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
關燈
小
中
大
”董聞道:“家兄遐施,常道大名。
小弟仰慕久矣。
”常奇道:“原來先生是董遐施的令弟。
遐施是我結義弟兄,施之弟,與我也是弟兄了。
今日相會,十分之幸。
”便喚店家:“快看酒來,我們吃三杯了叙話。
”店小二忙将酒肴排列停當。
二人相遜而坐。
常奇未待舉杯飲酒,卻取下身邊來的彈弓來,高高的挂在壁上,道:“且等我挂好了這彈弓,不要又像昨日着了人的道兒。
”董聞道:“家兄常說先生神彈,百發百中。
昨日怎的着了什麼道兒?”常奇道:“說也可笑。
昨日在一個飯店裡打中火,才轉身得片刻,不知那個暗算我,把我彈弓損壞。
及臨敵之時,若不是我手快,險些誤了事。
今後須要小心防範。
”董聞問其備細,常奇說出這件事來,真個可驚可喜。
原來常奇此番雖不為送标而來,有幾個客商挾帶重資的,知他是個好漢,緊緊随着他作伴同行。
不想寇尚義要來打劫這夥客商,單單隻礙得常奇一個,因授計于自家店裡人,候常奇來歇腳之時,暗暗把他彈弓的弦兒損壞了,教他打不得彈。
說話的,那寇尚義既有同夥的人開着飯店,常奇又恰好來到店中,何不便使個暗算,壞了他的性命,卻隻損壞他的弓弦?看官有所不知。
寇尚義是個愛結識豪傑的,你隻看他了董聞恁般敬愛,是何等意氣!他平日知道常奇智勇兼全,十分歎服,常說我山寨裡邊若得這樣一個人來入夥,我情願拜在下風。
如此想慕豈忍相害?所以但教損壞他弓弦,打不得彈,隻當與他玩耍一般。
這弓弦又損壞得巧妙。
你道如何巧妙?原來别人的彈弓多用軟胎竹弦的,常奇的彈弓卻是硬角胎、牛筋弦的。
若竟割斷了這弦兒,他何難覓新弦重上?妙在偏不割斷,隻磨得他将斷未斷,使人不覺。
常奇打過了中火,拿着弓兒就騎馬起身,竟不看到弓弦将斷。
這些衆客商随着常奇同走。
到得前途,隻見一枝響箭迎風而來。
同行客商都吃一驚。
常奇道:“不妨事,有我在此,你們休要害怕。
”道猶未已,早有七八騎馬沖将前來。
常奇喝道:“那該死的賊,好大膽!你還不認得我常胡子麼?”一頭說,一頭便開弓發彈。
隻見撲的一聲,弓弦斷了,彈丸落地。
常奇吃了一吓,撥轉馬頭,飛也似的跑回舊路。
說時遲,那時快,這胡子真個手腳便利,甚有急智。
他就于回馬之時,急伸手去撥下幾根馬鬃兒,-得緊了,把來接在弦上,依舊上好了弓,再翻身飛馬跑将轉來。
寇尚義等一夥強人正待劫取客商行李,衆客商也一個個下了生口,待把行李奉獻。
不提防常奇驟馬至前,連發幾彈,彈倒了幾個強人,吓得他們魂飛膽喪,正不知這彈弓又從那裡來的?一霎時抱頭鼠竄,逃命去了。
正是: 拾兔接弓,一般手快。
同調相逢,定然相愛。
當下常奇把這話細細述與董聞聽了。
董聞拍案稱贊道:“先生有這般手段,真個随機應變,人如其号。
吾兄遐施推獎之言,詢不虛矣。
今日小弟得望兄顔色,足慰平生。
”因酌酒為壽,命從人于行囊中取出紙筆、題詩一首相贈。
其詩雲: “久知挾彈技超群,弦斷重連更異聞。
莫道馬牛風不及,馬鬃合取續牛筋。
” 常奇看了詩,遜謝道:“尊詠甚妙,但過蒙謬贊了。
”董聞道:“俚鄙之詞,聊博一笑耳。
”因問:“先生昨日彈倒數人,不知可曾打着那為首的?”常奇道:“那為首的頭戴白氈笠,身穿黑衣,好個長大漢子。
我一彈子望着他面上打去,被他眼快,把頭一側,那彈兒在他耳根邊擦了過去。
慌得他一道煙跑了。
可惜不曾打殺他。
”董聞驚問道:“那個漢子可是面上有麻的?”常奇道:“正是個麻臉。
先生何由認得?”董聞道:“此人雖在綠林,為人頗有義志。
不打殺他也罷。
”常奇驚訝道:“此輩歹人,如何說他有義氣?先生又何由曉得他的為人?”董聞把自己前日射兔拾兔,寇尚義拜服贈金之事也細細述與常奇聽了。
常奇大喜道:“我隻道先生是個弄筆書生,不想有這般本事。
真可謂能文能武。
如小弟輩,又不足言矣。
”便也提起筆來,賦詩一首回贈董聞。
其詩雲: 書生驚殺綠林豪,不道文人武藝高。
卻笑刺船陳孺子,釋疑必待解征袍。
董聞看了詩,稱贊道:“先生詩才又如此敏妙,真堪上馬殺賊,下馬作露布。
這便是能文能武。
若小弟何足道哉?”兩個一面吃酒,一面談論,說的情投意合。
董聞道:“先生既與家兄遐施有一拜,小弟亦可附——之末。
若蒙不棄,今日就結為兄弟何如?”常奇大喜道:“如此最妙。
”二人就店中八拜為交。
常奇長董聞六歲,呼董聞為弟。
董聞呼常奇為兄。
有西江月為證: 伯仲已通舊譜,——更訂新聲。
由來同道便為朋,豈必同鄉同姓?才向途間受贈,旋從旅次聯盟。
多才到處有逢迎,兩路兼收邪正。
常聞二人結義過了,命酒更酌,正歡洽間,忽得外面有人問道:“常老爹在這裡麼?”常奇應道:“是那個問我?”隻見那人走将
小弟仰慕久矣。
”常奇道:“原來先生是董遐施的令弟。
遐施是我結義弟兄,施之弟,與我也是弟兄了。
今日相會,十分之幸。
”便喚店家:“快看酒來,我們吃三杯了叙話。
”店小二忙将酒肴排列停當。
二人相遜而坐。
常奇未待舉杯飲酒,卻取下身邊來的彈弓來,高高的挂在壁上,道:“且等我挂好了這彈弓,不要又像昨日着了人的道兒。
”董聞道:“家兄常說先生神彈,百發百中。
昨日怎的着了什麼道兒?”常奇道:“說也可笑。
昨日在一個飯店裡打中火,才轉身得片刻,不知那個暗算我,把我彈弓損壞。
及臨敵之時,若不是我手快,險些誤了事。
今後須要小心防範。
”董聞問其備細,常奇說出這件事來,真個可驚可喜。
原來常奇此番雖不為送标而來,有幾個客商挾帶重資的,知他是個好漢,緊緊随着他作伴同行。
不想寇尚義要來打劫這夥客商,單單隻礙得常奇一個,因授計于自家店裡人,候常奇來歇腳之時,暗暗把他彈弓的弦兒損壞了,教他打不得彈。
說話的,那寇尚義既有同夥的人開着飯店,常奇又恰好來到店中,何不便使個暗算,壞了他的性命,卻隻損壞他的弓弦?看官有所不知。
寇尚義是個愛結識豪傑的,你隻看他了董聞恁般敬愛,是何等意氣!他平日知道常奇智勇兼全,十分歎服,常說我山寨裡邊若得這樣一個人來入夥,我情願拜在下風。
如此想慕豈忍相害?所以但教損壞他弓弦,打不得彈,隻當與他玩耍一般。
這弓弦又損壞得巧妙。
你道如何巧妙?原來别人的彈弓多用軟胎竹弦的,常奇的彈弓卻是硬角胎、牛筋弦的。
若竟割斷了這弦兒,他何難覓新弦重上?妙在偏不割斷,隻磨得他将斷未斷,使人不覺。
常奇打過了中火,拿着弓兒就騎馬起身,竟不看到弓弦将斷。
這些衆客商随着常奇同走。
到得前途,隻見一枝響箭迎風而來。
同行客商都吃一驚。
常奇道:“不妨事,有我在此,你們休要害怕。
”道猶未已,早有七八騎馬沖将前來。
常奇喝道:“那該死的賊,好大膽!你還不認得我常胡子麼?”一頭說,一頭便開弓發彈。
隻見撲的一聲,弓弦斷了,彈丸落地。
常奇吃了一吓,撥轉馬頭,飛也似的跑回舊路。
說時遲,那時快,這胡子真個手腳便利,甚有急智。
他就于回馬之時,急伸手去撥下幾根馬鬃兒,-得緊了,把來接在弦上,依舊上好了弓,再翻身飛馬跑将轉來。
寇尚義等一夥強人正待劫取客商行李,衆客商也一個個下了生口,待把行李奉獻。
不提防常奇驟馬至前,連發幾彈,彈倒了幾個強人,吓得他們魂飛膽喪,正不知這彈弓又從那裡來的?一霎時抱頭鼠竄,逃命去了。
正是: 拾兔接弓,一般手快。
同調相逢,定然相愛。
當下常奇把這話細細述與董聞聽了。
董聞拍案稱贊道:“先生有這般手段,真個随機應變,人如其号。
吾兄遐施推獎之言,詢不虛矣。
今日小弟得望兄顔色,足慰平生。
”因酌酒為壽,命從人于行囊中取出紙筆、題詩一首相贈。
其詩雲: “久知挾彈技超群,弦斷重連更異聞。
莫道馬牛風不及,馬鬃合取續牛筋。
” 常奇看了詩,遜謝道:“尊詠甚妙,但過蒙謬贊了。
”董聞道:“俚鄙之詞,聊博一笑耳。
”因問:“先生昨日彈倒數人,不知可曾打着那為首的?”常奇道:“那為首的頭戴白氈笠,身穿黑衣,好個長大漢子。
我一彈子望着他面上打去,被他眼快,把頭一側,那彈兒在他耳根邊擦了過去。
慌得他一道煙跑了。
可惜不曾打殺他。
”董聞驚問道:“那個漢子可是面上有麻的?”常奇道:“正是個麻臉。
先生何由認得?”董聞道:“此人雖在綠林,為人頗有義志。
不打殺他也罷。
”常奇驚訝道:“此輩歹人,如何說他有義氣?先生又何由曉得他的為人?”董聞把自己前日射兔拾兔,寇尚義拜服贈金之事也細細述與常奇聽了。
常奇大喜道:“我隻道先生是個弄筆書生,不想有這般本事。
真可謂能文能武。
如小弟輩,又不足言矣。
”便也提起筆來,賦詩一首回贈董聞。
其詩雲: 書生驚殺綠林豪,不道文人武藝高。
卻笑刺船陳孺子,釋疑必待解征袍。
董聞看了詩,稱贊道:“先生詩才又如此敏妙,真堪上馬殺賊,下馬作露布。
這便是能文能武。
若小弟何足道哉?”兩個一面吃酒,一面談論,說的情投意合。
董聞道:“先生既與家兄遐施有一拜,小弟亦可附——之末。
若蒙不棄,今日就結為兄弟何如?”常奇大喜道:“如此最妙。
”二人就店中八拜為交。
常奇長董聞六歲,呼董聞為弟。
董聞呼常奇為兄。
有西江月為證: 伯仲已通舊譜,——更訂新聲。
由來同道便為朋,豈必同鄉同姓?才向途間受贈,旋從旅次聯盟。
多才到處有逢迎,兩路兼收邪正。
常聞二人結義過了,命酒更酌,正歡洽間,忽得外面有人問道:“常老爹在這裡麼?”常奇應道:“是那個問我?”隻見那人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