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諸帝國的終止(上)
關燈
小
中
大
今後,那些[海外]國家的土著也許會越來越強大,歐洲的當地人也許會越來越軟弱,因此,世界各地居民的勇氣和力量也許會達到相等的程度;勇氣和力量的相等引起相互間的懼怕,從而能使獨立國家因懼怕而放棄他們的不公正行為,使他們的不公正行為變成對相互權利的某種尊重。
但是,所有國家之間的廣泛交往自然會——或者更确切地說,必然會——帶來知識和各種進步的相互交流,而世界上似乎及有什麼東西能比這種交流更有可能造成以上所說的力量的相等。
亞丹·斯密 我們甯要帶有危險的自治,也不要平靜的奴役。
克瓦米·恩克魯瑪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差别在于歐洲殖民地的結局。
歐洲對殖民地帝國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削弱,但還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實際上,歐洲因獲得作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區而擴大了它的殖民地範圍。
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不可阻擋的革命一浪一潮席卷諸殖民地帝國,極其迅速地結束了歐洲的統治。
i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隻有利比裡亞和南非是獨立的國家,它們的獨立全靠其非典型的曆史背景。
其中一個國家在19世紀初期已由解放了的奴隸居住,另一個國家為居住那裡的少數歐洲人所控制。
25年以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殖民地隻剩下葡屬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及南非的幾塊屬地:南羅得西亞、西南非洲、貝專納、斯威士蘭和巴蘇陀蘭。
正如歐洲在19世紀最後的20年中迅速地獲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樣,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同樣短的時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1944年至1970年間,總共有63個國家赢得了獨立。
這些國家擁有10億多人,大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見表1)。
歐洲人在海外取得那麼多非凡的勝利和成就之後,到20世紀中葉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們曾從那裡向外擴張的小小的歐亞半島上去。
表1亞非獨立的進程所擺脫的國家年份叙利亞法國1944黎巴嫩法國1944約旦英國1946菲律賓美國1946印度英國1947巴基斯坦英國1947緬甸英國1948北朝鮮日本1948南朝鮮日本1948以色列英國1948錫蘭英國1948印度尼西亞荷蘭1949利比亞意大利1952柬埔寨法國1954老撾法國1954北越法國1954南越法國1954蘇丹英國1956摩洛哥法國1956突尼斯法國1956加納英國1957馬來亞英國1957
但是,所有國家之間的廣泛交往自然會——或者更确切地說,必然會——帶來知識和各種進步的相互交流,而世界上似乎及有什麼東西能比這種交流更有可能造成以上所說的力量的相等。
亞丹·斯密 我們甯要帶有危險的自治,也不要平靜的奴役。
克瓦米·恩克魯瑪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差别在于歐洲殖民地的結局。
歐洲對殖民地帝國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削弱,但還沒有遭到徹底的破壞;實際上,歐洲因獲得作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區而擴大了它的殖民地範圍。
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不可阻擋的革命一浪一潮席卷諸殖民地帝國,極其迅速地結束了歐洲的統治。
i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隻有利比裡亞和南非是獨立的國家,它們的獨立全靠其非典型的曆史背景。
其中一個國家在19世紀初期已由解放了的奴隸居住,另一個國家為居住那裡的少數歐洲人所控制。
25年以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殖民地隻剩下葡屬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及南非的幾塊屬地:南羅得西亞、西南非洲、貝專納、斯威士蘭和巴蘇陀蘭。
正如歐洲在19世紀最後的20年中迅速地獲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樣,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同樣短的時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
1944年至1970年間,總共有63個國家赢得了獨立。
這些國家擁有10億多人,大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見表1)。
歐洲人在海外取得那麼多非凡的勝利和成就之後,到20世紀中葉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們曾從那裡向外擴張的小小的歐亞半島上去。
表1亞非獨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