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七卷 奸徒喬裝真耳聾 賢官巧辨詐眼瞎

關燈
,一時着了慌,不覺得失聲大叫道:“青天爺爺小人害病受夾不起。

    ”丁推官笑道:“你如今不耳聾了嗎?”堂上堂下看的人,無不掩口。

    有一曲《黃莺兒》為證: 谲計賺柴翁,口無憑,筆是蹤。

    誰知官府難欺哄。

    俄然耳聾,俄然耳聰,心驚急把腔兒弄。

    羨丁公,發奸摘伏,折獄片言中。

     路小五被官府審出詐聾的情弊,隻顧磕頭。

    丁推官喝叫帶過一邊,且喚門氏上來問話。

    門氏便假裝盲态,直爬到案前,左右喝住,方才跪定。

    丁推官問道:“柴家告你私往後園要逃走,又把柴臭泉推入魚池裡,要害他性命,這些可是有的?可是與丈夫同謀的?”門氏道:“小婦人被柴員外拘禁在家,從不曾與丈夫見面,有甚同謀?況小婦人兩眼都盲,一步不能自行,那裡會逃走?又會推人落水?這都是霹空誣陷的話。

    ”丁推官道:“又來胡說!你丈夫前日指使宿積扳害沙和尚,隻為你獨自一個走到了他庵裡去,所以懷恨誣陷他。

    如何說今日兩眼都盲,一步不能自行?”門氏道:“小婦人一向未全盲,原有三五分光的。

    近因被柴員外拘禁得苦,心中憂惱,日夜啼哭,為此眼光都沒了,不能行走。

    ”丁推官笑道:“你丈夫的聾是假的,隻怕你的瞎也未必是真的。

    ”柴家抱告人聽了,忙禀告道:“老爺明鑒萬裡!他其實是假瞎,這逃走謀害的事均是真的。

    ”門氏隻是假裝着盲态,口稱冤枉。

    丁推官教門氏且跪下去,卻取過一張紙來,不知寫了些什麼,密付一個衙役去了,然後再喚門氏來問道:“柴昊泉落水之時,隻有你在亭子上,不是你推他是誰?”門氏道:“小婦人眼盲,也不曉得魚池在那裡,隻聽得水響,也并不知員外落水,這是他自己腳錯,如何冤屈小婦人推他?”柴家抱告人道:“家主說落水之時,明明有人推下去的,并非腳錯。

    ”門氏道:“或者那門池邊有鬼祟的,員外撞了鬼了。

    ”正說間,忽然堂後跳出一個連頭黑臉的鬼來,望門氏便撲,門氏見了,蓦然驚倒,不覺失聲叫道:“有鬼!有鬼!吓死我也。

    ”衆人也都吃了一吓。

    丁推官喝退了鬼,喚起門氏來問道:“你說柴昊泉撞了鬼,你到撞了鬼了。

    你既兩目既盲,為何我叫人裝了鬼臉兒試你,你偏看見,如今須假不過了。

    ”說便伸手向簽筒裡去拔簽。

    門氏見了又不禁失聲道:“小婦人受刑不起,求老爺方便。

    ”丁推官笑道:“你既見鬼臉,又見拔簽,還說是眼瞎嗎?”一時堂上堂下的人都忍笑不住。

    也有一曲《黃莺兒》為證: 盲目本非真,送柴翁入水晶。

    誰知堂上懸明鏡。

    婦人眼昏,官人眼清,陡然一吓難遮隐。

    羨刑庭略施小計,聽訟已如神。

     丁推官審出詐僞,怒道:“你夫婦二人,一個佯聾,一個假瞎,詭詐異常。

    柴家告你兩個約會同謀,許多情弊一定都是有約。

    從實招來,免動刑法。

    ”門氏料賴不過,隻得把實情從頭一一招供,丁推官喚過路小五來,罵道:“你這狗才!既自裝聾騙人,又教妻子詐作眼盲,約會逃走。

    你妻子隻因逃走不脫,緻生惡意。

    門氏之罪你實啟之。

    你平日在柴家走動,待你不薄,今日卻這般害他,好生可惡!”便喝叫左右:“把這厮拖下去,與我加力打!”小五看了急大喊道:“青天爺爺小人果然該死。

    隻是柴家也曾做過窩主,也曾分過贓的。

    今日他處得小人情極,隻得要說出來了。

    ”丁推官驚訝道:“怎說柴家也作窩主分贓?”小五把當初柴白珩主謀,遣宿積偷盜董家銀兩,大家分剖之一一供出。

    丁推官搖頭道:“不信有這等事!”路小五道:“老爺若不信,隻聞問宿積便了!”丁推官即可差人往獄中提出宿積來細細盤問,宿積所供口詞,與路小五一般無二。

    正是 失主也曾做賊,同夥忽為仇敵。

     賊偷賊物何妨,果報更無差忒。

     當下丁推官十分駭異,且把路小五、門氏、宿積與柴家抱告人一并收監。

    一面出牌提拿柴白珩,限次日聽審,一面發貼請董聞來,問其昔日丢銀之事,把路小五并宿積所供口供詞與他看。

    董聞昔日在董濟家中之時,已知盜銀的是宿積。

    但那兩個同謀的,董濟不肯說出來。

    董聞隻疑董濟門下多有雞鳴狗盜之徒,或者那二人是他門下的人,故不可窮究得。

    及聞宿積扳害沙有恒,乃路小五指使,方知宿積與路小五是一路。

    因想昔日銀子藏放枕邊,隻對路小五說得,如何宿積便來偷着了?多分也是小五所使。

    已猜個八分,隻不知那一個同謀的是誰,卻斷不疑惑到柴白珩身上。

    直至今日,才知當初主謀的竟是舅子。

    正是: 門客負心何足道,舅子奸謀真可歎。

     當初誤以盜為親,今日方知親是盜。

     董聞當下錯愕驚歎,因把昔年丈人、舅子待他的光景略述了一番,丁推官憤然道:“怎麼老年翁有這樣的親戚?待小弟明日嚴究那柴白珩,參他到上司那裡去革退了他前程,追贓正法。

    ”董聞道:“昔日恩兄董遐施已知其事,卻不對治年弟告明,不要推究故存厚道,使親者無施失為親。

    今日還求年祖台俯看薄面,姑不究罷。

    ”說畢作别而去。

    丁推官怒氣未平,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