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吼等極吼。
爆極爆等極爆。
又令此界東湧西沒。
西湧東沒。
南湧北沒。
北湧南沒。
中湧邊沒。
邊湧中沒。
其地清淨光澤細軟。
生諸有情利益安樂。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地獄傍生鬼界。
及馀無暇險惡趣坑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此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憶宿祝歡喜踴躍。
同詣佛所。
以殷淨心。
頂禮佛足。
從此展轉。
周遍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以佛神力。
六種變動。
時彼世界諸惡趣等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彼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憶宿祝歡喜踴躍各於本界。
同詣佛所頂禮佛足。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及馀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
盲者能視。
聾者能聽。
啞者能言:狂者得念。
亂者得定。
貧者得富。
露者得衣。
饑者得食。
渴者得飲。
病者得除愈。
鬼者得端嚴。
形殘者得具足。
根缺者得圓滿。
迷悶者得醒悟。
疲頓者得安適。
時諸有情等心相向。
如父如母。
如兄如弟。
如姊如妹。
如友如親。
離邪語業命。
修正語業命。
離十惡業道。
修十善業道。
離惡尋思。
修善尋思。
離非梵行。
修正梵行。
好淨棄穢。
樂靜舍諠。
身意泰然。
忽生妙樂。
如修行者入第三定。
複有勝慧爾現前。
鹹作是思。
布施調伏安忍勇進寂靜谛觀。
遠離放逸。
修行梵行。
於諸有情。
慈悲喜舍。
不相撓亂。
豈不善哉!爾時世尊在師子座。
光明殊特。
威德巍危映蔽三千大千世界。
并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國土。
蘇迷盧山。
輪圍山等。
及馀一切龍神天宮。
乃至淨居。
皆悉不現。
如秋滿月晖英衆星。
如夏日輪光奪諸色。
如四大寶妙高山王。
臨照諸山威光迥出。
佛以神力。
現本色身。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悉睹見。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淨居諸天。
下至欲界。
四大王衆天。
及馀一切人非人等。
皆見如來處師子座。
威光顯曜如大金山。
歡喜踴躍。
歎未曾有。
各持種種無量天花。
香鬘塗香。
燒香末香。
衣服嬰珞寶幢幡蓋。
伎樂諸珍。
及無量種天青蓮花。
天赤蓮花。
天白蓮花。
天香蓮花。
天黃蓮花。
天紅蓮花。
天金錢樹花。
及天香葉。
并馀無量水陸生花。
持詣佛所。
奉散佛上。
以佛神力。
諸花鬘等。
旋轉上踴。
合成花台。
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垂天花蓋。
寶铎珠幡。
绮飾紛綸。
甚可愛樂。
時此佛土微妙莊嚴,猶如西方極樂世界。
佛光晖英三千大千物類。
虛空皆同金色。
十方各等克伽河沙諸佛世界。
亦複如是。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
南贍部洲。
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其中諸人。
佛神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鹹謂如來獨為說法。
如是四大王衆天。
三十三天。
夜摩天。
睹史多天。
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梵衆天。
梵輔天。
梵會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繁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亦以世尊神通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鹹謂如來獨為說法。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
熙怡微笑。
從其面門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佛土。
并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普見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馀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别。
時彼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馀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别。
爾時東方盡克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多寶。
佛号寶性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時現在彼。
安隐住持。
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
名曰普光。
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
心懷猶豫。
前詣佛所。
頂禮雙足。
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
從此西方。
盡克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堪忍。
佛号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今現在彼。
安隐住持。
将為菩薩摩诃薩衆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普光聞已,歡喜踴躍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得無礙解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神通自在。
住最後身紹尊位者,唯願慈悲哀愍垂許。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随汝意往。
即以千莖金色蓮花。
其花千葉衆寶莊嚴。
授普光菩薩而誨之言:汝持此花。
至釋迦牟尼佛所。
如我詞曰:寶性如來緻問無量。
少病少惱。
起居輕利。
氣力調和。
安樂住不。
世事可忍不。
衆生易度不。
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
汝至彼界。
應住正知。
觀彼佛土及諸大衆。
勿懷輕慢而自毀傷。
所以者何。
彼諸菩薩威德難及。
悲願熏心。
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時
爆極爆等極爆。
又令此界東湧西沒。
西湧東沒。
南湧北沒。
北湧南沒。
中湧邊沒。
邊湧中沒。
其地清淨光澤細軟。
生諸有情利益安樂。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地獄傍生鬼界。
及馀無暇險惡趣坑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此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憶宿祝歡喜踴躍。
同詣佛所。
以殷淨心。
頂禮佛足。
從此展轉。
周遍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以佛神力。
六種變動。
時彼世界諸惡趣等一切有情。
皆離苦難。
從彼舍命。
得生人中及六欲天。
皆憶宿祝歡喜踴躍各於本界。
同詣佛所頂禮佛足。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
及馀十方克伽沙等世界有情。
盲者能視。
聾者能聽。
啞者能言:狂者得念。
亂者得定。
貧者得富。
露者得衣。
饑者得食。
渴者得飲。
病者得除愈。
鬼者得端嚴。
形殘者得具足。
根缺者得圓滿。
迷悶者得醒悟。
疲頓者得安適。
時諸有情等心相向。
如父如母。
如兄如弟。
如姊如妹。
如友如親。
離邪語業命。
修正語業命。
離十惡業道。
修十善業道。
離惡尋思。
修善尋思。
離非梵行。
修正梵行。
好淨棄穢。
樂靜舍諠。
身意泰然。
忽生妙樂。
如修行者入第三定。
複有勝慧爾現前。
鹹作是思。
布施調伏安忍勇進寂靜谛觀。
遠離放逸。
修行梵行。
於諸有情。
慈悲喜舍。
不相撓亂。
豈不善哉!爾時世尊在師子座。
光明殊特。
威德巍危映蔽三千大千世界。
并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國土。
蘇迷盧山。
輪圍山等。
及馀一切龍神天宮。
乃至淨居。
皆悉不現。
如秋滿月晖英衆星。
如夏日輪光奪諸色。
如四大寶妙高山王。
臨照諸山威光迥出。
佛以神力。
現本色身。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悉睹見。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數淨居諸天。
下至欲界。
四大王衆天。
及馀一切人非人等。
皆見如來處師子座。
威光顯曜如大金山。
歡喜踴躍。
歎未曾有。
各持種種無量天花。
香鬘塗香。
燒香末香。
衣服嬰珞寶幢幡蓋。
伎樂諸珍。
及無量種天青蓮花。
天赤蓮花。
天白蓮花。
天香蓮花。
天黃蓮花。
天紅蓮花。
天金錢樹花。
及天香葉。
并馀無量水陸生花。
持詣佛所。
奉散佛上。
以佛神力。
諸花鬘等。
旋轉上踴。
合成花台。
量等三千大千世界。
垂天花蓋。
寶铎珠幡。
绮飾紛綸。
甚可愛樂。
時此佛土微妙莊嚴,猶如西方極樂世界。
佛光晖英三千大千物類。
虛空皆同金色。
十方各等克伽河沙諸佛世界。
亦複如是。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
南贍部洲。
東勝身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其中諸人。
佛神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鹹謂如來獨為說法。
如是四大王衆天。
三十三天。
夜摩天。
睹史多天。
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梵衆天。
梵輔天。
梵會天。
大梵天。
光天。
少光天。
無量光天。
極光淨天。
淨天。
少淨天。
無量淨天。
遍淨天。
廣天。
少廣天。
無量廣天。
廣果天。
無繁天。
無熱天。
善現天。
善見天。
色究竟天。
亦以世尊神通力故。
各各見佛正坐其前。
鹹謂如來獨為說法。
爾時世尊不起于座。
熙怡微笑。
從其面門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佛土。
并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時此三千大千佛土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普見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馀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别。
時彼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有情。
尋佛光明。
亦見此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衆會圍繞。
及馀一切有情無情品類差别。
爾時東方盡克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多寶。
佛号寶性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時現在彼。
安隐住持。
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有菩薩。
名曰普光。
見此大光大地變動及佛身相。
心懷猶豫。
前詣佛所。
頂禮雙足。
白言世尊,何因何緣而有此瑞。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
從此西方。
盡克伽沙等世界。
最後世界名曰堪忍。
佛号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禦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今現在彼。
安隐住持。
将為菩薩摩诃薩衆說大般若波羅蜜多。
彼佛神力故現斯瑞。
普光聞已,歡喜踴躍重白佛言:世尊,我今請往堪忍世界。
觀禮供養釋迦牟尼如來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得無礙解陀羅尼門三摩地門神通自在。
住最後身紹尊位者,唯願慈悲哀愍垂許。
時寶性佛。
告普光菩薩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時,随汝意往。
即以千莖金色蓮花。
其花千葉衆寶莊嚴。
授普光菩薩而誨之言:汝持此花。
至釋迦牟尼佛所。
如我詞曰:寶性如來緻問無量。
少病少惱。
起居輕利。
氣力調和。
安樂住不。
世事可忍不。
衆生易度不。
持此蓮花以寄世尊,而為佛事。
汝至彼界。
應住正知。
觀彼佛土及諸大衆。
勿懷輕慢而自毀傷。
所以者何。
彼諸菩薩威德難及。
悲願熏心。
以大因緣而生彼土。
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