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三卷 書生拾兔驚響馬 俠客抽鬃接彈弓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人如風過馬如雲,絕技雙雙各不群
邂逅一朝成至交,知友兼卻武和文
卻說董聞入城,正值餘建勳統領大兵已到,駐紮本府總兵衙門。
董濟也轉回來了。
原來董濟在儀封縣,聞知開封府城外土寇猖獗,他一心挂念董聞家眷,急欲趕回,争奈染患風寒,卧病數日,直待調理痊愈,才得回來。
恰好董聞入城探問,二人相見大喜。
董聞細述别後之事,董濟道:“賢弟才能動人,不負我薦,可喜可喜。
”董聞又說起寇亂之時,丈人不肯相顧,董濟道:“可笑令嶽恁地無情。
我若不抱病,必然早回,宅眷必不至受驚。
今既幸各無恙,賢弟可安心出行矣。
”便同往總兵衙門,與餘建勳相會了,讨了薦書。
恰值新任學道到開封府來拜見撫院,董聞乘便具了一紙遊學文書,随即擇日起程,将前日餘總兵所贈二百金,留下一大半安家,隻帶幾十金為路費,别了父母妻妹,束裝就道。
董濟治酒送行。
飲酒間,董濟道:“你前日土山射鵲、轅門賦詩,遊戲之昧,誠為可喜。
但行止蹤迹,為人所疑,亦是險事。
今番路上不可托大,須相時變勢而行。
我常對你說的那個常胡子,名奇,号善變的,此人能剛能柔,出奇應變,真乃名如其人、人如其号。
若像得他,才可無往不宜。
”董聞道:“我常聽得兄長稱贊那常胡子,不知怎樣一個人,惜未與相會。
”董濟道:“他祖貫江西,生得身材魁偉,五绺長髯,弓馬高強,諸般武藝俱能。
更有一種絕技,慣使一張彈弓,打得一手好彈子,百發百中。
江湖上聞他的名,無不畏服。
”董聞道:“怎見得他能剛能柔?”董濟道:“他當弱冠之年,未出名的時節,曾從京師回家。
正值山東一路大荒,饑民相為亂。
凡遇過往客人,有驢馬的,便把驢馬搶去宰吃,身邊銀子盡行搜奪。
有把金銀縫在衣服裡的,都被連衣剝去。
常胡子聞知此信,便将所剩之馬賣了,脫去好衣,挽了極破舊衣,把盤纏銀子鑿得粉碎,都藏在彈丸之内,做一袋拿着,慢慢而行。
路遇亂民,隻說我也路途絕糧,止靠這張彈弓,和這幾個彈丸,打些鳥鵲來胡亂充饑。
那些亂民,見他這般光景,意不疑惑,由他過。
他挨到有人家所在,悄地剖開個彈丸,取些碎銀來買飯吃,隻說這碎銀是我求乞來的。
人都不疑他。
因此别的客商無不受累,他獨安然無事。
這豈非宜柔便柔?後來他雄名遠播,多有人央他送标,他卻把鐵屑合成彈丸,十分利害。
每遇強人,開弓發彈,必中其要害之處,應弦而倒,吓得這些響馬見他影兒也害怕。
這豈非宜剛便剛?”董聞道:“原來恁地一個奇人。
且又是兄長的相知,我豈不可結納他?隻不知他如今在那裡。
”董濟道:“他與人送标,多在山東一路往來。
你若打從山東去,或者與他相遇也未可。
”董聞道:“既如此,我今迂道從山東去,但遇送标的,即便物色,務要會着他。
隻是他既有恁般本事,何不去求官出仕、建功立業,卻但與人送标?”董濟道:“他說有件心事未完,姑且混迹風塵。
直待完了這件心事,才去求取功名。
”董聞道:“他是什麼出身?”董濟道:“他與我一樣中過武舉。
我便絕意仕進,他卻原有志功名的。
”董聞道:“以兄長之才,交遊又廣,若去求取功名,如探囊之易,怎便絕意仕進?”董濟歎口氣道:“吾已無志于此矣。
一來我沒有兒子,止有一侄,又極不肖,不堪為嗣,所以百念俱灰,二來凡人進身,雖不必由科目,然秀才是必要做的。
自恨我少時不曾遊庫,雖曾中過武舉人,終不以文人待我,恐到底不為仕途所重。
所以前日你未入泮之時,我隻勸你讀書,不要分心他事。
直待你入泮之後,方勸你出遊。
你今此去,若做得個投筆班超、題橋司馬,衣錦榮歸,争一口氣,也不枉我周旋你一番,于我面上争光,便勝似我自去求功名矣。
”董聞感謝道:“兄長大德天高地厚。
而今此去倘有寸進,必當少效涓埃之報。
”當日席散,董聞作别起身,董濟直送至三十裡之外,灑淚而别。
董聞仍帶了李能、孫用二人,騎了那匹好馬,望山東一路進發。
于路仍作客家打扮,随身帶着弓箭,隻是行李比前不同。
前番不過是輕囊,今番董聞把自己平日所作詩文刊刻成集,印了千餘冊,要帶到京師去送人,另雇生口馱着,相傍而行,行了幾日,将到山東地面,早驚動了一夥強人。
因見行李沉重,疑為有物,一路跟将上來,假裝做出獵的模樣,十數騎馬,繞着董聞左右馳驟,隻等到無人所在,便要動手。
董聞乖覺,已瞧破了八九分。
看看行至曠野之中,忽見亂草裡奔出一隻兔兒。
那夥強人唿哨一聲,打一個大圈子,圍着兔兒一齊射箭。
那兔兒且自狡猾,東跑西奔,箭兒射去,都射他不着。
董聞分付李能、孫用約住行李生口,自己把馬一拍,沖入圈子裡。
那馬走得快,早跑過了免兒。
董聞張弓發矢,回身背射,隻一箭,把兔兒連箭插住在沙泥地上。
衆人都吃一驚。
董聞索性再顯個本事,撥回馬,飛也似跑将轉來
董濟也轉回來了。
原來董濟在儀封縣,聞知開封府城外土寇猖獗,他一心挂念董聞家眷,急欲趕回,争奈染患風寒,卧病數日,直待調理痊愈,才得回來。
恰好董聞入城探問,二人相見大喜。
董聞細述别後之事,董濟道:“賢弟才能動人,不負我薦,可喜可喜。
”董聞又說起寇亂之時,丈人不肯相顧,董濟道:“可笑令嶽恁地無情。
我若不抱病,必然早回,宅眷必不至受驚。
今既幸各無恙,賢弟可安心出行矣。
”便同往總兵衙門,與餘建勳相會了,讨了薦書。
恰值新任學道到開封府來拜見撫院,董聞乘便具了一紙遊學文書,随即擇日起程,将前日餘總兵所贈二百金,留下一大半安家,隻帶幾十金為路費,别了父母妻妹,束裝就道。
董濟治酒送行。
飲酒間,董濟道:“你前日土山射鵲、轅門賦詩,遊戲之昧,誠為可喜。
但行止蹤迹,為人所疑,亦是險事。
今番路上不可托大,須相時變勢而行。
我常對你說的那個常胡子,名奇,号善變的,此人能剛能柔,出奇應變,真乃名如其人、人如其号。
若像得他,才可無往不宜。
”董聞道:“我常聽得兄長稱贊那常胡子,不知怎樣一個人,惜未與相會。
”董濟道:“他祖貫江西,生得身材魁偉,五绺長髯,弓馬高強,諸般武藝俱能。
更有一種絕技,慣使一張彈弓,打得一手好彈子,百發百中。
江湖上聞他的名,無不畏服。
”董聞道:“怎見得他能剛能柔?”董濟道:“他當弱冠之年,未出名的時節,曾從京師回家。
正值山東一路大荒,饑民相為亂。
凡遇過往客人,有驢馬的,便把驢馬搶去宰吃,身邊銀子盡行搜奪。
有把金銀縫在衣服裡的,都被連衣剝去。
常胡子聞知此信,便将所剩之馬賣了,脫去好衣,挽了極破舊衣,把盤纏銀子鑿得粉碎,都藏在彈丸之内,做一袋拿着,慢慢而行。
路遇亂民,隻說我也路途絕糧,止靠這張彈弓,和這幾個彈丸,打些鳥鵲來胡亂充饑。
那些亂民,見他這般光景,意不疑惑,由他過。
他挨到有人家所在,悄地剖開個彈丸,取些碎銀來買飯吃,隻說這碎銀是我求乞來的。
人都不疑他。
因此别的客商無不受累,他獨安然無事。
這豈非宜柔便柔?後來他雄名遠播,多有人央他送标,他卻把鐵屑合成彈丸,十分利害。
每遇強人,開弓發彈,必中其要害之處,應弦而倒,吓得這些響馬見他影兒也害怕。
這豈非宜剛便剛?”董聞道:“原來恁地一個奇人。
且又是兄長的相知,我豈不可結納他?隻不知他如今在那裡。
”董濟道:“他與人送标,多在山東一路往來。
你若打從山東去,或者與他相遇也未可。
”董聞道:“既如此,我今迂道從山東去,但遇送标的,即便物色,務要會着他。
隻是他既有恁般本事,何不去求官出仕、建功立業,卻但與人送标?”董濟道:“他說有件心事未完,姑且混迹風塵。
直待完了這件心事,才去求取功名。
”董聞道:“他是什麼出身?”董濟道:“他與我一樣中過武舉。
我便絕意仕進,他卻原有志功名的。
”董聞道:“以兄長之才,交遊又廣,若去求取功名,如探囊之易,怎便絕意仕進?”董濟歎口氣道:“吾已無志于此矣。
一來我沒有兒子,止有一侄,又極不肖,不堪為嗣,所以百念俱灰,二來凡人進身,雖不必由科目,然秀才是必要做的。
自恨我少時不曾遊庫,雖曾中過武舉人,終不以文人待我,恐到底不為仕途所重。
所以前日你未入泮之時,我隻勸你讀書,不要分心他事。
直待你入泮之後,方勸你出遊。
你今此去,若做得個投筆班超、題橋司馬,衣錦榮歸,争一口氣,也不枉我周旋你一番,于我面上争光,便勝似我自去求功名矣。
”董聞感謝道:“兄長大德天高地厚。
而今此去倘有寸進,必當少效涓埃之報。
”當日席散,董聞作别起身,董濟直送至三十裡之外,灑淚而别。
董聞仍帶了李能、孫用二人,騎了那匹好馬,望山東一路進發。
于路仍作客家打扮,随身帶着弓箭,隻是行李比前不同。
前番不過是輕囊,今番董聞把自己平日所作詩文刊刻成集,印了千餘冊,要帶到京師去送人,另雇生口馱着,相傍而行,行了幾日,将到山東地面,早驚動了一夥強人。
因見行李沉重,疑為有物,一路跟将上來,假裝做出獵的模樣,十數騎馬,繞着董聞左右馳驟,隻等到無人所在,便要動手。
董聞乖覺,已瞧破了八九分。
看看行至曠野之中,忽見亂草裡奔出一隻兔兒。
那夥強人唿哨一聲,打一個大圈子,圍着兔兒一齊射箭。
那兔兒且自狡猾,東跑西奔,箭兒射去,都射他不着。
董聞分付李能、孫用約住行李生口,自己把馬一拍,沖入圈子裡。
那馬走得快,早跑過了免兒。
董聞張弓發矢,回身背射,隻一箭,把兔兒連箭插住在沙泥地上。
衆人都吃一驚。
董聞索性再顯個本事,撥回馬,飛也似跑将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