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李晉王閱兵試箭
關燈
小
中
大
既如此,難以全免。
”随令拿下,重打四十皮鞭。
晉王怒氣略息,康君利羞慚滿面而退。
是此康君利積恨于懷,每日生嫉妒,有害存孝之意。
晉王叫衆将來試,隻見綠袍隊中一将,奮武而出,衆視之,乃副将夏日新也,遂驟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紅心,金鼓齊鳴。
日新呼曰:“快取袍印過來!”晉王曰:“隻此一箭,未足以當此職。
”紅袍隊中一将,飛馬出曰:“看我射來,顯汝二人手段。
”拽滿雕弓,連射三箭,隻有一箭中紅心。
衆皆喝彩,乃四太保李從信也。
從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鋒印。
”晉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從信默默無言。
紅袍隊中一将出曰:“你二人射中紅心,豈足為奇?看我連射三箭來。
”乃大太保李嗣源也。
飛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紅心。
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卻二箭,合得此印與袍。
” 言未絕,紅袍隊中一将,飛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紅心。
”但見那人: 虎皮磕腦豹皮裈,襯甲衣籠細織金, 手内燕檛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又有詩雲: 蜀錦鞍鞯寶镫光,五明駿馬玉玎珰,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攢箭羽長, 紅錦袍明金孔雀,綠配鞓帶束紫鴛鴦, 參差半露黃金甲,手執銀絲鐵杆槍。
其人乃李存孝也。
驟馬到界口,扭回身,連射三箭,皆中紅心,衆人喝彩。
存孝厲聲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紅心,先鋒定矣!看我單取錦袍,以示英雄。
”拈弓搭箭,徑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斷柳梢,錦袍墜下,存孝飛馬取錦袍披于身上,往來馳驟一遭,下馬對晉王面前拜謝。
晉王遂令存孝為先鋒,設酒相慶。
忽報轅門外有一支兵來索戰,存孝曰:“父王且留杯中酒,待兒去拿一将來才飲。
”言畢,飛身上馬出營,大叫:“來将何人?”二人答曰:“吾乃飛虎山大将安休休、薛阿檀是也!”存孝更不答話,拍馬向前,二将一齊迎敵,被存孝大喝一聲,把二将活擒過來,勒馬回營,其時酒尚未寒。
晉王大喜,即使二将歸存孝帳下,存孝與之結為兄弟,折箭為盟,永相救援。
卻說晉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軍情緊急,不敢久停。
晉王傳令,拔寨起程,一聲炮響,大隊軍馬離子飛虎山,望中原進發,日行夜宿,不覺已到大潼城。
哨馬報說,大潼鎮守官李友金領衆迎接。
晉王入城,吩咐軍馬安下,友金至府相見,各叙禮畢,友金稱晉王為皇兄,晉王呼友金為禦弟。
友金大設筵席,款待晉王及諸将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謂晉王曰:“皇兄上長安,乞帶小弟,領本部人馬,一同去破巢如何?”晉王曰:“朝廷曾有旨取爾否?”友金曰:“并無。
” 晉王曰:“既無聖旨,吾豈敢擅自帶爾去?”友金曰:“吾既不去,願令大将兩員領軍二萬,相助皇兄可否?”晉王允諾,并問:“二将是誰?”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 友金遂令二将見王叩頭。
晉王辭别友金,傳令催軍趱行,望河中府進發。
行不二日,哨馬報說,前近石嶺關。
晉王傳令,安營歇息,準備次日打關。
欲知攻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有詩題石嶺關曰: 一派巉岩萬仞山,天然險峻建雄關, 俯觀平地果何遠,仰望雲霄去不難, 車馬驅馳須按步,雁鴻飛度怕重還。
由來多少英雄漢,到此應教膽戰寒。
”随令拿下,重打四十皮鞭。
晉王怒氣略息,康君利羞慚滿面而退。
是此康君利積恨于懷,每日生嫉妒,有害存孝之意。
晉王叫衆将來試,隻見綠袍隊中一将,奮武而出,衆視之,乃副将夏日新也,遂驟馬持弓,看垛一遭,第二番一箭正中紅心,金鼓齊鳴。
日新呼曰:“快取袍印過來!”晉王曰:“隻此一箭,未足以當此職。
”紅袍隊中一将,飛馬出曰:“看我射來,顯汝二人手段。
”拽滿雕弓,連射三箭,隻有一箭中紅心。
衆皆喝彩,乃四太保李從信也。
從信曰:“吾中一箭,不得此袍,合得先鋒印。
”晉王曰:“吾有言在先,汝何犯令耶?”從信默默無言。
紅袍隊中一将出曰:“你二人射中紅心,豈足為奇?看我連射三箭來。
”乃大太保李嗣源也。
飛馬翻身,背射三箭,二中紅心。
嗣源曰:“吾翻身背射,中卻二箭,合得此印與袍。
” 言未絕,紅袍隊中一将,飛馬出曰:“汝翻身背射奇,看我射紅心。
”但見那人: 虎皮磕腦豹皮裈,襯甲衣籠細織金, 手内燕檛光閃閃,腰間利劍冷森森。
又有詩雲: 蜀錦鞍鞯寶镫光,五明駿馬玉玎珰, 虎筋弦扣雕弓硬,燕尾梢攢箭羽長, 紅錦袍明金孔雀,綠配鞓帶束紫鴛鴦, 參差半露黃金甲,手執銀絲鐵杆槍。
其人乃李存孝也。
驟馬到界口,扭回身,連射三箭,皆中紅心,衆人喝彩。
存孝厲聲大呼曰:“吾今三箭皆中紅心,先鋒定矣!看我單取錦袍,以示英雄。
”拈弓搭箭,徑往柳梢射之,一箭射斷柳梢,錦袍墜下,存孝飛馬取錦袍披于身上,往來馳驟一遭,下馬對晉王面前拜謝。
晉王遂令存孝為先鋒,設酒相慶。
忽報轅門外有一支兵來索戰,存孝曰:“父王且留杯中酒,待兒去拿一将來才飲。
”言畢,飛身上馬出營,大叫:“來将何人?”二人答曰:“吾乃飛虎山大将安休休、薛阿檀是也!”存孝更不答話,拍馬向前,二将一齊迎敵,被存孝大喝一聲,把二将活擒過來,勒馬回營,其時酒尚未寒。
晉王大喜,即使二将歸存孝帳下,存孝與之結為兄弟,折箭為盟,永相救援。
卻說晉王因收了存孝,在居延川上住了一月,軍情緊急,不敢久停。
晉王傳令,拔寨起程,一聲炮響,大隊軍馬離子飛虎山,望中原進發,日行夜宿,不覺已到大潼城。
哨馬報說,大潼鎮守官李友金領衆迎接。
晉王入城,吩咐軍馬安下,友金至府相見,各叙禮畢,友金稱晉王為皇兄,晉王呼友金為禦弟。
友金大設筵席,款待晉王及諸将官,酒至二巡,友金起身謂晉王曰:“皇兄上長安,乞帶小弟,領本部人馬,一同去破巢如何?”晉王曰:“朝廷曾有旨取爾否?”友金曰:“并無。
” 晉王曰:“既無聖旨,吾豈敢擅自帶爾去?”友金曰:“吾既不去,願令大将兩員領軍二萬,相助皇兄可否?”晉王允諾,并問:“二将是誰?”友金曰:“一名史敬思,一名郭景。
” 友金遂令二将見王叩頭。
晉王辭别友金,傳令催軍趱行,望河中府進發。
行不二日,哨馬報說,前近石嶺關。
晉王傳令,安營歇息,準備次日打關。
欲知攻關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有詩題石嶺關曰: 一派巉岩萬仞山,天然險峻建雄關, 俯觀平地果何遠,仰望雲霄去不難, 車馬驅馳須按步,雁鴻飛度怕重還。
由來多少英雄漢,到此應教膽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