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集卷第十四

關燈
竺道爽撽太山文釋智靜撽魔文釋寶林破魔露布文釋僧祐弘明論後序。

     竺道爽撽太山文 沙門竺道爽。

    敢告太山東嶽神府及都錄使者。

    蓋玄元創判二儀始分。

    上置璇玑則助之以三光。

    下設後土則鎮之以五嶽。

    陰陽布化于八方。

    萬物誕生于其中。

    是以太山據青龍之域。

    衡霍處諸陽之儀。

    華陽顯零班之境。

    恒茷列幽武之賓。

    嵩峙皇川之中。

    鎮四渎之所墳。

    此皆禀氣運實無邪之穢。

    神道自然崇正不僞。

    因天之覆順地之載。

    敦樸方直澹然玄淨。

    進道四運之端。

    退履五教之精。

    内韬通微之資。

    外朗道德之明。

    上達虛無下育蒼生。

    含德潛通無遐不徹。

    遊步九崖翺翔玄阙。

    故能形無正始呼吸陰陽。

    握攬乾坤推步八荒。

    夫東嶽者。

    龍春之初清陽之氣。

    育動萌生王父之位。

    南箕北鬥中星九天。

    東王西母無極先君。

    乘氣鳳翔去此幽玄。

    澄于太素不在人間。

    蕩消衆穢其道自然。

    而何妖祥之鬼魍魉之精。

    假東嶽之道。

    托山居之靈。

    因遊魂之狂詐。

    惑俗人之愚情。

    雕匠神典僞立神形。

    本無所記末無所經。

    外有害生之毒氣。

    内則百鬼之流行。

    晝則谷飯成其勢。

    夜則衆邪處其庭。

    此皆狼蛇之群鬼。

    枭蟒之虛聲。

    自三皇創基傳載于今。

    曆代所崇未睹斯響也。

    故零征記曰。

    夫神正者則潛曜幽昧。

    上騰高象下戲玄阙。

    逍遙雲影龍翔八極。

    風興雨施化若雷電。

    行廚不設百味自然。

    含慈秉素澤潤蒼生。

    恩過二養惠若朝陽。

    應天而食不害衆命。

    此乃靈翔之妙節。

    清虛之神道。

    若神不正者則幹于萬物。

    因時托響傳惑俗聽。

    成祅散樸激動人心。

    傾财極殺斷截衆命。

    枉害中年俎其骨肉。

    精神離迸痛傷元氣。

    東嶽之神豈此之謂也。

    故枕中誡曰。

    含氣蠢蠕百蟲勿嬰。

    無食鳥卵中有神靈。

    天元受命地庭有形。

    祖禀二儀焉可害生。

    此皆逆理違道本經。

    群民含慈順天不殺。

    況害豬羊而飲其血。

    以此推之。

    其非神也。

     又五嶽真神則精之候。

    上法琁玑下承乾坤。

    禀道清虛無音無響。

    敬之不以歡。

    慢之不以戚。

    千譽萬毀神無增損。

    而汝矯稱假托生人因虛動氣殺害在口。

    順之則賜恩。

    違之則有禍。

    進退谄僞永無賢軌。

    毀辱真神。

    非其道也。

    故黃羅子經玄中記曰。

    夫自稱山嶽神者必是蟒蛇。

    自稱江海神者必是鼋鼍魚鼈。

    自稱天地父母神者必是貓狸野獸。

    自稱将軍神者必是熊罴虎豹。

    自稱仕人神者必是猿猴[狂-王+加]玃。

    自稱宅舍神者必是犬羊豬犢。

    門戶井窖破器之屬。

    鬼魅假形皆稱為神。

    驚恐萬姓。

    淫鬼之氣。

    此皆經之所載。

    傳之明驗也。

    自汝妖祥漸踰六載。

    招來四遠靡不響應。

    送疾而往者如小水歸海。

    獲死而還者哀呼盈路。

    重者先亡便雲算盡。

    輕者易降自稱其福。

    若使重患難濟則汝無恩。

    中容之疾非汝所救。

    二者無效。

    焉可奉事。

    乃令群民投心歸命。

    既無良醫善藥。

    非散發之能降。

    經旬曆月曾無影報。

    以此推之。

    有何證驗。

    又國大元桓王及封錫。

    六國之懿節。

    三台之輔光。

    贊皇家黎無慈悅。

    天禍謬加體嬰微疾。

    謂汝之隻能感靈德。

    故宣德信命詣汝神殿。

    獻薦三牲加贈珍異。

    若汝聖道通幹緻妙者。

    何不上啟九皇下咨後土。

    參集百靈顯彰妙術。

    使國良輔消疾獲安。

    既無響應。

    乃奄薨遐。

    驗此虛妄焉足奉哉。

     又昔太山石立社移神靈降象遐聲萬代。

    此則乾坤之所感。

    顯為時瑞。

    汝托稱其聖。

    既不能興雲緻雨以表神德。

    圖妖邪以損真道。

    正使汝能因盤動箸舉杯盡酒。

    猶為鬼幻。

    非為真正。

    況無其征有何神也。

    又太山者則閻羅王之統。

    其土幽昧與世異靈。

    都錄使者降同神行。

    定本命于皇記。

    察都籍于天曹。

    群惡無細不舍。

    纖善小而無遺。

    總集魂靈非生人應府矣。

    而何弊鬼詐稱斯旨。

    橫恣人間欺殆萬端。

    蓬林之樹烏鵲之野。

    翕動遠近列于祠典。

    聚會男女樹俗之心。

    穢氣外釁枭聲遠布。

    毒鐘王境為害滋甚。

    夫雲霧蔽天群邪翳正。

    自汝妖異多所傷害。

    吾雖末流備階三服。

    每覽經傳而睹斯孽。

    推古驗今。

    邪不處正。

    吾将蕩穢光揚聖道。

    告到嚴鈎魅黨還遊冢墓。

    餐果飲泉足生之路。

    既令群民絕傾财之困。

    鳥獸無羅網之卒。

    若複顧戀望餐不去者。

    吾将宣集毗沙神王和羅子等。

    授以金剛屯真師勇武秋霜陵動三千威猛難當。

    曜戈明劍拟則摧山。

    降龍伏魔靡不稽颡。

    汝是小鬼敢觸三光。

    鹄毛入炭魚行镬湯。

    傾江滅火朝露見陽。

    吾念仁慈愍汝所行。

    占此危殆慮即傷心。

    速在吾前複汝本形。

    長歸萬裡滄浪海邊。

    勿複稽留。

    明順奉行。

     檄魔文(釋智靜) 釋智靜。

    頓首頓首明将軍輪下。

    相與玄塗殊津人天一統。

    宗師雖異三界大同。

    每規良會申展曩積。

    而标榜未冥所以緻隔。

    今法王禦世十方思順。

    靈網方申纮綱彌紐。

    大通有期高會在近。

    不任翹想并書喻意耳。

     夫時塞有通否終則泰。

    千聖相尋群師疊襲。

    昔我皇祖本原天王體化應符龍飛初域。

    仗權形以附萬邦。

    奮惠柯以覆六合。

    威蕩四邪掃清三有。

    方當抗宏綱于八區。

    緪靈網于宇宙。

    夷靜七荒甯一九土。

    而冥宗不吊真容凝靜。

    重明寝晖虛舟覆浪。

    故令蟻邪番興枭見暴起。

    噎染真塗塵惑清衆。

    虐鐘蒼生毒流萬劫。

    懷道有情異心同忿。

    我法王承運應期理亂。

    上承高胄下托群心。

    秉天旗以籠三千。

    握聖圖以隆大業。

    雲起四宮鸾翔天竺。

    降神迦維為時城塹。

    綏撫黎元善安卿士。

    獎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