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二卷 疏财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
關燈
小
中
大
人又從旁贊揚,文靖大喜。
盤桓了兩日,到他起行之時,董聞送了一程,文靖執手珍重而别。
董聞回來,忙打疊行裝,别了計、金二人,拜辭了父母,分付妻子、妹子好生侍奉二親,随即到董濟家中,取了薦書。
董濟贈與路費,又贈一匹好馬,又撥家僮二人與他為伴擋,一名李能,一名孫用,二人頗有膂力,且又乖覺,故撥與董聞,跟随左右。
董聞感謝不盡,當下與董濟拜别,上馬而行于路,隻是客商打扮。
不則一日,來到彰德府界上。
原來董聞的馬快,二仆所騎生口都趕不上。
一路來每遇飯店打尖,倒先是董聞下馬歇定,等候二仆。
那一日,董聞正到一個飯店門首,恰待下馬,望見前面一座土山,離飯店不遠。
回頭望那二仆,正還不見來。
因想道:“我一向跑馬,不曾在高阜處試一試。
今這馬甚好,故到土山上去跑跑,有何不可?”便縱馬加鞭,一徑跑上土山。
那土山苦不甚高,董聞策着馬,一上一下,往來馳驟了一回,才收缰歇息。
隻見山頭一隻鵲兒,對着董聞亂噪。
董聞随身帶着弓箭,便張弓搭箭射将去,正中鵲尾。
那鵲兒負着箭滾下山坡去了。
董聞策馬過山坡尋取,卻尋不見。
但見有一所山神古廟在那裡。
董聞下馬入廟,對神像作了揖。
正欲少坐,忽聽廟門外一聲喊起,七八個軍漢擁将入來,将董聞一把拿住。
正是: 變起倉卒,出于不意。
突如其來,莫可回避。
你道這夥軍漢那裡來的?原來就是總兵餘建助标下兵丁,撥來土山頭巡哨的。
因見董聞獨自一個在山上跑馬射箭,疑是歹人,悄地跟将來。
等他下馬入廟之時,蓦地擒捉。
當下董聞吃了一驚,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為甚拿我?”衆軍漢道:“你好大膽!你明明是個大盜,敢公然到這裡來麼?”董聞道:“這那裡說起?我是個書生。
你們怎敢誣我為盜?”衆軍漢道:“一發亂話了。
既是書生,如何會跑馬射箭?且又恁般打扮?全不似書生模樣。
單身獨騎,到此何幹?”董聞正待分辨,隻見衆軍漢中一個為頭的道:“列位不必和他争論,我等奉餘總兵老爺命在此巡哨,專一要拿面生歹人。
如今把他解到餘總爺那裡審問發落,有話等他自去分辯罷了。
”衆人都道:“說得有理!” 董聞聽得說要解到餘總兵處,笑道:“我正要見餘總爺,快去快去。
”于是衆人擁着董聞,牽着馬,一齊奔入彰德府城,徑至餘總兵轅門上。
餘總兵還未開門,有個管轅門的守備,叫做衛人豹,見衆軍漢押着個人解來,便問:“你們拿的什麼人?”那為頭的禀道:“比人獨自一個,在城外土山上跑馬射箭,又到冷廟裡去坐,蹤迹可疑。
小的們拿住問他,又不是這裡本地人。
據說是書生,又不是書生打扮,不尴不尬,必然是個賊盜。
故此擒來,解與總爺審問。
”衛人豹道:“他既托言書生,必然識幾個字。
且教他親筆寫下姓名、籍貫、供狀一紙,然後解進去。
你們方不擔差。
”衆人依命,取将紙筆來,喝教董聞快寫供狀。
董聞呵呵冷笑,更不推阻,接過紙筆就寫。
寫完,衆人把與衛人豹看,原來卻是一首詩,道是: “盜賊相呼也不冤,偷天手段善掀翻。
無螢鑿遍鄰家壁,慣向陳編竊語言。
” 那衛人豹雖是衛官,也重斯文。
看了這詩,雖不解其妙,卻見他下筆成文,那字兒又寫得好,便道:“此人真象個書生,未必是盜賊。
”衆軍漢中有自誇會識字的争辨道:“他供狀上已明明招是盜賊,又說‘鑿遍鄰家壁’,就不是大盜,也是個竊賊了。
那陳編想就是失主的名字。
”董聞聽了,不覺大笑。
衛人豹道:“你們衆人休得胡言。
待我教他把姓名、籍貫、履曆從實說來。
”董聞道:“且待我見了總爺,自然一一說出。
”衛人豹道:“總爺威嚴之下,不與你取笑的。
”正說間,轅門上吹打放炮,餘總兵開門了。
衆軍漢忙把董聞解将進去。
衛人豹先上堂禀白,便将董聞所寫詩詞呈上。
那餘總兵是武進士出身,深通文墨,一見了詩,即改容而起道:“原來是一位文人。
兵丁沒分曉,誤認為盜賊,甚是冒渎。
”遂親自下階,扶董聞上堂。
吓得衆軍漢目瞪口呆,連衛人豹也驚呆了。
餘總兵一聲喝退衆軍,躬身動問董聞姓甚名誰,何處人氏。
董聞才說出姓名、籍貫、履曆,并說是董濟的族弟,今有書薦,到此間相求援引之意。
餘總兵愈加敬禮,忙傳令掩門,與董聞作揖叙坐,動問令兄董遐施近況若何?董聞代緻寒暄畢,因道:“家兄手書,尚在行囊中,小憧收着。
适因僮輩相失在後,故小子獨自徘徊于土山之上,偶爾戲演弓兵,緻為貴标兵所疑。
”餘總兵道:“先生具此文才,又谙弓馬,真乃文武兼全。
标兵無狀,多有開罪。
”于是一面置酒私衙款待,一面遣人至土山前飯店裡,喚李能孫用到來。
衆軍士把馬匹也交還了。
董聞于行囊中取出董濟薦書,餘總兵接來看了,見書中有求他轉薦與徐世子之意,便欣然道:“徐世子是家表弟。
他有一身好武藝,又性喜文章,極是尊賢禮士。
近因朝廷生了太子,家母舅老國公遣他赍表入京朝賀。
今上愛其器宇不凡,留在京師,入直宿衛,因此逗
盤桓了兩日,到他起行之時,董聞送了一程,文靖執手珍重而别。
董聞回來,忙打疊行裝,别了計、金二人,拜辭了父母,分付妻子、妹子好生侍奉二親,随即到董濟家中,取了薦書。
董濟贈與路費,又贈一匹好馬,又撥家僮二人與他為伴擋,一名李能,一名孫用,二人頗有膂力,且又乖覺,故撥與董聞,跟随左右。
董聞感謝不盡,當下與董濟拜别,上馬而行于路,隻是客商打扮。
不則一日,來到彰德府界上。
原來董聞的馬快,二仆所騎生口都趕不上。
一路來每遇飯店打尖,倒先是董聞下馬歇定,等候二仆。
那一日,董聞正到一個飯店門首,恰待下馬,望見前面一座土山,離飯店不遠。
回頭望那二仆,正還不見來。
因想道:“我一向跑馬,不曾在高阜處試一試。
今這馬甚好,故到土山上去跑跑,有何不可?”便縱馬加鞭,一徑跑上土山。
那土山苦不甚高,董聞策着馬,一上一下,往來馳驟了一回,才收缰歇息。
隻見山頭一隻鵲兒,對着董聞亂噪。
董聞随身帶着弓箭,便張弓搭箭射将去,正中鵲尾。
那鵲兒負着箭滾下山坡去了。
董聞策馬過山坡尋取,卻尋不見。
但見有一所山神古廟在那裡。
董聞下馬入廟,對神像作了揖。
正欲少坐,忽聽廟門外一聲喊起,七八個軍漢擁将入來,将董聞一把拿住。
正是: 變起倉卒,出于不意。
突如其來,莫可回避。
你道這夥軍漢那裡來的?原來就是總兵餘建助标下兵丁,撥來土山頭巡哨的。
因見董聞獨自一個在山上跑馬射箭,疑是歹人,悄地跟将來。
等他下馬入廟之時,蓦地擒捉。
當下董聞吃了一驚,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為甚拿我?”衆軍漢道:“你好大膽!你明明是個大盜,敢公然到這裡來麼?”董聞道:“這那裡說起?我是個書生。
你們怎敢誣我為盜?”衆軍漢道:“一發亂話了。
既是書生,如何會跑馬射箭?且又恁般打扮?全不似書生模樣。
單身獨騎,到此何幹?”董聞正待分辨,隻見衆軍漢中一個為頭的道:“列位不必和他争論,我等奉餘總兵老爺命在此巡哨,專一要拿面生歹人。
如今把他解到餘總爺那裡審問發落,有話等他自去分辯罷了。
”衆人都道:“說得有理!” 董聞聽得說要解到餘總兵處,笑道:“我正要見餘總爺,快去快去。
”于是衆人擁着董聞,牽着馬,一齊奔入彰德府城,徑至餘總兵轅門上。
餘總兵還未開門,有個管轅門的守備,叫做衛人豹,見衆軍漢押着個人解來,便問:“你們拿的什麼人?”那為頭的禀道:“比人獨自一個,在城外土山上跑馬射箭,又到冷廟裡去坐,蹤迹可疑。
小的們拿住問他,又不是這裡本地人。
據說是書生,又不是書生打扮,不尴不尬,必然是個賊盜。
故此擒來,解與總爺審問。
”衛人豹道:“他既托言書生,必然識幾個字。
且教他親筆寫下姓名、籍貫、供狀一紙,然後解進去。
你們方不擔差。
”衆人依命,取将紙筆來,喝教董聞快寫供狀。
董聞呵呵冷笑,更不推阻,接過紙筆就寫。
寫完,衆人把與衛人豹看,原來卻是一首詩,道是: “盜賊相呼也不冤,偷天手段善掀翻。
無螢鑿遍鄰家壁,慣向陳編竊語言。
” 那衛人豹雖是衛官,也重斯文。
看了這詩,雖不解其妙,卻見他下筆成文,那字兒又寫得好,便道:“此人真象個書生,未必是盜賊。
”衆軍漢中有自誇會識字的争辨道:“他供狀上已明明招是盜賊,又說‘鑿遍鄰家壁’,就不是大盜,也是個竊賊了。
那陳編想就是失主的名字。
”董聞聽了,不覺大笑。
衛人豹道:“你們衆人休得胡言。
待我教他把姓名、籍貫、履曆從實說來。
”董聞道:“且待我見了總爺,自然一一說出。
”衛人豹道:“總爺威嚴之下,不與你取笑的。
”正說間,轅門上吹打放炮,餘總兵開門了。
衆軍漢忙把董聞解将進去。
衛人豹先上堂禀白,便将董聞所寫詩詞呈上。
那餘總兵是武進士出身,深通文墨,一見了詩,即改容而起道:“原來是一位文人。
兵丁沒分曉,誤認為盜賊,甚是冒渎。
”遂親自下階,扶董聞上堂。
吓得衆軍漢目瞪口呆,連衛人豹也驚呆了。
餘總兵一聲喝退衆軍,躬身動問董聞姓甚名誰,何處人氏。
董聞才說出姓名、籍貫、履曆,并說是董濟的族弟,今有書薦,到此間相求援引之意。
餘總兵愈加敬禮,忙傳令掩門,與董聞作揖叙坐,動問令兄董遐施近況若何?董聞代緻寒暄畢,因道:“家兄手書,尚在行囊中,小憧收着。
适因僮輩相失在後,故小子獨自徘徊于土山之上,偶爾戲演弓兵,緻為貴标兵所疑。
”餘總兵道:“先生具此文才,又谙弓馬,真乃文武兼全。
标兵無狀,多有開罪。
”于是一面置酒私衙款待,一面遣人至土山前飯店裡,喚李能孫用到來。
衆軍士把馬匹也交還了。
董聞于行囊中取出董濟薦書,餘總兵接來看了,見書中有求他轉薦與徐世子之意,便欣然道:“徐世子是家表弟。
他有一身好武藝,又性喜文章,極是尊賢禮士。
近因朝廷生了太子,家母舅老國公遣他赍表入京朝賀。
今上愛其器宇不凡,留在京師,入直宿衛,因此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