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一卷 富家翁百計磨豪傑 空門衲一飯結英雄

關燈
赤低頭揮淚。

    艾氏探問再三,淑姿道:“爹爹既将我許配了董家,我生是董家人,死是董家鬼。

    豈有别配之理?”艾氏把這話述與昊泉聽了,昊家教艾氏再婉轉勸他。

    淑姿堅執不聽,倒把艾氏傷觸了幾句。

    艾氏大怒,對昊泉道:“他若聽我言,改嫁富室,我便多與他些房奁。

    今既不從父命,要嫁這窮鬼,是他命裡該窮。

    我一些房奁也沒有,由他到董家受苦去!”自此,淑姿失愛于父母。

    昊泉與艾氏隻将兒子白珩受如珍寶。

    正是:隻為炎涼一念異,緻将兒女兩般看。

     這邊董起麟不知其故,還道兒子有個殷富的丈人,可以倚傍得他。

    因手中乏鈔,要把住身的房子賣了,遷到清溪村,倚傍着柴家,另買小屋居住。

    餘下些房價來用度。

    特托個幫閑路小五尋覓售主。

    那路小五是慣會販賣假古董的,原是個極不正路的人。

    因他頭上生幾個癞瘡,人都叫他做路癞頭。

    當初本系董家的門客,隻因董家與柴氏聯姻,牽引他到柴家走動。

    他正有心要奉承柴昊泉,恰值起麟托他賣房。

    他故意尋幾個買主,淪落了價線,然後讓吳泉用賤價買這屋。

    起麟一來急于求售,二來親家面上不好計論。

    原價五百兩,隻賣得三百金。

    将百金買了清溪村一所小屋住下,剩二百金還了些舊欠的柴銀米銀,及遷居匠工木石之費,所餘已無幾。

    況坐吃山空,不上兩年,把餘下的銀子用得幹幹淨淨了。

    柴昊泉自買了董家房屋,就在城中開起典鋪,托人管守,做個别業。

    自己往來其間,算帳收利,家事倍長。

    此時董家既與柴家鄰近,凡家中沒柴少米的光景,都被昊泉看破。

    昊泉一發懊悔聯姻,心中正自不樂。

    起麟卻不達時務,自念兒子無力讀書,聞昊泉家中延師教子,便要将董聞附去就學。

    昊泉那裡肯應承。

    虧得那所延之師,就是昊泉的族兄,叫做柴朝霞。

    雖是個告衣巾的老秀才,卻也胸中飽學,為人忠厚。

    因勸昊泉道:“女婿是骨肉至親,怎好卻他?我不要你增束修便了,你何争他一個吃口?”昊泉滅不過公論,隻得勉強允了。

    董聞擇了吉日到柴家來,先拜了丈人,然後拜了先生,并與舅子白珩相見了。

    是年董聞夫妻已皆十六歲,白珩雖是庶出,倒長淑姿三年,呼董聞為妹夫。

    兩個同學讀書,董聞食腸大,飲啖兼人,昊泉性最鄙吝,見女婿這般食量,愈加厭惡。

    白珩也把他十分嘲笑。

    看官聽說,大凡人不可窮,窮人最是受苦。

    假如食腸細,飲啖少,富貴人如此,盡道是君子略嘗滋味,生成這般貴相;窮人如此,便道他命中沒有食祿,生成這般寒相。

    若食腸大,飲啖多,富貴人如此,盡道是龍餐虎啖,是貴人相;福厚祿也厚,天生與他吃的;窮人如此,便道豬身狗肚,是個賤相。

    如此吃法,那得不窮?一般的相,兩樣評品,隻為人分窮富,遂使相公貴賤。

    董聞不合做了窮人,左難右難。

    在丈人舅子面前,放量吃時,便笑他道:“好像餓了幾年的!你在家中幾時不曾吃飯了?”及至不敢放量,少吃了些,又道:“你休客氣!在家裡便忍餓,在這裡不消忍餓。

    ”董聞隻為飲食上,也不知受了多少奚落。

    有詩為證: 龍遊淺水遭蝦戲,鳳落荒林被鳥欺。

     傑士方嘗貧困日,無窮血淚有誰知。

     常言道:貧者士之常,以貧見笑,猶是可耐。

    更有一件難耐處。

    那柴白珩本是做不出文字的,先生見他滿紙放屁,恐主人嗔怪,隻得替他通篇改換。

    董聞是做得出好文章的,偶有一二不到處,先生不肯替他改,要他自改。

    常對他說道:“你處了這般境界,正當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若替你改了,恐你恃了我改,下次不肯用心。

    ”此原是先生的好意,那知昊泉把兒子的假文去請教别人,都道:“令郎學業大進。

    ”及把女婿的真筆來比較,都道:“不如令郎的好。

    ”又有一些阿谀奉承的,故意把董聞的文字貶駁幾句,昊泉便信兒子是大器,将來取青紫如拾芥;料女婿是終身沒用的,把他加倍侮慢。

    董聞那裡受得這般氣!熬過了一年,隻得辭别而歸。

    你道家中薪水尚難,安得有讀書之本?此時董聞已是十七歲了,起麟與郝氏計議,要替兒子婢姻。

    隻道柴家田地甚多,定然有些妝奁田分授女兒,那時薪水稍給,孩兒便可安意讀書。

    誰知昊泉不喜歡女婿,連女兒也怪了。

    到出嫁之時,奁具甚薄,妝奁田分毫沒有。

    正是: 女婿望周急,丈人隻繼富。

     錦上花肯添,雪中炭莫助。

     董聞見吳泉如此待他,想道:“丈人隻料我終身無用,故這般相待。

    我若進得一步,自然另眼相看了。

    ”婢姻未幾,正值學道行牌府縣,考校生童。

    董聞欣然應考。

    且喜縣案已得高标,争奈府取甚難。

    宗師限數少,薦書之數,反多于正額。

    有薦的尚恐遺落,況沒薦的?董聞單靠着兩篇文字,沒有薦書,竟不能取。

    及到宗師門上告考,又不肯收。

    等閑把一場道試錯過了。

    正是: 漫誇文字錦中錦,終落科名山外山 那柴白珩卻因府縣俱确薦,得與道試。

    吳泉隻道兒子文字高,可以真才入學,不肯替他營謀。

    白珩瞞着父親,私去謀幹,央一個光棍秀才杜龍文,尋了個确門路,又自料筆下來不得,要弄個傳遞法兒,都是杜龍文一力包攬,做得停當。

    案發時,白珩俨然入泮,吳泉益信兒子高才,女婿沒用。

    董聞相形之下,無顔到柴家來。

    卻無奈送學之日,恰值昊泉五十壽誕,賀客滿堂,董聞隻得也備些薄禮,到門賀壽。

    時當十月下旬,天氣驟冷。

    董聞衣服單薄,面上頗有寒色。

    昊泉見他這般光景,不要他在堂前陪客,教他到後房去,胡亂與他些酒食吃了,打發他從後門而出。

    又遣人到董家分付淑姿道:“你若沒衣服穿着,不回來也罷,休要在衆親戚面前削我面皮。

    ”淑姿聞言,吞聲飲位。

    董聞勸道:“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