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九

關燈
令彼聞已鬥诤心息。

    或為宣揚所有無明皆如幻化畢竟性空。

    畢竟空中無所诤競令彼聞已鬥诤心息。

    亦為宣揚所有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皆如幻化畢竟性空。

    畢竟空中無所诤競。

    令彼聞已鬥诤心息。

    或為宣揚所有欲界皆如幻化畢竟性空。

    畢竟空中無所诤競。

    令彼聞已鬥诤心息。

    亦為宣揚所有色界若無色界若無漏界皆如幻化畢竟性空。

    畢竟空中無所诤競。

    令彼聞已鬥诤心息。

    如是菩薩作是思惟。

    我證無上正等覺時。

    為諸有情說如是法。

    令其永滅一切鬥诤。

    其心平等猶若虛空。

    不相伺求種種瑕隙。

    由斯感得大士夫相所莊嚴身。

    一切有情見者歡喜互相饒益。

    乃至證得清淨涅槃。

    離諸戲論畢竟安樂。

     爾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菩薩聲聞二種安忍。

    應知何者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時滿慈子便謂具壽舍利子言:今以現事诘問尊者,随意為答。

    舍利子言:随意诘問我當為答。

    滿慈子言:世間铧鐵與贍部金。

    二種光彩應知何者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舍利子言:世間铧鐵所有光彩。

    難可方比贍部真金。

    謂贍部金所有光彩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滿慈子言:聲聞安忍如世铧鐵所有光彩。

    菩薩安忍如贍部金所有光彩。

    應知二種安忍勝劣差别之相。

    何以故?舍利子,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色蘊乃至識蘊。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色蘊乃至識蘊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眼處乃至意處。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眼處乃至意處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色處乃至法處。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色處乃至法處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眼界乃至意界。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眼界乃至意界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色界乃至法界。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色界乃至法界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眼識界乃至意識界。

    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眼觸乃至意觸。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眼觸乃至意觸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地界乃至識界。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地界乃至識界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聲聞乘人所有安忍。

    唯觀無明乃至老死。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知者見者之所引發。

    菩薩乘人所有安忍。

    亦觀無明乃至老死都無自性。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無增無減本來寂靜之所引發。

    是故菩薩所有安忍。

    廣大微妙清淨殊勝。

    過諸聲聞所有安忍。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怨賊來解身支節。

    是菩薩摩诃薩應作是念。

    克伽河沙可知數量。

    身之數量難可得知。

    若所解身若能解者,俱色攝故分數難知。

    所解身支分數極少。

    如何緣此應生忿恚。

    是菩薩摩诃薩觀如是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