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雖遭怨賊解身支節。
而能忍受都無瞋忿怨恨之心。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
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人來捶打诃罵。
是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克伽河沙可知數量。
我身過患難可得知。
謂無始來發起種種煩惱惡業違害理事。
諸佛賢聖共所诃毀。
今此人來捶打诃罵。
百分千分乃至邬波尼殺昙分未得其一。
如何緣此應生忿恚。
是菩薩摩诃薩觀如是義。
雖有人來捶打诃罵。
而能忍受都無瞋忿怨恨之心。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怨賊來劫奪财寶。
是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如是财寶本性皆空無所系屬。
如何緣此應生忿恚。
是菩薩摩诃薩觀如是義。
雖遭怨賊劫奪财寶。
而心都無瞋忿怨恨。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提。
應修其心令與地水火風空等。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與地水火風空等。
滿慈子言:若諸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大水大火大風虛空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地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地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水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水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水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水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火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火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火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火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風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風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風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風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虛空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虛空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虛空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虛空無所分别。
時舍利子便問具壽滿慈子言:虛空無為諸菩薩衆豈無為攝。
滿慈子言:非菩薩衆是無為攝。
然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令於境界無所分别堪修安忍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摩诃薩衆方便善巧觀察身心無性無礙與虛空等。
堪受種種刀杖等觸。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方便善巧。
依止般若波羅蜜多。
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假使恒時地獄猛火地獄刀杖及馀苦具逼迫其身。
亦能忍受其心平等無動無變。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堪受衆苦無動無變。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堪受衆苦無動無變。
即是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重苦觸時便作是念。
我從無始生死已來。
雖受身心猛利衆苦。
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況由此苦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今我身心所受衆苦。
既為利益諸有情故
雖遭怨賊解身支節。
而能忍受都無瞋忿怨恨之心。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
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有人來捶打诃罵。
是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克伽河沙可知數量。
我身過患難可得知。
謂無始來發起種種煩惱惡業違害理事。
諸佛賢聖共所诃毀。
今此人來捶打诃罵。
百分千分乃至邬波尼殺昙分未得其一。
如何緣此應生忿恚。
是菩薩摩诃薩觀如是義。
雖有人來捶打诃罵。
而能忍受都無瞋忿怨恨之心。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怨賊來劫奪财寶。
是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如是财寶本性皆空無所系屬。
如何緣此應生忿恚。
是菩薩摩诃薩觀如是義。
雖遭怨賊劫奪财寶。
而心都無瞋忿怨恨。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随所發起安忍之心。
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應知安忍波羅蜜多。
能一切時常不舍離提。
應修其心令與地水火風空等。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與地水火風空等。
滿慈子言:若諸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大水大火大風虛空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地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地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地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水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水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水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水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火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火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火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火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風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大風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
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大風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大風無所分别。
舍利子言:雲何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虛空無所分别。
滿慈子言:譬如虛空雖以可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高欣喜愛。
雖以非愛色香味觸擲置其中。
而都不生下慼憂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雖遇種種可愛所緣。
而不應生高欣喜愛。
雖遇種種不可愛緣。
而不應生下慼憂恚。
安忍淨信常現在前,猶如虛空平等而轉。
故說菩薩摩诃薩衆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修其心令如虛空無所分别。
時舍利子便問具壽滿慈子言:虛空無為諸菩薩衆豈無為攝。
滿慈子言:非菩薩衆是無為攝。
然諸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令於境界無所分别堪修安忍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摩诃薩衆方便善巧觀察身心無性無礙與虛空等。
堪受種種刀杖等觸。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方便善巧。
依止般若波羅蜜多。
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假使恒時地獄猛火地獄刀杖及馀苦具逼迫其身。
亦能忍受其心平等無動無變。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攝受般若波羅蜜多。
觀察身心與虛空等。
堪受衆苦無動無變。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堪受衆苦無動無變。
即是安忍波羅蜜多。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重苦觸時便作是念。
我從無始生死已來。
雖受身心猛利衆苦。
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況由此苦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今我身心所受衆苦。
既為利益諸有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