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九十四

關燈
性及求斷慢。

    聞甚深法不能測量。

    恐失所求便生怖畏。

    複次慶喜。

    若有於慢不得不見無恃無執。

    彼於諸法無恐無怖。

    複次慶喜。

    如來不為增上慢者說如是法。

    故彼無容於此恐怖。

    諸有為欲斷增上慢勤修行者,聞如是法能正了知亦無恐怖。

    複次慶喜。

    增上慢名當知顯示增益勝法。

    若有現行增上慢者,彼必現行增益勝法。

    以行增益非平等行彼設樂行平等行者,於此深法心懷猶豫不生恐怖亦不信受。

    複次慶喜。

    若於平等不平等中俱無所得。

    若於平等不平等中俱無所恃。

    若於平等不平等中俱無所執。

    彼於諸法不驚不恐不怖不畏。

    複次慶喜。

    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行處。

    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境界。

    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所了。

    超過一切愚夫異生所行所攝所覺事故。

    諸有趣向聲聞乘者,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

    諸有趣向獨覺乘者,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

    諸有趣向菩薩乘者,若行有相遠離善友惡友所攝。

    彼於如是無染著法。

    亦不能行非彼境故。

    慶喜當知。

    唯除見谛求大菩提聲聞乘等及菩薩乘善友所攝。

    於此深法能生信解。

    於此深法能随順行。

    於此深法能深證會。

    複次慶喜。

    若諸菩薩遠離衆相安住無相行無差别。

    於甚深法畢竟出離種種疑網分别執著。

    随其所欲皆能成辦。

    於心菩提俱無所得。

    於諸法性無差别解。

    亦複不起差别之行。

    随有所趣皆能悟入。

    彼於如是甚深法門。

    皆能受持心無疑惑。

    所以者何。

    彼於諸法皆随順住無所違逆。

    若有於法起彼彼問。

    皆能随順作彼彼答。

    和會此彼令不相違。

    佛為彼故說此深法。

     爾時佛告具壽慶喜。

    汝應受持舍利子說彼如是說與我無異。

    慶喜當知。

    增上慢者於此法教不能悟入。

    以非彼境非彼地故。

    慶喜當知。

    如是法教順諸法性順佛菩提。

    於佛菩提能為助伴。

    下劣信解諸有情類。

    於此甚深廣大佛法。

    心不悟入不能受行。

    慶喜當知。

    下劣信解增上慢者,於佛菩提及甚深法違逆而祝諸有所為随增上慢。

    不能信受此甚深法。

    慶喜當知。

    今此衆會最勝清淨遠離雜染。

    曾多佛所發弘誓願。

    種植無量殊勝善根。

    奉事無邊過去諸佛。

    於甚深法久生信解。

    於甚深行已熟修行。

    故今如來應正等覺。

    委信此衆無所猜疑。

    所說法門皆悉明了。

    無所護惜為說法要。

    慶喜當知。

    今此衆會堅固清淨。

    無如瓦礫鹹鹵等者,已曾供養多百千佛。

    於諸佛法堅固安祝慶喜當知。

    如瓦礫者即是愚夫異生增語。

    於甚深法無容納義。

    鹹鹵等者當知顯示諸增上慢有情增語。

    不能生長甚深行故。

    慶喜當知。

    今此衆會離增上慢廣大善根之所集起是深法器。

     複次慶喜。

    譬如無熱大池龍王有因緣故生大歡喜。

    於自宮中受五欲樂。

    以歡喜故複於自宮降澍大雨具八功德。

    時彼諸子各往自宮亦複歡娛受五欲樂。

    和合遊戲降大甘雨。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

    為諸衆會降大法雨。

    時有無量長子菩薩摩诃薩衆聞已結集。

    或即於此堪忍界中。

    對自如來應正等覺。

    為諸衆會雨大法雨。

    或往彼彼自佛土中。

    對諸如來應正等覺。

    各於自衆雨大法雨。

    複次慶喜。

    如海龍王有時歡悅。

    於自宮内降澍大雨。

    宮中所有舊住諸龍。

    随所降澍皆歡喜受。

    於此大雨善知分齊。

    彼諸龍子亦各歡悅。

    堪受父王所降大雨。

    所以者何。

    有馀龍等於所降雨不知分齊。

    亦複不能歡喜忍受。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

    處大衆會雨深法寶。

    有佛長子大菩薩衆。

    久植無量殊勝善根。

    甚深法門之所生長。

    成就種種廣大意樂。

    堪受如來大法門雨。

    聞已歡喜善知分齊。

    為此義故今者如來清淨衆中大師子吼。

    雨大法雨作大饒益。

    複次慶喜。

    如轉輪王多有諸子。

    母族清淨形貌端嚴。

    其王有時多集寶藏。

    總命諸子分布與之。

    其心都無诳惑偏黨。

    時諸王子既獲衆珍。

    倍於父王深生敬愛。

    各作是念。

    我等今者審知父王與我同利。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

    是大法主為大法王。

    自然召集諸佛真子。

    以大法藏分布與之。

    其心都無诳惑偏黨。

    時諸佛子既獲妙法。

    倍於如來深生敬愛。

    各作是念。

    我等今者審知如來與我同利。

    我等今應熾然精進。

    紹隆佛種令不斷絕。

     複次慶喜。

    如是法寶微妙甚深。

    非馀有情所能信受。

    劣信解者,增上慢者,行惡見者,行有相者,行有所得者,我慢所壞者,為貪瞋癡所摧伏者,越路行者,諸如是等名馀有情。

    於此法門不能信受。

    慶喜當知。

    下劣信解諸有情類。

    不能敬愛輪王财寶。

    要輪王子方生敬愛。

    慶喜當知。

    貧窮下劣諸有情類。

    豈貪輪王所有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将寶。

    及馀種種上妙衣服。

    末尼真珠金銀珊瑚吠琉璃等多價财寶。

    彼貧窮人設遇獲得。

    自懷慚恥不能受用。

    設複轉賣不知價直。

    所索至微随酬便與。

    或由於寶無鑒别故。

    心便厭賤而棄舍之。

    慶喜當知。

    彼貧窮者非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