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六卷 招俊彥少女結良姻 格奸頑佳話

關燈
詩曰 殉義豈容無善報,行仁安得有仇加? 到頭感應君知否,天道人心兩不差。

     卻說天子聽了鄢寵所奏,從此不想召常奇入宮了。

    董聞知了這消息,不勝欣喜,因便具疏,奏稱常奇歸命立功,宜更從優褒賞。

    又稱伊妻馬氏,當其夫發憤自宮,遠适異國之後,而能守身無二,貞躁可嘉,今應給與封诰。

    天子傳旨,賜常奇金印一顆,玉帶一條,蟒衣一襲,加敕一道,使兼督運東都指揮使,司各衛兵馬,诰封其妻馬氏為夫人。

    敕命至山東,常奇大喜,與馬氏拜受恩榮。

    正是: 乾妻蒙賜命,閉帥美虛名。

     看官聽說,常奇雖然沒了,卻得做了大大的官,又博得五花官诰封了渾家,真是一段絕奇的事。

    一時,聞其事者,都稱歎常奇是個奇男子。

    有詩為證: 司馬多才下蠶室,千秋共歎文人厄。

    君非被刑自腐之,聊以效颦真足奇。

    效颦割須猶自可,效颦割勢何太苦?勢雖去兮封诰華,老妻實去名還嘉。

     又有稱歎馬二娘的,說他是個奇女子。

    為常奇困難,為馬氏尤難。

    到今日雖無朝雲暮雨之樂,卻博得鳳冠霞帔之榮。

    青樓中豈易有此女?非此女不足以配常奇,非常奇亦不能緻此女。

    也有詩一篇為證: 豎習白宮欲入宮,君今自宮意不同。

    不甘沒沒聲名遏,發憤便将勢自割。

    當其割兮妻在傍,妻若悲兮應涕滂。

    青樓俠氣如男子,慷慨聽之貞獨矢。

    今日名成恩命來,是夫是婦真奇哉。

     又有輕薄的,說馬二娘雖從了良,卻有名無實,因作七言絕句一首嘲笑道: 惆怅青樓命本孤,命中到底是無夫。

     夫當昔日無為有,夫在今朝有若無。

     閑話少說。

    且說常奇夫婦深感董聞周旋之力,備下些禮物,修書一封,遣人送與董聞,聊表謝意。

    董聞也甚歡喜,想道:“常善變慷慨義俠,不但能為其母舅報仇,并能為方正學諸公吐氣。

    我結義得這個弟兄,也不枉了。

    昔年我幾番畫策,保全了他的性命,今日又畫策成就了他的功名,又替他渾家馬二娘讨了封诰。

    他結義得我這個弟兄,也不枉了。

    大丈夫為人須為徹,今我為人既徹,已放心得下了。

    隻是年兄丁士升與恩兄董遐施軍前顯聖一事,尚未奏聞天子。

    我想前日國公墜馬之時,若非二公陰靈相救,必被擒捉。

    縱使月仙公主有歸順之意,不至加害,然我等體面何在?二公顯聖之力,所全不小,不可不使天子知之。

    ”因即具疏奏聞其事,并将丁士升開河盡瘁,與董濟陰助河工之事,一一奏聞。

    天子降旨,追贈丁士升為工部郎中,董濟為太常寺寺丞,立廟河幹,春秋緻祭。

    正是: 既為生交效肝膽,更于死友竭情。

     過了幾日,天子有诏訪求山林隐逸之士,命諸輔臣各舉所知。

    那時楊士奇已告老回籍,莊文靖入閣辦事。

    董聞便對莊文靖說,舉薦計高、金畹二人文才可用。

    天子準奏,召二人入京。

    計高應召而來,诏拜翰林院編修。

    金畹卻不願出仕,堅辭不赴召。

    董聞知其志不可強,因于奏封之時,婉轉奏道:“上有堯舜,下有巢由。

    金畹既抱林泉之癖,朝廷宜成其志,不必強之出仕。

    ”天子聽了,遂不複召之。

    一時間者都道金畹人品之高,比楊士奇更覺高一步。

    有無名子題詩一首,慨歎雲: “竹君子兮松大夫,問有調-手段無? 若使梅花終隐逸,高風更比二楊殊。

    ” 不說金畹不肯赴京。

    且說董聞出外日久,思念父母,上疏告假省親。

    天子準與休沐一年,馳驿還鄉。

    董聞辭了朝,别了莊文靖、計高二人,并同僚各官,起身出京。

    馬前打着兩面金宇牌,上書“欽假”、“省親”,所遇之處,官府迎送趨承,自不必說。

    及回家中,恰值父親董起麟、母親郝氏六十雙壽,賀者填門,十分熱鬧。

    此時本府同知虞龍池已升了本府太守,親到門來拜賀。

    總兵餘建勳與守備衛人豹也來祝壽。

    常奇在山東聞知,特遣習風送禮來稱祝。

    徐國公也差沙伏虎來送禮。

    董家大排筵宴,款待賀客。

    習風與沙伏虎飲酒中間,說起董聞辭婚的高義。

    原來此事董聞與常奇密書往來,隻有習風知之,沙伏虎是國公親随家将,故亦知其事,其餘更沒外人知道。

    董聞回家,并不曾言及。

    今因二人說起,家中的人方才曉得。

    淑姿因對董聞說道:“貴易交,富易妻,人之常情。

    相公獨能矢義如此,可敬可羨。

    ”董聞道:“你當初既能守志,我今日何忍負心?”淑姿道:“相公歸家之後,為何并不提起?”董聞道:“今公主已為國公夫人,我若說起這話,于國公面上不好意思。

    ”淑姿點頭道是。

    董聞因分付家中,把這話隐過,不可宣揚。

    習風與沙伏虎告别之時,董聞囑付道:“辭婚一事,隻好你知我知,今後切莫再言,當為國公隐諱。

    ”習風與沙伏虎聞言,爽然自失,悚然歎服,一發敬重董聞為不可及。

    正是: 假清惟恐人不知,真清惟恐人知道。

     從來假清與真清,一好名兮一不好。

     當下董家賓客滿堂,往來不絕,隻有金畹足迹不肯輕至。

    董聞愈服其高雅,因常到他家拜望。

    情禮交至,并不敢自恃富貴,簡慢舊友。

    有時敦請他到家中相叙。

    一日叙談間,董聞說起:舍妹彩姑,年已及笄,家君欲擇一快婿,未知先生意中可有其人否?金畹沉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