意。
虞二府道:“先生加禮于同年。
小弟念同寅之情,何忍坐視?況丁寅翁為盡瘁公事而死,今日小弟略展薄意,亦是為公,不是為私。
”董聞道:“上台建議開河,其事非丁公祖不能為之始,非老公祖不能為之終。
譬如周之治洛,周公為祖,君陳佐之,不可無畢公以成之。
”虞二府笑道:“過蒙先生高獎。
其實丁寅翁所治河工,已居十之七八,小弟不過補其一二耳。
”董聞道:“今日老公祖恤死存孤,使丁公祖的賢郎目下不至窮餓,丁公祖的靈柩,将來得歸故鄉。
功德無涯,人人稱頌,比開河功德,更加一倍矣。
”虞二府聽了這一席話,十分欣喜。
自此又複送錢、送米到丁公子衙中,供他朝夕之費。
公子愈加感激,此雖藉董聞吹噓之力,實出于虞同知好義之心。
不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忽一日,虞二府被馮撫院差官下來,摘去他印務,把他封禁在空閑公館中,聽候審問。
你道為何,原來撫院于春間,曾委虞二府赍賀表進京,因将一項應找解的官銀,共一萬餘兩,起了咨文,即着他管押赴京,交投戶部,掣取回文。
那知行到半路,遇着一班響馬強盜,把銀子都劫去。
虞二府欲待報知該地方官捕盜追銀,卻恐這班大盜未必便能拿獲,自己反先受失事之罪。
又怕遷延時日,誤了進賀表的限期,隻索忍氣吞聲,急急入京,一面進表,一面托一個相知,求其轉借銀子賠納,約于回任後一年之内措處奉還。
怎奈銀子一時撮借不上手,回任的限期又促了。
虞同知沒奈何,隻得将原咨文留在那相知處,托他多方借銀納了,代掣回文寄來銷繳,自己竟先回任。
在撫院面前,隻說銀已交納,回批尚未發,已着家人在京候領,即日将到。
撫院信以為然。
虞二府日夜懸念,隻措皇所托那相知替他支持停當,把回批寄來。
誰想那相知已染病身故,竟未借銀投納。
今戶部查-未完錢糧,移咨撫院。
馮撫院正在-取回文,忽見部咨,不覺怒起,即喚虞二府來詢問。
虞二府料遮掩不過,方才把失盜之事禀明。
撫院那裡肯信,說道:“若果失盜,為何當時不即禀報,直至今日才說?這明系自己侵沒,巧言支吾。
”因此把他拘禁候審,一待審過,便要上疏題參了。
丁公子聞了這消息,不勝驚歎,連忙與董聞商議。
董聞也沒做道理救他處。
正是: 有德未逢施德報,感恩無計救恩人。
丁公子過了一日,擇定吉期,要扶柩回鄉。
将起身之前,先叩謝了地方各官,并合郡士紳。
及往公館謝别虞二府,奈公館門奉憲封閉,不放閑人進去,隻得在門外拜了四拜。
到起柩之日,舟泊河下,士民都來哭送,鄭州與儀封縣人來送者甚多。
百姓們也有持錢米相贈的。
其本城缙紳,都到舟次投了一帖,各自回去。
唯有董聞依依不忍别,還在舟次盤桓。
隻見大力庵和尚沙有恒,來到舟中靈柩前叩頭,說道:“貧僧向蒙丁老爺審豁盜情,洪恩難報。
今聊具忏金二兩,少申孝敬。
”丁公子見是出家人的東西,不肯收受。
董聞道:“他感恩而來,物雖微,也是一點誠心,不必卻他。
”丁公子隻得受了。
将欲開船,忽有一乘女轎飛也似趕到舟次來。
轎中女人,卻是妓者馬幽儀,他感丁推官釋放之德,一聞訃信,便于靜室中誦經薦度。
今聞靈柩将歸,特來叩送。
有詩為證: 微獨良朋敦氣誼,青樓被德亦心銘。
開籠放出雪衣去,應誦慈悲般若經。
丁公子謝别了衆人,方與董聞哭拜相别。
臨别,又叮囑道:“老年伯天高地厚之恩,不肖未知何日得報。
至若虞二府之高義,衆薄俗所罕有。
今當有事之際,苟有可以援手處,唯老年伯留意,即如不肖更拜大惠矣。
”囑罷,開船起行,出了境外。
行不上一二十裡,忽見前面一隻大官船撐将來。
船上掌号吹打,儀衛甚盛。
看他艙門口告條上所書官銜,乃欽差翰林院莊。
那莊翰林,就是莊文靖。
因赍诏往南京封襲爵魏國公徐繩祖,故路經于此。
原來徐老國公年高有病,上疏告老,乞命世子徐繩祖襲爵。
朝廷準其奏,遣官赍诏去封他。
莊文靖讨了這個差,乘便南遊,所以前日寄于董聞的書中,說道将奉旨南來。
當下丁公子打聽得船中的宮人是莊文靖,因想道:“他是我父親的老師。
前日董年伯曾對我說他有書緻撫按,薦我父親今日過着,合往拜謝,并以訃信報聞。
”且還有事要求他,便具個門下不肖眷脫學生的名刺,等他泊定了船,即往船上投刺請谒。
船上仆人們見是個
何必貴官真舊友,非關道木降靈仙。
話說董聞見虞二府敦僚友之誼,在丁推官面上奠赙加厚,心甚敬之,即具名帖,到他衙中拜見,代丁公子緻感謝之意。
虞二府道:“先生加禮于同年。
小弟念同寅之情,何忍坐視?況丁寅翁為盡瘁公事而死,今日小弟略展薄意,亦是為公,不是為私。
”董聞道:“上台建議開河,其事非丁公祖不能為之始,非老公祖不能為之終。
譬如周之治洛,周公為祖,君陳佐之,不可無畢公以成之。
”虞二府笑道:“過蒙先生高獎。
其實丁寅翁所治河工,已居十之七八,小弟不過補其一二耳。
”董聞道:“今日老公祖恤死存孤,使丁公祖的賢郎目下不至窮餓,丁公祖的靈柩,将來得歸故鄉。
功德無涯,人人稱頌,比開河功德,更加一倍矣。
”虞二府聽了這一席話,十分欣喜。
自此又複送錢、送米到丁公子衙中,供他朝夕之費。
公子愈加感激,此雖藉董聞吹噓之力,實出于虞同知好義之心。
不想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忽一日,虞二府被馮撫院差官下來,摘去他印務,把他封禁在空閑公館中,聽候審問。
你道為何,原來撫院于春間,曾委虞二府赍賀表進京,因将一項應找解的官銀,共一萬餘兩,起了咨文,即着他管押赴京,交投戶部,掣取回文。
那知行到半路,遇着一班響馬強盜,把銀子都劫去。
虞二府欲待報知該地方官捕盜追銀,卻恐這班大盜未必便能拿獲,自己反先受失事之罪。
又怕遷延時日,誤了進賀表的限期,隻索忍氣吞聲,急急入京,一面進表,一面托一個相知,求其轉借銀子賠納,約于回任後一年之内措處奉還。
怎奈銀子一時撮借不上手,回任的限期又促了。
虞同知沒奈何,隻得将原咨文留在那相知處,托他多方借銀納了,代掣回文寄來銷繳,自己竟先回任。
在撫院面前,隻說銀已交納,回批尚未發,已着家人在京候領,即日将到。
撫院信以為然。
虞二府日夜懸念,隻措皇所托那相知替他支持停當,把回批寄來。
誰想那相知已染病身故,竟未借銀投納。
今戶部查-未完錢糧,移咨撫院。
馮撫院正在-取回文,忽見部咨,不覺怒起,即喚虞二府來詢問。
虞二府料遮掩不過,方才把失盜之事禀明。
撫院那裡肯信,說道:“若果失盜,為何當時不即禀報,直至今日才說?這明系自己侵沒,巧言支吾。
”因此把他拘禁候審,一待審過,便要上疏題參了。
丁公子聞了這消息,不勝驚歎,連忙與董聞商議。
董聞也沒做道理救他處。
正是: 有德未逢施德報,感恩無計救恩人。
丁公子過了一日,擇定吉期,要扶柩回鄉。
将起身之前,先叩謝了地方各官,并合郡士紳。
及往公館謝别虞二府,奈公館門奉憲封閉,不放閑人進去,隻得在門外拜了四拜。
到起柩之日,舟泊河下,士民都來哭送,鄭州與儀封縣人來送者甚多。
百姓們也有持錢米相贈的。
其本城缙紳,都到舟次投了一帖,各自回去。
唯有董聞依依不忍别,還在舟次盤桓。
隻見大力庵和尚沙有恒,來到舟中靈柩前叩頭,說道:“貧僧向蒙丁老爺審豁盜情,洪恩難報。
今聊具忏金二兩,少申孝敬。
”丁公子見是出家人的東西,不肯收受。
董聞道:“他感恩而來,物雖微,也是一點誠心,不必卻他。
”丁公子隻得受了。
将欲開船,忽有一乘女轎飛也似趕到舟次來。
轎中女人,卻是妓者馬幽儀,他感丁推官釋放之德,一聞訃信,便于靜室中誦經薦度。
今聞靈柩将歸,特來叩送。
有詩為證: 微獨良朋敦氣誼,青樓被德亦心銘。
開籠放出雪衣去,應誦慈悲般若經。
丁公子謝别了衆人,方與董聞哭拜相别。
臨别,又叮囑道:“老年伯天高地厚之恩,不肖未知何日得報。
至若虞二府之高義,衆薄俗所罕有。
今當有事之際,苟有可以援手處,唯老年伯留意,即如不肖更拜大惠矣。
”囑罷,開船起行,出了境外。
行不上一二十裡,忽見前面一隻大官船撐将來。
船上掌号吹打,儀衛甚盛。
看他艙門口告條上所書官銜,乃欽差翰林院莊。
那莊翰林,就是莊文靖。
因赍诏往南京封襲爵魏國公徐繩祖,故路經于此。
原來徐老國公年高有病,上疏告老,乞命世子徐繩祖襲爵。
朝廷準其奏,遣官赍诏去封他。
莊文靖讨了這個差,乘便南遊,所以前日寄于董聞的書中,說道将奉旨南來。
當下丁公子打聽得船中的宮人是莊文靖,因想道:“他是我父親的老師。
前日董年伯曾對我說他有書緻撫按,薦我父親今日過着,合往拜謝,并以訃信報聞。
”且還有事要求他,便具個門下不肖眷脫學生的名刺,等他泊定了船,即往船上投刺請谒。
船上仆人們見是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