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二卷 疏财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
關燈
小
中
大
物,是有人指使的,本是三人謀。
這一百九十兩銀子,主謀的二人各分去五十兩,宿積隻分得九十兩。
已費去了十餘兩,止存七十餘兩。
現今追在這裡。
隻是那兩人分去的百金,卻不可問矣。
”董聞道:“那兩人是誰?今拿住宿積拷問他,要他招出主謀的來便了,如何不可問?”董濟笑道:“這兩人不便窮究。
若窮究起來,傷情破分,不好意思,隻索罷了。
”董聞道:“這等說,兄長倒曉得這兩人的了。
何不便說與我知道?”董濟道:“你久後自然曉得。
今不必說。
”董聞請問再三,董濟隻笑,不肯說出。
看官,你道這兩人是誰?原來不是别人,就是路小五與柴白珩兩個。
柴白珩因欲暗算董聞,特地與路小五商量下這條計策,先使路小五撺哄他去借債,又巧言說騙列公子借與多金,随即使宿積把他銀子盜來分了,教他去受辱。
那宿積是路小五的相知勾引來的。
若窮究宿積,定招出路小五;若窮究路小五,定招出柴白珩。
董濟恐傷了他郎舅情分,所以不要他窮究。
正是: 三人同惡不同心,利在分金非斷金。
從賊機關雖已露,主謀盜首未堪尋。
當下董聞見董濟不肯說出那兩人來,因道:“這兩個人不究他也罷,但今止追得七十餘金,尚虧少百餘兩。
若不緝捕追贓,這宗銀子從何而來?如何清得列家的債?”董濟道:“依我愚見,不但那兩人不必究,就是宿積也不必究他了。
雞鳴狗盜,亦有用得着處,凡事留情。
所少銀子,待我補足,交與列家,讨還你欠票便了。
”董聞道:“無端要兄長壞鈔,于心何安?”董濟道:“這區區何足道哉?賢弟今晚且住在此,我也不必着人到宅。
且待明日還銀取票,送你回去。
”當晚仍留董聞住下。
次日早膳罷,董聞正書齋閑坐,隻見董濟踱進來道:“列家銀子我已差人交去。
他道在我面上,不敢計利了。
欠票已讨還,賢弟可收明。
”說罷,袖中取出欠票,付與董聞收訖。
董聞頓首緻謝。
董濟連忙扶起道:“小事何勞稱謝?”董聞道:“小弟急難中,遍告親友,沒一人相救,世情惡薄如此。
至親如嶽丈,但有淩侮之言,并無哀憐之意。
何期兄長萍水相逢,卻肯如此周全。
此恩此德,何以為報?”說到其間,不覺感而泣下。
正是: 茑蘿僅似寇仇人,萍水翻如骨肉親。
惟有感恩并積恨,萬年千載不成塵。
董聞謝别董濟,急欲回家。
董濟道:“為人須為徹。
你債便清了,将來家中用度從何措處?我與你既為兄弟,宅上薪水之費,我當送至。
你若無讀書之地,竟在荒齋下榻。
你隻為不曾入泮,受令嶽這般奚落,又被列家豪奴所侮。
今後可加意讀書,若進得一步,自然沒人怠慢你了。
”董聞聽說,愈加感激。
是日歸家,禀複了父母,舉家稱感董濟之德。
次早,董起麟寫個宗末帖兒,同着董聞到董濟家拜謝。
董濟次日也把宗侄名帖來答拜了。
自此董起麟多虧董濟送銀送米,家中用度不缺。
董濟邀董聞到家棟一所幽寂書齋,教他靜坐讀書。
日逐三餐,任他食量兼人,略無嫌吝。
董聞因得安心誦讀,董濟又教他拜訪名師、良友,切磨印證。
其時柴朝霞已死,董聞卻拜得一個好先生,姓計名高,字二陽。
又結交得一個好朋友,姓金,名畹,字九蘭。
二人文品兼優,董聞常去請教他,甚得師資之益。
光陰迅速,不覺過了一年。
文宗行歲考事又發牌各屬,考試童生。
董聞這番府考,虧得董濟替他囑托,高高的取了。
到學堂考試,恭喜高标第二名入泮。
正是: 得人輕借力,便是轉身時。
董起麟見兒子進了學,甚是歡喜,隻道柴昊泉今番必然看顧女婿些了。
誰知那柴白珩心懷妒忌,在父親面前撺唆說,妹丈自道真才進學,背後多有輕薄我們之語。
昊泉信了這話,依舊心中厭惡女婿。
有人稱賀他說:“令婿高标入泮,深為可喜。
”昊泉笑道:“今番好了,這條學究的冷闆凳有得坐了。
隻是一件,他的食腸太大,東家請他做先生,供給一個便是供給兩三個。
還怕沒人肯請他哩。
”董聞得知了大人這般說話,十分懊惱,因告訴董濟道:“我雖得遊庫,到底不脫窮酸兩字,被嶽父恁般說笑。
若非發科發甲,安得揚眉吐氣?”董濟道:“秀才不過小前程,但能略禦外侮。
若有奸人妒忌,暗算中傷,一個窮措大,誠不足敵其兇謀。
然若必要發科發甲,又恐一時叫不應。
”董聞道:“我今苦志下帷,何怕功名不到手?”董濟笑道:“談何容易!大場與小試不同。
隻就一省鄉試而論,科舉秀才,不下數千人,卻隻中得百餘人。
算來數十卷中取一卷。
若果然取得允當,還不為難,那知此中又是一團命數。
這些人入簾的經房,大都是有司官。
平日簿書鞅掌,文章一道,久矣抛荒。
忽然點他去閱卷,克日揭曉,匆忙急遽,焚膏繼晷,燈光之下,看那紅字的卷子,又把青筆點将上去,弄得五色昏花,如何不要看錯了,士子作文,有一日短長;試官閱文,亦有一日短長。
偶然值其神思困倦,或心緒煩悶之時,把士子數載揣摹,三場辛苦,隻供他一塗兩抹,便已付之東流。
名為三場,隻看得頭場七篇;這七篇,又隻看
這一百九十兩銀子,主謀的二人各分去五十兩,宿積隻分得九十兩。
已費去了十餘兩,止存七十餘兩。
現今追在這裡。
隻是那兩人分去的百金,卻不可問矣。
”董聞道:“那兩人是誰?今拿住宿積拷問他,要他招出主謀的來便了,如何不可問?”董濟笑道:“這兩人不便窮究。
若窮究起來,傷情破分,不好意思,隻索罷了。
”董聞道:“這等說,兄長倒曉得這兩人的了。
何不便說與我知道?”董濟道:“你久後自然曉得。
今不必說。
”董聞請問再三,董濟隻笑,不肯說出。
看官,你道這兩人是誰?原來不是别人,就是路小五與柴白珩兩個。
柴白珩因欲暗算董聞,特地與路小五商量下這條計策,先使路小五撺哄他去借債,又巧言說騙列公子借與多金,随即使宿積把他銀子盜來分了,教他去受辱。
那宿積是路小五的相知勾引來的。
若窮究宿積,定招出路小五;若窮究路小五,定招出柴白珩。
董濟恐傷了他郎舅情分,所以不要他窮究。
正是: 三人同惡不同心,利在分金非斷金。
從賊機關雖已露,主謀盜首未堪尋。
當下董聞見董濟不肯說出那兩人來,因道:“這兩個人不究他也罷,但今止追得七十餘金,尚虧少百餘兩。
若不緝捕追贓,這宗銀子從何而來?如何清得列家的債?”董濟道:“依我愚見,不但那兩人不必究,就是宿積也不必究他了。
雞鳴狗盜,亦有用得着處,凡事留情。
所少銀子,待我補足,交與列家,讨還你欠票便了。
”董聞道:“無端要兄長壞鈔,于心何安?”董濟道:“這區區何足道哉?賢弟今晚且住在此,我也不必着人到宅。
且待明日還銀取票,送你回去。
”當晚仍留董聞住下。
次日早膳罷,董聞正書齋閑坐,隻見董濟踱進來道:“列家銀子我已差人交去。
他道在我面上,不敢計利了。
欠票已讨還,賢弟可收明。
”說罷,袖中取出欠票,付與董聞收訖。
董聞頓首緻謝。
董濟連忙扶起道:“小事何勞稱謝?”董聞道:“小弟急難中,遍告親友,沒一人相救,世情惡薄如此。
至親如嶽丈,但有淩侮之言,并無哀憐之意。
何期兄長萍水相逢,卻肯如此周全。
此恩此德,何以為報?”說到其間,不覺感而泣下。
正是: 茑蘿僅似寇仇人,萍水翻如骨肉親。
惟有感恩并積恨,萬年千載不成塵。
董聞謝别董濟,急欲回家。
董濟道:“為人須為徹。
你債便清了,将來家中用度從何措處?我與你既為兄弟,宅上薪水之費,我當送至。
你若無讀書之地,竟在荒齋下榻。
你隻為不曾入泮,受令嶽這般奚落,又被列家豪奴所侮。
今後可加意讀書,若進得一步,自然沒人怠慢你了。
”董聞聽說,愈加感激。
是日歸家,禀複了父母,舉家稱感董濟之德。
次早,董起麟寫個宗末帖兒,同着董聞到董濟家拜謝。
董濟次日也把宗侄名帖來答拜了。
自此董起麟多虧董濟送銀送米,家中用度不缺。
董濟邀董聞到家棟一所幽寂書齋,教他靜坐讀書。
日逐三餐,任他食量兼人,略無嫌吝。
董聞因得安心誦讀,董濟又教他拜訪名師、良友,切磨印證。
其時柴朝霞已死,董聞卻拜得一個好先生,姓計名高,字二陽。
又結交得一個好朋友,姓金,名畹,字九蘭。
二人文品兼優,董聞常去請教他,甚得師資之益。
光陰迅速,不覺過了一年。
文宗行歲考事又發牌各屬,考試童生。
董聞這番府考,虧得董濟替他囑托,高高的取了。
到學堂考試,恭喜高标第二名入泮。
正是: 得人輕借力,便是轉身時。
董起麟見兒子進了學,甚是歡喜,隻道柴昊泉今番必然看顧女婿些了。
誰知那柴白珩心懷妒忌,在父親面前撺唆說,妹丈自道真才進學,背後多有輕薄我們之語。
昊泉信了這話,依舊心中厭惡女婿。
有人稱賀他說:“令婿高标入泮,深為可喜。
”昊泉笑道:“今番好了,這條學究的冷闆凳有得坐了。
隻是一件,他的食腸太大,東家請他做先生,供給一個便是供給兩三個。
還怕沒人肯請他哩。
”董聞得知了大人這般說話,十分懊惱,因告訴董濟道:“我雖得遊庫,到底不脫窮酸兩字,被嶽父恁般說笑。
若非發科發甲,安得揚眉吐氣?”董濟道:“秀才不過小前程,但能略禦外侮。
若有奸人妒忌,暗算中傷,一個窮措大,誠不足敵其兇謀。
然若必要發科發甲,又恐一時叫不應。
”董聞道:“我今苦志下帷,何怕功名不到手?”董濟笑道:“談何容易!大場與小試不同。
隻就一省鄉試而論,科舉秀才,不下數千人,卻隻中得百餘人。
算來數十卷中取一卷。
若果然取得允當,還不為難,那知此中又是一團命數。
這些人入簾的經房,大都是有司官。
平日簿書鞅掌,文章一道,久矣抛荒。
忽然點他去閱卷,克日揭曉,匆忙急遽,焚膏繼晷,燈光之下,看那紅字的卷子,又把青筆點将上去,弄得五色昏花,如何不要看錯了,士子作文,有一日短長;試官閱文,亦有一日短長。
偶然值其神思困倦,或心緒煩悶之時,把士子數載揣摹,三場辛苦,隻供他一塗兩抹,便已付之東流。
名為三場,隻看得頭場七篇;這七篇,又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