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六卷 賺真硯物歸原主 釋假賊憎雪冤誣

關燈
他盜色,因便誣他盜财。

     縮頭前日寄恨,光頭此日當災。

     當日董聞見有恒受屈難申,便轉轎再往刑廳,徑入私衙,見了丁推官,具言僧人沙有恒并非賊黨,被人誣陷廷鞠之下,乞細察冤誣。

    丁推官領諾。

    董聞自回家中去了。

    少頃,丁推官升堂審事。

    正值那日起數内又有兩個和尚,一名法方,一名法圓。

    因有人告他奸騙了十六歲的孩子,也在堂下候審。

    丁推官先叫沙有恒近前,問道:“你果然不認得宿積麼?”有恒道:“其實從無一面。

    ”丁推官道:“這卻容易明白。

    ”便喚法方、法圓二僧上來,密谕道:“我少頃惹喚沙有恒,卻不用有恒答應,須要你兩個裡邊看一個權代有恒答應。

    ”分付畢,且教都站在一邊,一面去獄中提出宿積來聽審,宿積一到堂下,又一口咬定沙有恒和尚是窩主。

    丁推官道:“這話可真麼?”宿積道:“這是千真萬真的,”丁推官道:“今沙有恒已拿到,你可與他面質。

    ”便叫:“沙有恒過來。

    ”那法方和尚假充了有恒答應了,到案前跪下。

    丁推官假意問道:“宿積招你是窩主,你可從實供來。

    ”法方道:“小僧與宿積從不曾識面。

    ”宿積便指着法方道:“沙有恒,我那夜在你庵中宿歇,贓物也分與你的,你如何賴得?”丁推官大笑道:“你這刁奴才!原來你不曾認得沙有恒,卻無端陷害他,可知這和尚不是沙有恒哩。

    ”宿積吓得做聲不得。

    丁推官道:“你與有恒既未識面,因何扳害他?此必有人指使你的。

    快從實供招,免受重刑。

    ”宿積見不是頭,隻得把路小五指使偷盜,又指使扳害的話,一一招出。

    丁推官即殊批:仰役速拿路小五立刻到廳審間。

    恰好那時路小五随着柴家的從人在廳前看審,公差不消費力,手到拿來。

    丁推官推問情由,小五初時抵賴,及動起刑法,隻得招出實情,把妻子在沙有恒庵中宿歇,被柴家父子笑話,因而懷恨,指使宿積盜銀扳害的話,從頭說了。

     丁推官喚沙有恒上來問道:“你賊情是虛了,奸情卻是如何?”有恒極言此夜并無沾染,辨得幹幹淨淨。

    丁推官笑道:“這件事也在莫須有之間,隻怕你做不得坐懷不亂的柳下惠哩。

    你留婦人在庵宿歇,也該問個不合。

    我今看董爺分上,姑不究罷。

    ”便教把沙有恒釋放。

    宿積與路小五各責三十闆,監禁追贓。

    一時都稱贊丁公神明,善于聽訟。

    有好事的做下幾句笑話: 沙有恒為着小和尚,幾乎連累大和尚。

    路小五因疑下和尚,乃至誣陷上和尚。

    門婦人庵裡尋和尚,家裡不曾進和尚,宿偷兒口中咬和尚,眼中不曾見和尚。

    丁推官巧借彼和尚,登時辨出此和尚。

    董博士賴有兩和尚,因而救脫一和尚。

    究竟沙和尚雖然不是賊和尚,不知可是滢和尚?方和尚被人告做滢和尚,卻教權認賊和尚。

    圓和尚不曾用着這和尚,暫時做個閑和尚。

    總之三和尚都未必是真和尚,隻好都算假和尚。

     沙有恒冤誣得白,出了衙門,即往董家拜謝,各述丁公斷事之明。

    董聞方曉得宿積扳害有恒,是路小五懷恨指使的,因笑道:“庵中留婦人宿歇,這件心迹,畢竟難明。

    虧得丁公不究。

    若還窮究起來,這卻我不好替你辨白得。

    ”有恒聽說,也笑将起來。

    有詩為證: 偷兒何故陷光頭?瓜李生嫌怨有由。

     假戲辨來真巧妙,疑奸道破更風流。

     婦人事在莫須有,朋友情深且罷休。

     和尚心中當自忖,前宵曾否共衾-? 當下董聞留有恒飲酒。

    大家訴說别後之事,說到董濟身死,有恒欷噓流涕道:“小僧昔日也蒙他看顧,交情甚厚。

    不想今日歸來,竟成永别。

    我今當在庵中拜些經忏薦度他,少盡我報效之意。

    ”董聞道:“如此最妙。

    你若在庵中做好事,凡一應齋供等寶,都是我送來。

    我還日日來拈香拜佛。

    ”有恒領諾,當晚作别回庵。

    至次日,果然便戒酒除葷。

    持齋三日之後,方念經禮忏,一連做了好幾日法事。

    董聞每日來拈香,多把錢米相贈。

    那沙有恒雖是個挂名和尚,倒比别個和尚不同,十分認真,并不虛僞。

    有幾句口号說得好: 此等和尚念經,隻算俗人念佛。

    俗人勝似僧人,倒是誠心所發。

    意中不望襯錢,口中不弄花舌。

    字字老實念去,并不透過幾頁。

    若教僧演佛戲,不過敲鐘打钹。

    他自消閑作樂,與我有甚幹涉?鋪燈意在取油,要線便解冤結。

    浴佛錢投水盆,鎮壇米入筐筐。

    行香出引婦女,渡橋哄動婢妾。

    眼睃屏風背後,其心更不可說。

    至于拜忏暮歸,道人把酒燙熱。

    夜裡暗地吃葷,日裡假裝清潔。

    以此比較俗人,畢竟誰好誰歉?今用類俗之僧,深得薦亡之法。

     不說沙有恒在庵中薦亡。

    且說柴昊泉聞知宿積盜銀,乃是路小五指使,勃然大怒。

    便差人到他家裡,把他所藏古玩并家夥什物撮取一空,連他妻子門氏也都攙了家去,隻因這一番,有分教:小人機械,愈出愈奇;君子權謀,□□轉妙。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