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九卷 竭心力臣忠感鬼神 焚契券友義動官長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一生一死識交情,友義臣忠真弟兄。
貫日忠魂天意格,于霄意氣衆心傾。
話說丁推官把官印交與新官,正欲回署,卻又有一件公事輪到他身上來。
你道何事?原來儀封縣界中河道淤塞已久,及當流。
巡撫馮景,與按院卞正酌定開河事宜,合流上聞,一向候部議定奪,今該部複準,着該府按支庫銀若幹兩,連選才幹屬員,專督開河,克期完工。
馮、卞二公奉了聖旨,特委丁推官星夜親臨儀封縣,監督河務,不得遲誤。
丁推官見是緊急公事,既奉憲委,不敢延遲,也不及回署,即從鄭州起馬,馳赴儀封縣,擇近河公館住下。
發現銀雇募民夫,克日同工。
此時正值七月中旬,天氣尚炎熱。
丁推官不辭勞苦,每日到河邊監督,并踏勘舊河故道。
或遇泥沙堆積之處,轎馬難行,即徒步往來,那些民夫因上官如此勤勞,無不努力向前。
丁推官見民夫中有老弱的,勉強挑泥掘土,甚是憔悴,心生憐憫,設起一法來。
每十個精壯民夫,撥兩個老弱的炊茶煮飯,擔送供給,免其做工。
自此,老弱的既不苦役,精壯的又省了炊煮工夫,得以并力工作,衆甚便之。
正是: 饑者得食勞者息,老弱不做溝中瘠。
丁公善把人丁用,于民全賴君子力。
丁推官設法既妙,一日便有兩日工程,不半月間,開過多少河道。
凡遇河道上或有房屋,或有墳墓相礙的,丁推官相度地勢,苟可通融,便行回過去,更不拆屋壤墳,正不知保全了多少。
衆人無不稱功頌德。
忽一日,開到一個去處,見一所墳茔,正與河道相近。
丁推官喚土人來問道:“這是誰家的-墓?将來河道通了,這-墓便沿着河岸,難免河流沖激。
可叫他家移進幾步改葬方好。
”土人禀道:“這是絕嗣的-墓,沒有後人的,隻索由它罷。
”話猶未了,隻見民夫中走出一人,跪下禀道:“小人就是看守這墳的墳丁-中之人,姓董名濟。
他雖沒後嗣,卻是本府鄉紳董博士老爺的同宗兄弟。
董爺當初曾問本縣請給告示,張挂墳門,禁約閑人蚤擾。
又着小人與他看管這-墓的。
”丁推官聽罷,想道:“我常聽得董年兄稱感他亡故宗兄董濟的恩德。
今看董年兄面上,何忍坐視?”便分付衆民夫一齊動手,将-墓發開,把董濟靈柩移進數丈地面,另擇高原安葬,依舊堆高了-土,立石表記,給告示禁護。
過了一日,又開到一處,泥土甚松。
椿木都立不住。
丁推官看了,道:“将來河流沖突,渠堤須要極堅,還愁木椿不能支撐。
況連木椿也立不住。
如何是好?”沉吟無計,看看天色已暮,隻是歇了工作,且待明日再作計議。
當夜,丁推官睡在公館中,心懷憂慮,展轉不寐。
至二更時分,屍聽得床前腳步響。
丁推官爬起身來,揭帳看時,見一個人峨冠博帶立在床前,說道:“上帝憐我生前好義,封為此間土神,前日多蒙遷葬骸骨,無以為報,明日當助一臂之力,以酬明德。
”丁推官正要問其姓名,那人轉身便走。
卻見他背後跟着一個青衣童子,手中提一盞紗燈,那紗燈上大書一個“董”字。
丁推官待欲送他,猛然驚醒,卻是南柯一夢,心中甚是驚異。
至次早,再往昨日松泥的所在去看,隻見衆民失紛紛攘攘的來告道:“昨日立椿之處,沿岸一帶松泥,約計有四十餘丈,椿都立不牢。
今早松泥突然都變實了,所立椿木,俱堅固牢硬,搖捍不動,好生奇怪。
”丁推官聽說,又驚又喜,即親往踏勘。
果見泥土忽變,如有神助。
因想起昨夜之夢,知是董濟陰靈助我,便令衙役速備香椿祭禮,親至董濟-前禱謝,許于河工畢後,立廟祭祀。
一面便把遷葬董濟與顯靈助工之事寫書報與董聞知道。
又過了幾日,丁推官正催趱民夫上工,忽有衙役來禀道:“兩日百姓應募者多,民夫日增,需用鍋,镬、碗碟等物,一時支應不來,乞發官票,向附近民家借用。
”丁推官道:“使不得。
若如此,是蚤擾民間了。
”衙役道:“這日用所需之物,遲不得一日兩日的。
若非借用,恐一時備辦不及。
”丁椎官正在躊躇,卻聽得前面衆民夫齊聲發喊,都道:“奇怪!”丁推官問有何怪事?衆人禀道:“河底下掘出一隻大船來。
”丁推官道:“此必是當初覆沒的,其中若有死人骸骨,可取來埋葬好了。
”衆人道:“船中并沒什骸骨,卻有無數瓷瓦碗碟,并許多鐵鍋、鐵镬在内。
”丁推官大喜,以手加額道:“此天助我成功也!”便令衆民夫快将船中所有碗、碟、鍋,镬盡數都搬上岸來,分給充用。
枯船木料,又可當柴薪。
真個天賜其便。
有詩為證: 前代開河多役民,今日開河也役民。
前代役民民苦役,今日役民也便民。
昔日開河曾遇鬼,今人開河亦遇鬼。
昔日遇鬼鬼降災,今人遇鬼鬼作美。
金刀昔贈麻叔謀,丁公卻得大木舟。
一兇一吉相懸絕,小人獲咎君子吉。
丁推官得鬼神之助,河工漸次告成。
誰想河工便垂成了,他身子卻中了暑氣,又受了些勞苦
貫日忠魂天意格,于霄意氣衆心傾。
話說丁推官把官印交與新官,正欲回署,卻又有一件公事輪到他身上來。
你道何事?原來儀封縣界中河道淤塞已久,及當流。
巡撫馮景,與按院卞正酌定開河事宜,合流上聞,一向候部議定奪,今該部複準,着該府按支庫銀若幹兩,連選才幹屬員,專督開河,克期完工。
馮、卞二公奉了聖旨,特委丁推官星夜親臨儀封縣,監督河務,不得遲誤。
丁推官見是緊急公事,既奉憲委,不敢延遲,也不及回署,即從鄭州起馬,馳赴儀封縣,擇近河公館住下。
發現銀雇募民夫,克日同工。
此時正值七月中旬,天氣尚炎熱。
丁推官不辭勞苦,每日到河邊監督,并踏勘舊河故道。
或遇泥沙堆積之處,轎馬難行,即徒步往來,那些民夫因上官如此勤勞,無不努力向前。
丁推官見民夫中有老弱的,勉強挑泥掘土,甚是憔悴,心生憐憫,設起一法來。
每十個精壯民夫,撥兩個老弱的炊茶煮飯,擔送供給,免其做工。
自此,老弱的既不苦役,精壯的又省了炊煮工夫,得以并力工作,衆甚便之。
正是: 饑者得食勞者息,老弱不做溝中瘠。
丁公善把人丁用,于民全賴君子力。
丁推官設法既妙,一日便有兩日工程,不半月間,開過多少河道。
凡遇河道上或有房屋,或有墳墓相礙的,丁推官相度地勢,苟可通融,便行回過去,更不拆屋壤墳,正不知保全了多少。
衆人無不稱功頌德。
忽一日,開到一個去處,見一所墳茔,正與河道相近。
丁推官喚土人來問道:“這是誰家的-墓?将來河道通了,這-墓便沿着河岸,難免河流沖激。
可叫他家移進幾步改葬方好。
”土人禀道:“這是絕嗣的-墓,沒有後人的,隻索由它罷。
”話猶未了,隻見民夫中走出一人,跪下禀道:“小人就是看守這墳的墳丁-中之人,姓董名濟。
他雖沒後嗣,卻是本府鄉紳董博士老爺的同宗兄弟。
董爺當初曾問本縣請給告示,張挂墳門,禁約閑人蚤擾。
又着小人與他看管這-墓的。
”丁推官聽罷,想道:“我常聽得董年兄稱感他亡故宗兄董濟的恩德。
今看董年兄面上,何忍坐視?”便分付衆民夫一齊動手,将-墓發開,把董濟靈柩移進數丈地面,另擇高原安葬,依舊堆高了-土,立石表記,給告示禁護。
過了一日,又開到一處,泥土甚松。
椿木都立不住。
丁推官看了,道:“将來河流沖突,渠堤須要極堅,還愁木椿不能支撐。
況連木椿也立不住。
如何是好?”沉吟無計,看看天色已暮,隻是歇了工作,且待明日再作計議。
當夜,丁推官睡在公館中,心懷憂慮,展轉不寐。
至二更時分,屍聽得床前腳步響。
丁推官爬起身來,揭帳看時,見一個人峨冠博帶立在床前,說道:“上帝憐我生前好義,封為此間土神,前日多蒙遷葬骸骨,無以為報,明日當助一臂之力,以酬明德。
”丁推官正要問其姓名,那人轉身便走。
卻見他背後跟着一個青衣童子,手中提一盞紗燈,那紗燈上大書一個“董”字。
丁推官待欲送他,猛然驚醒,卻是南柯一夢,心中甚是驚異。
至次早,再往昨日松泥的所在去看,隻見衆民失紛紛攘攘的來告道:“昨日立椿之處,沿岸一帶松泥,約計有四十餘丈,椿都立不牢。
今早松泥突然都變實了,所立椿木,俱堅固牢硬,搖捍不動,好生奇怪。
”丁推官聽說,又驚又喜,即親往踏勘。
果見泥土忽變,如有神助。
因想起昨夜之夢,知是董濟陰靈助我,便令衙役速備香椿祭禮,親至董濟-前禱謝,許于河工畢後,立廟祭祀。
一面便把遷葬董濟與顯靈助工之事寫書報與董聞知道。
又過了幾日,丁推官正催趱民夫上工,忽有衙役來禀道:“兩日百姓應募者多,民夫日增,需用鍋,镬、碗碟等物,一時支應不來,乞發官票,向附近民家借用。
”丁推官道:“使不得。
若如此,是蚤擾民間了。
”衙役道:“這日用所需之物,遲不得一日兩日的。
若非借用,恐一時備辦不及。
”丁椎官正在躊躇,卻聽得前面衆民夫齊聲發喊,都道:“奇怪!”丁推官問有何怪事?衆人禀道:“河底下掘出一隻大船來。
”丁推官道:“此必是當初覆沒的,其中若有死人骸骨,可取來埋葬好了。
”衆人道:“船中并沒什骸骨,卻有無數瓷瓦碗碟,并許多鐵鍋、鐵镬在内。
”丁推官大喜,以手加額道:“此天助我成功也!”便令衆民夫快将船中所有碗、碟、鍋,镬盡數都搬上岸來,分給充用。
枯船木料,又可當柴薪。
真個天賜其便。
有詩為證: 前代開河多役民,今日開河也役民。
前代役民民苦役,今日役民也便民。
昔日開河曾遇鬼,今人開河亦遇鬼。
昔日遇鬼鬼降災,今人遇鬼鬼作美。
金刀昔贈麻叔謀,丁公卻得大木舟。
一兇一吉相懸絕,小人獲咎君子吉。
丁推官得鬼神之助,河工漸次告成。
誰想河工便垂成了,他身子卻中了暑氣,又受了些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