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安景思牧羊打虎

關燈
此時春間,天氣和暖,鳥獸繁盛,草木森嚴。

    晉王遊獵半并無一毫所得。

    晉王疑怪此事不定,遂引十數騎,轉過山遠望樵夫,手敲柴擔,口唱歌曰:學采樵,學采樵,不曾砍得半個嫩柔條,臨岩伐倒枯松樹,不夠家中半月燒。

     晉王聞其歌,歎曰:“真乃樵夫之樂也!”遂遣人喚至而問之。

    樵夫曰:“我素居此處,樹木深叢,大小亂石,安能放鷹走馬,射獵打圍乎?”晉王曰:“吾兵初至,不曉路徑,汝為我指教之。

    ”樵夫曰:“請問大王有多少人馬?”晉王曰:“隻帶三千人馬在此。

    ”樵夫曰:“大王便有三萬人馬,馳不盡那獐麂兔鹿。

    ”晉王臼:“何處如此?”樵夫曰:“此去四十裡,有一山,名飛虎山、靈求峪,山内所産禽獸極多,大王可往彼處取之。

    ”晉王喜曰:“吾夜來飛虎入夢,此有飛虎山,必主招賢人矣!”遂叫樵夫引路,勒馬前行。

     到了飛虎山,果然高山曠野,清靜異常,幽禽怪獸,上下交鳴。

    晉王令軍人布開圍場,忽然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刮地遮天,倏爾不見樵夫。

    晉王大驚,喚德威問之。

    德威曰:“此虎兕出沒之鄉,故有此風。

    ”晉王曰:“風乃天地呼吸之氣,何因彼而發乎?”德威曰:“雲從龍而風從虎,雨潤田園萬物生。

    龍吟則霧起,乃壬癸雲雨之方,虎嘯則風生,戊己為巽宮之地。

    龍出海,登時雨至,虎離山,自然風生,此必然之理也。

    ”言未絕,隻見山坡中,忽然躍出一隻斑斓猛虎,如水牛一般,在草坡中咆哮大叫。

    衆人視之,驚得神魂不定,各欲逃生。

    晉王大叫:“吾兒嗣昭、嗣源急來救我!”此時二人逃命,亦不知走向那裡去了。

    晉王慌自取弓在手,搭箭當弦,望虎便射一箭,正中夾膀,其虎負痛,遂掩尾低頭而走。

    晉王後面追趕,比及已到澗邊,其虎踴身跳過,立在對岸,驚起群羊,即咬一隻食之。

    德威曰:“大王趕虎過澗,噬人食羊,何損人利己也?”晉王曰:“食羊小事也,隻怕還噬那石上打睡的人,作何計較,急驚醒之,令其逃走。

    ”晉王又曰:“何不厲聲呼之。

    ” 于是,令軍士在對岸一齊叫喊,其人全然不動。

    原來風吹樹響,澗水潺潺,其人熟睡,兩耳無聞,正在感夢,忽有一羊竄過驚醒,其人跳将起來,把眼一揉,見虎正在食羊,其人遂跳下漫漢石,脫了羊皮襖,伸手舒拳,要來打虎。

    那虎見人欲來打它,便棄了羊,對面撲來,其人躲過,隻撲一個空,便倒在地,似一錦袋之狀,其人趕上,用手撾住虎項,左脅下便打,右脅下便踢,哪消數拳,其虎已死于地下。

     有古風一篇,單道飛虎山存孝打虎。

     飛虎山前風正狂,萬裡陰雲霾日光。

     觸目晚霞挂林薮,侵入冷霧彌彎蒼。

     忽聞一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踴躍逞牙爪,麋鹿之性皆奔忙。

     牧羊壯士睡未醒,一羊竄過忙相迎。

     上下尋人虎饑渴,一掀一撲何猙獰。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起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腥紅染。

     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須墜山奄。

     近看千鈞勢有餘,遠觀八面成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後人又有詩一絕雲: 炯炯金睛耀太陽,食羊驚醒石兒郎, 伸拳小試平生力,打死山中猛獸王。

     又詩贊存孝一絕雲: 年少英雄不可當,數拳打死獸中王, 不為跨海黃金柱,定作擎天碧玉梁。

     其人低頭看之,虎尾搖動,尚然不死,遂挽起虎尾,向石上摔了下來,對岸軍人盡皆看得癡呆。

    晉王大驚曰:“此六甲神将也,有此勇力,吾若得此人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