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八卷 飲壽觞漫題冷暖句 救色妓不動雨雲情

關燈
幾時。

    煩年翁為我緻意。

    ”董聞道:“這不妨,待治年弟與他說,決不來催促便了。

    ”丁推官謝道:“瑣屑之事,屢渎清聽,慚愧慚愧!年翁得暇,乞過鄭州一晤。

    ”說罷,即起身作别。

    董聞一頭送他出去,一頭便把馬幽儀被禍的話對他說,要求他釋放。

    丁推官笑道:“此女是年翁的相知了?”董聞道:“治年弟素未與他識面。

    但聞他是個有才的妓女,特起一片憐才之心,替他說個方便。

    妓女家往來的人何可勝數?怎的着在他身上要起常胡子來?還求垂恩釋放罷。

    ”丁推官道:“此女在京中時,小弟亦曾聞其名。

    今承見教,憐才之心,彼此同之,當一面緻書與楊公子,一面就釋放他便了。

    ”說罷,拱揖而别。

     柴家父子及衆人見董聞與地方官恁般莫逆,一發驚駭,禮貌愈恭。

    董聞想起五年前之事,不覺心中有感,因歡說道:“記得五年之前,嶽父壽誕,亦是孟冬時候。

    那日天氣驟寒,酸風逼人。

    今日一般也是初冬,卻甚和暖。

    同此堂中,同此節氣,而炎涼光景,前後不同如此。

    ”柴家父子聽說,曉得他語中帶刺,低頭無語。

    衆人卻順口答應道:“便是今日天氣和順得好。

    ”董聞回顧旁桌上,見有紙筆在那裡,便取過筆來,展開素紙,題詩一絕雲: “稱觞追憶五年前,同此堂中冷暖懸。

     卻怪天時渾不定,也随人意共推遷。

    ” 董聞題詩才罷,堂中酒席已擺完。

    昊泉執杯看坐。

    董聞不肯坐專席首位,教把桌子都打斜擺了,與衆人團團而坐。

    梨園子弟送戲目上來請點戲,董聞遜讓了一會,說道:“今日不必演正本,回大家點幾出雅劇看看罷。

    ”衆人都道:“悉憑尊意。

    ”董聞便于《彩樓》、《荊钗》、《白兔》、《還帶》四本戲文上各點了幾出,梨園子弟登場唱演。

    做到那可悲憤之處,董聞嗟歎道:“大丈夫落魄之時,往往受人簡賤,古今一轍。

    ”柴家父子看了這樣戲文,又聽了董聞這般說話,顔面無地。

    及至上套酒馔已完,大家起身到書房中小坐,那時董聞已半酣,便乘酒興,對着衆人,把晚間所演戲文評論起來,說道:“當初做《彩樓傳奇》的人有些欠通。

    木蘭寺投齋,本是唐人王播的故事,卻移在呂蒙正身上,這也罷了。

    王播詩雲:‘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閻黎飯後鐘。

    二十年前塵撲面,今朝才得碧紗籠。

    ’呂蒙正中狀元之時,與住破窯之時,相去何嘗有二十年之久?可笑那作傳奇的,第三句當改不改,倒把第二句改作‘十度投齋九度空’不通之極。

    初時聞鐘赴齋,原來脫空;後來飯後鳴鐘,故投不着,止是一度空耳。

    一度空投,遂從此絕,妄待九度空乎?況和尚中盡有好的,倒不比俗人勢利。

    ”因把向年窮途狼狽、多虧大力庵中沙有恒和尚留飯之事,述了一遍。

    昊泉父子皆有慚色。

    董聞又道:“呂蒙正是庶出之子,其母劉氏為正夫人所逐,故攜其幼兒,權栖破窯。

    今把劉氏強扭作蒙正之妻,說他為丈人所逐,隻怕呂蒙正倒沒有這樣勢利的丈人。

    ”昊泉聽說,自覺慚赧,隻推要到堂中支持,脫身出去,留白珩在書房陪客。

    這些衆人卻聞所未聞,都道:“原來如此!若不是董爺說,我們那裡曉得?”因問:“《荊钗記》上的故事可真否?”董聞道:“那孫汝權與王十朋本是同榜中的,又是好朋友。

    隻因當時有奸臣史浩秉政弄權,王十朋劾了他一疏。

    這疏稿卻是孫汝權代草的,所以史浩的門人做這本《荊钗傳奇》,把孫汝權扮作花臉。

    ”婁豔花道:“這等說,那錢玉蓮投江,可有的麼?”董聞道:“王十朋的母親便姓錢。

    今說他妻子姓錢,為丈母所逼,隻怕王十朋倒沒有這樣勢利的丈母。

    ”燕青鸾道:“那《白兔》、《還帶》這兩本戲文,一發求董爺說一說。

    ”董聞道:“李弘義是個大将,與劉智遠為結義兄弟。

    今紐作劉智遠的舅子,扮做花臉,亦是冤誣。

    若他舅子果然是李弘義決沒有這樣欺貧滅親的事。

    至于《還帶記》中劉二舅,其人其事,不知有無,卻未嘗污蔑古人,沒甚妨礙。

    這個做傳奇的,還算忠厚,形容劉二舅,不過勢利而已,不到得暗害中傷,有不可言之惡。

    ”白珩在旁聽說,不勝惶愧,隻得推醉避入裡面去了。

    少頃,堂中下半套酒席已擺列齊整。

    吳泉再請董聞入席飲酒,又演了幾出戲。

    兩個妓女和衆門客輪番把盞,董聞吃得大醉,待要起身,昊泉再三款留,衆人也勸道:“冬夜正長,不妨寬坐。

    ”董聞道:“此堂原是難得坐的。

    我五年之前,求坐此堂而不可得,所以今日在此,不醉無歸。

    今已大醉,可告辭矣。

    ”說罷,起身作謝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