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四卷 俊紅顔陣上動芳心 俠谷樓軍中投片劄
關燈
小
中
大
,他母舅若在,也在赦中,何況常奇。
先生可寫書與他,招他來投降便了。
”董聞領命,随即修書一封。
國公便命習風做個下書人,習風欣然允諾,道:“我便去。
總是馬二娘也有書在此,要寄與常善變,勸他投降。
如今正好一齊帶去。
”董聞聽說,便一發讨他那封書來,拆開與國公同看。
其書雲: “一經分手,遽怅各天。
萬裡睽違,頻年闊别,雖金-不能解其永懷,萱草不能止其心痿也。
司馬返報任安書雲:‘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以君之情,毋乃類是。
然君從不念妾,獨不念桑梓之地乎?君雖改相,妾不改心。
舊愛依依,何忍遐棄?且君之所以竄入異域、掉頭不顧者,正為罪未釋而志弗伸,不屑處山寨之中,作楚囚相對耳。
今天子大頒恩赦,追複建文年号,并贈死節諸臣,未必非子房一擊之力,是君之功已建,名已立,義已布于天下矣。
不及此時束身歸命,仍返故鄉,猶欲奮螳臂以擋車,竊恐添蛇足而失酒。
高明如君,度不出此。
情長紙短,書不盡言,統惟垂鑒。
” 國公與董聞看了這封書,都贊歎馬幽儀善于詞令,真女中學士,且又忠義可嘉,便依舊把書封好,付與習風前去。
習風一騎徑望番寨奔來,口稱:“我是中國下書人,要見你常元帥的,休得放箭。
”當被番兵拿住,簇擁到常更生寨中。
常更生認得是自家人,跳來問道:“你為何來到此間?”習風道:“大嫂差我送書與董監軍,因此董監軍就央我到這裡下書。
大嫂也有書寄與大哥哩。
”常更生喜道:“我正要把自己的蹤迹通信于董監軍,你先對他說明了,卻是最好。
”便将董聞來書拆看,見上面寫道: 小弟董聞,再拜緻書于元帥常見麾下。
憶自開封一别,懸念殊深。
及得丁公子書,景仰高義。
方謂英雄伏草澤之間,正欲相機借勢,為兄推毂,初不料兄之遠适異國也。
今接尊阃馬夫人手教,始知目下對壘交鋒者,即系舊時知契。
開我迷惑,為之爽然。
竊歎吾兄迹大奇,謀大幻。
欲踐紅裙之約,既自同季布之髡,欲托黃門之遊,又甘作馬遷之腐。
号曰善變,誠善變矣。
然變而能通,則思複。
今天子追念忠儀,赦免罪人,才如吾兄,自當擢用。
若能投誠納款,幡然改圖,爾公爾侯,指日可必。
或疑檄文過激,恐遭譴責,重以此故,未肯回心。
以弟度之,是不足慮。
孔璋受之于魏武,賓王惜之于則天,今上聖明,甯反遜此二主?仰邀恩诏,弟能任馬。
恃愛布誠,伏惟照悉。
常更生看罷,大喜道:“天子既頒恩赦,我原是中國人,豈肯久居異域?但我蒙此間月仙公主知遇之恩,何忍負之?今公主見董監軍才貌出衆,要與他聯秦晉之好。
若董監軍肯從其請,吾事諧矣。
”習風又把馬二娘的書與常更生看了,常更生決意歸降,便引習風去見公主,備言其故,将董聞來書呈看。
公主道:“我初見董監軍豐采不凡,以為罕有其匹。
不意前日陣上,見那徐國公與董監軍才貌不相上下。
你彈倒了他的馬,正好生擒他來,卻被黑氣沖斷,吓他逃去,甚為可惜。
今董監軍既有書來招你,你便可把我求婚上國之意對他說知。
大約二人之中,必居一于此矣。
”常更生道:“小将與徐國公不相知,不好把這話對他說。
若要與董監軍聯姻,小将當玉成其事。
”公主見董聞書中有“尊阃手教”之語,因問其故。
常更生把自己與馬二娘往來颠末述與公主聽了,并取出馬二娘寄的書,呈與公主觀看。
公主笑道:“你已為閹人,尊阃伉俪之情,猶依依不舍,又何怪我之求婚上國乎?”當下厚款習風,随命常更生即日修下回書,付與習風,歸報監軍。
董聞将回書拆看,書雲: “愚兄常更生,再拜覆書于監軍董賢弟麾下。
向荷賢弟活命之恩,近又蒙此間公主知遇之德,生我成我,等于二天。
今公主仰慕賢弟才貌,思結伉俪之好。
正欲遣仆面陳悃愫,用執斧柯,适承翰教下頒,敢敬布此情于左右。
昔漢室和親,且不惜降明妃于沙漠,若以外邦治女,入配賢人,度非聖主之所不樂聞也。
仰祈俞允,即惠好音,某解甲以待。
” 董聞看了回書,心中好生不然,想道:“常死亦甚多事。
招你投降,你便投降罷了,如何又替那公主做起媒來?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縱然外家待我薄,我豈休妻再娶之人?卻把這話來對我說。
”習風見董聞顔色不樂,便道:“董爺為何看了這封書,倒皺了雙眉?”董聞道:“常兄豈不知我已有妻室?卻又要替我做媒。
”習風道:“那月仙公主有沉魚落雁之美姿,真個似月裡嫦娥下降。
月仙之名,可謂名副其實。
這頭姻事,休要錯過了。
”董聞搖頭道:“我豈是貪色負義的?隻看常兄與一個青樓有約,便不惜改頭換面去取他上山,更不聞别事(以下缺)
先生可寫書與他,招他來投降便了。
”董聞領命,随即修書一封。
國公便命習風做個下書人,習風欣然允諾,道:“我便去。
總是馬二娘也有書在此,要寄與常善變,勸他投降。
如今正好一齊帶去。
”董聞聽說,便一發讨他那封書來,拆開與國公同看。
其書雲: “一經分手,遽怅各天。
萬裡睽違,頻年闊别,雖金-不能解其永懷,萱草不能止其心痿也。
司馬返報任安書雲:‘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以君之情,毋乃類是。
然君從不念妾,獨不念桑梓之地乎?君雖改相,妾不改心。
舊愛依依,何忍遐棄?且君之所以竄入異域、掉頭不顧者,正為罪未釋而志弗伸,不屑處山寨之中,作楚囚相對耳。
今天子大頒恩赦,追複建文年号,并贈死節諸臣,未必非子房一擊之力,是君之功已建,名已立,義已布于天下矣。
不及此時束身歸命,仍返故鄉,猶欲奮螳臂以擋車,竊恐添蛇足而失酒。
高明如君,度不出此。
情長紙短,書不盡言,統惟垂鑒。
” 國公與董聞看了這封書,都贊歎馬幽儀善于詞令,真女中學士,且又忠義可嘉,便依舊把書封好,付與習風前去。
習風一騎徑望番寨奔來,口稱:“我是中國下書人,要見你常元帥的,休得放箭。
”當被番兵拿住,簇擁到常更生寨中。
常更生認得是自家人,跳來問道:“你為何來到此間?”習風道:“大嫂差我送書與董監軍,因此董監軍就央我到這裡下書。
大嫂也有書寄與大哥哩。
”常更生喜道:“我正要把自己的蹤迹通信于董監軍,你先對他說明了,卻是最好。
”便将董聞來書拆看,見上面寫道: 小弟董聞,再拜緻書于元帥常見麾下。
憶自開封一别,懸念殊深。
及得丁公子書,景仰高義。
方謂英雄伏草澤之間,正欲相機借勢,為兄推毂,初不料兄之遠适異國也。
今接尊阃馬夫人手教,始知目下對壘交鋒者,即系舊時知契。
開我迷惑,為之爽然。
竊歎吾兄迹大奇,謀大幻。
欲踐紅裙之約,既自同季布之髡,欲托黃門之遊,又甘作馬遷之腐。
号曰善變,誠善變矣。
然變而能通,則思複。
今天子追念忠儀,赦免罪人,才如吾兄,自當擢用。
若能投誠納款,幡然改圖,爾公爾侯,指日可必。
或疑檄文過激,恐遭譴責,重以此故,未肯回心。
以弟度之,是不足慮。
孔璋受之于魏武,賓王惜之于則天,今上聖明,甯反遜此二主?仰邀恩诏,弟能任馬。
恃愛布誠,伏惟照悉。
常更生看罷,大喜道:“天子既頒恩赦,我原是中國人,豈肯久居異域?但我蒙此間月仙公主知遇之恩,何忍負之?今公主見董監軍才貌出衆,要與他聯秦晉之好。
若董監軍肯從其請,吾事諧矣。
”習風又把馬二娘的書與常更生看了,常更生決意歸降,便引習風去見公主,備言其故,将董聞來書呈看。
公主道:“我初見董監軍豐采不凡,以為罕有其匹。
不意前日陣上,見那徐國公與董監軍才貌不相上下。
你彈倒了他的馬,正好生擒他來,卻被黑氣沖斷,吓他逃去,甚為可惜。
今董監軍既有書來招你,你便可把我求婚上國之意對他說知。
大約二人之中,必居一于此矣。
”常更生道:“小将與徐國公不相知,不好把這話對他說。
若要與董監軍聯姻,小将當玉成其事。
”公主見董聞書中有“尊阃手教”之語,因問其故。
常更生把自己與馬二娘往來颠末述與公主聽了,并取出馬二娘寄的書,呈與公主觀看。
公主笑道:“你已為閹人,尊阃伉俪之情,猶依依不舍,又何怪我之求婚上國乎?”當下厚款習風,随命常更生即日修下回書,付與習風,歸報監軍。
董聞将回書拆看,書雲: “愚兄常更生,再拜覆書于監軍董賢弟麾下。
向荷賢弟活命之恩,近又蒙此間公主知遇之德,生我成我,等于二天。
今公主仰慕賢弟才貌,思結伉俪之好。
正欲遣仆面陳悃愫,用執斧柯,适承翰教下頒,敢敬布此情于左右。
昔漢室和親,且不惜降明妃于沙漠,若以外邦治女,入配賢人,度非聖主之所不樂聞也。
仰祈俞允,即惠好音,某解甲以待。
” 董聞看了回書,心中好生不然,想道:“常死亦甚多事。
招你投降,你便投降罷了,如何又替那公主做起媒來?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縱然外家待我薄,我豈休妻再娶之人?卻把這話來對我說。
”習風見董聞顔色不樂,便道:“董爺為何看了這封書,倒皺了雙眉?”董聞道:“常兄豈不知我已有妻室?卻又要替我做媒。
”習風道:“那月仙公主有沉魚落雁之美姿,真個似月裡嫦娥下降。
月仙之名,可謂名副其實。
這頭姻事,休要錯過了。
”董聞搖頭道:“我豈是貪色負義的?隻看常兄與一個青樓有約,便不惜改頭換面去取他上山,更不聞别事(以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