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規乃歎我聖祖每戒敕諸生恒曰宋讷雲乃知師道立善人多讷之名不朽矣彭韶贊曰中州文獻遺緒可徵稽古力學飾車以行百僚讓德六館蜚聲嚴而有度樂育羣英乃叙教條爾準爾繩士皆适用一人以寜制詞褒重吾道增榮
宋讷 (明)項笃壽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今獻備遺卷五)
宋讷字仲敏大名滑縣人也元至正間舉進士授鉛山縣知縣洪武十三年徵詣公車除國子監助教應制撰諸勑文操筆立就稱旨超拜翰林院學士遷文淵閣大學士日見親信太學成擢祭酒師道尊嚴諸生畏且愛之乙醜戊辰兩科取士多出大學而魁選尤多大被賞遇讷嘗有疾上遣中使緻谕略曰卿禀純誠病必速差且命畫工繪象以肖焉上覽之甚喜然終老之召其子望江主簿麟侍養京師居常寝食恒在廂房不宿于家疾革乃歸卒于私第年八十上親為文以祭官其次子複祖為司業
論曰董生有言養士莫大乎太學高皇帝初建成均得宋公為師教人先躬行而後口說故士皆務實人材質直樸醇足以适用蓋身教行而師道立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惡在多言哉
宋 讷 文恪公 (清)沈佳撰
(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總錄之屬?明儒言行錄續編卷一)
字仲敏直隷滑縣人國初以聘起仕至國子祭酒
公承家教矩矱自檢性持重齒胄館師友切磋學問該博元至正癸卯進士令鹽山兵亂隐居洪武二年中書省徵儒士十八人纂修禮樂公與焉事竣不仕而歸五年過元故宮作詩傷之說者謂其合於箕子衍疇之義也
十三年四輔官杜斆薦之召至當上意授國子助教橫經發難擊蔀廓蒙學者歸向同諸儒應制撰勅文援筆立成上大稱歎拜學士
時建太學上幸學博士龔斆執經祭酒吳顒進講上喜召公至奉天門令爲太學碑賞赉上每觀書或論用人必與拟議皆稱旨改文淵大學士時年逾七十上親制诰詞引尚父興周八百爲比蓋自宋濓詹同而後惟公時被召對既感知遇日有補拾甚見親信擢公爲祭酒嚴繩準推恩義身言并教寝食學署不複家宿一時士皆适用上猶慮功臣子弟有不率者以曹國公兼領監事由是貴胄肅然一日公病遣中使谕卿禀天命之性發仲尼之誠施已之幽德修道教人所以疾不病而速差以其有神也
又嘗言宋祭酒骨格必夀命畫工圖像上問昨公服坐堂上何以有怒色對一生獻茶踣而碎其瓯念臣不才失於教敬中心自訟不意爲陛下所知上喜慰出畫像示之以老召其子侍養十八年久雨求直言獻安邊策曰備邊在乎兵食足食又在乎屯田屯田之制必當法漢本始年中匈奴帥十餘萬騎南向欲爲寇趙充國乃将四萬騎分屯緣邊九郡單于聞之引去夫以四萬騎分屯九郡而充國統制其間則當時籌畫區分槩可想見我朝諸将中勇知謀略豈無如充國者陛下宜選其尤者數人随其遠近高下立法分屯所領衛兵以充國兵數斟酌損益率五百裡屯一将布列沿邊之地遠近相望首尾相應耕作以時訓練有法遇敵則戰敵去則耕此長久安邊之策也又何必勞師萬裡求儌幸之功以取無用之地哉上嘉納之令邊軍皆屯田着爲令
吏部尚書餘熂不喜公以事逐公去上怒誅熂慰公複位二十三年公疾革其子麟及屬官懇請還家厲聲曰是何風雲氣少男女情多況在丁社兩祭齋戒中耶三日丁酉祭畢舁歸抵暮卒年八十上爲文遣官緻祭故事文臣四品無給喪費者給自公始
其後太學生有連舉大魁者上曰此宋祭酒訓廸之功也諸生守官稱職者多出公門上每舉爲教國子者法三十年以張顯宗韓克忠署祭酒司業事上因思公坐奉天門谕太學生曰宋讷作祭酒司業事學規嚴肅秀才循蹈規矩向學中用朝廷以故得人讷善終朕禮送回鄉葬又令沿途有司祭讷近年老秀才做祭酒懷異心不肯教誨改廢讷學規今年少秀才署學事違犯學規重罪投沒頭帖謗師長者首人賞銀百兩犯者淩遲沒産正德中谥文恪
公家西南三裡即瓠子堤忠肅構亭曰西隐公更築白雲茅屋其間所着詩文二十卷号西隐集(史概)
(佳)曰高皇帝嘗勅侍郎張智等曰古之儒者務學以明體适用窮則忠信笃敬以淑諸人達則忠君愛國而澤被天下朕自禦宇以來擢用儒士布列百司得人稱任而卒少見效良由師道不立故成材罕聞又曰凡爲儒者必恪遵古先聖賢之道以修已教人毋徒尚文藝雲其留心學校人才至矣故當時大學士皆适用稽古禮文彬彬多循謹修饬者流而一代之儒術由此懋焉嗚呼盛哉
宋讷(1311~1390)字仲敏。
元末明初滑縣(今屬河南)人。
元至正進士。
任鹽山府尹,後棄官歸隐。
洪武初年應征編禮、樂諸書,事竣,不仕歸。
後經杜薦,任國子助教。
十五年超遷翰林學士,改文淵閣大學士,再遷國子監祭酒。
讷為學嚴立學規,治太學有績,頗受明太祖賞識。
年老告歸。
宋讷曾應诏陳邊事,提出“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尹屯田”的觀點,認為設兵屯田,布列要害,遇敵則戰,寇去則耕是長策,其言頗受重視。
元末明初滑縣(今屬河南)人。
元至正進士。
任鹽山府尹,後棄官歸隐。
洪武初年應征編禮、樂諸書,事竣,不仕歸。
後經杜薦,任國子助教。
十五年超遷翰林學士,改文淵閣大學士,再遷國子監祭酒。
讷為學嚴立學規,治太學有績,頗受明太祖賞識。
年老告歸。
宋讷曾應诏陳邊事,提出“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尹屯田”的觀點,認為設兵屯田,布列要害,遇敵則戰,寇去則耕是長策,其言頗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