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複由初得修道。
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複由上品修道。
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複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
由五根起無間定。
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
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複由初得修道。
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複由上品修道。
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複由增上修道。
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
如是一類補特伽羅。
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
由五根起無間定。
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能如實知。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由知此故。
得勝五根。
斷諸煩惱展轉證得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诃薩最初發心。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信根。
精進根。
及方便善巧。
故思受身增長善法。
是菩薩摩诃薩。
或生刹帝利大族。
或生婆羅門大族。
或生長者大族。
或生居士大族。
或生四大王衆天。
或生三十三天。
或生夜摩天。
或生睹史多天。
或生樂變化天。
或生他化自在天。
住如是處。
成熟有情。
随諸有情心所愛樂。
能施種種上妙樂具。
亦能嚴淨種種佛土。
亦以種種上妙供具。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世尊,不堕聲聞獨覺等地。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當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猶可退轉。
此菩薩摩诃薩。
已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诃薩。
未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已圓滿。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未圓滿。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已圓滿故。
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未圓滿故。
不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神通。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神通。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诃薩。
已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诃薩。
未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诃薩。
已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诃薩。
未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大願。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大願。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诃薩。
已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诃薩。
未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诃薩。
壽命無量。
此菩薩摩诃薩壽命有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刍僧無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刍僧有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有菩薩僧。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無菩薩僧。
此菩薩摩诃薩。
專修利他行。
此菩薩摩诃薩兼修自利行。
此菩薩摩诃薩。
有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诃薩。
無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诃薩。
為一生所系。
此菩薩摩诃薩。
為多生所系。
此菩薩摩诃薩。
已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诃薩。
未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诃薩。
已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诃薩。
未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诃薩。
無魔來堯。
此菩薩摩诃薩。
有魔來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爾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
得淨佛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菩提心無間。
入金剛喻定。
得一切相智。
成就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爾時成就無障無礙解脫佛眼。
諸菩薩摩诃薩。
由得如是清淨佛眼。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
無所不見。
無所不聞。
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
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佛眼。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要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總攝一切清淨善法。
謂聲聞善法。
獨覺善法。
菩薩善法。
如來善法。
舍利子,若正問言: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應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善法。
生母。
養母。
能生能養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五眼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勝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
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複由初得修道。
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複由上品修道。
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複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
由五根起無間定。
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
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複由初得修道。
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複由上品修道。
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複由增上修道。
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
如是一類補特伽羅。
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
由五根起無間定。
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
由解脫智見能如實知。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由知此故。
得勝五根。
斷諸煩惱展轉證得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诃薩最初發心。
修行布施波羅蜜多。
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成就信根。
精進根。
及方便善巧。
故思受身增長善法。
是菩薩摩诃薩。
或生刹帝利大族。
或生婆羅門大族。
或生長者大族。
或生居士大族。
或生四大王衆天。
或生三十三天。
或生夜摩天。
或生睹史多天。
或生樂變化天。
或生他化自在天。
住如是處。
成熟有情。
随諸有情心所愛樂。
能施種種上妙樂具。
亦能嚴淨種種佛土。
亦以種種上妙供具。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諸佛世尊,不堕聲聞獨覺等地。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當得受記。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此菩薩摩诃薩。
於無上正等菩提猶可退轉。
此菩薩摩诃薩。
已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诃薩。
未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已圓滿。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未圓滿。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已圓滿故。
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菩薩摩诃薩。
神通未圓滿故。
不能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供養恭敬尊重贊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诃薩衆。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神通。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神通。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诃薩。
已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诃薩。
未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诃薩。
已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诃薩。
未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大願。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大願。
此菩薩摩诃薩。
已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诃薩。
未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诃薩。
已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诃薩。
未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诃薩。
壽命無量。
此菩薩摩诃薩壽命有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刍僧無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刍僧有量。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有菩薩僧。
此菩薩摩诃薩。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無菩薩僧。
此菩薩摩诃薩。
專修利他行。
此菩薩摩诃薩兼修自利行。
此菩薩摩诃薩。
有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诃薩。
無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诃薩。
為一生所系。
此菩薩摩诃薩。
為多生所系。
此菩薩摩诃薩。
已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诃薩。
未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诃薩。
已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诃薩。
未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诃薩。
無魔來堯。
此菩薩摩诃薩。
有魔來堯。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法眼。
爾時舍利子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摩诃薩。
得淨佛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菩提心無間。
入金剛喻定。
得一切相智。
成就佛十力。
四無所畏。
四無礙解。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爾時成就無障無礙解脫佛眼。
諸菩薩摩诃薩。
由得如是清淨佛眼。
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
無所不見。
無所不聞。
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
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得淨佛眼。
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
要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
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種波羅蜜多。
總攝一切清淨善法。
謂聲聞善法。
獨覺善法。
菩薩善法。
如來善法。
舍利子,若正問言: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應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善法。
生母。
養母。
能生能養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五眼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勝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
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
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诃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
定得無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