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關燈
德,但他擔心春雪可能将騎兵困在泥濘中,因而突然撤兵南下。

     兩年以後,1240年夏,蒙古人從高加索基地再次進攻俄羅斯南部,到12月,占領了俄羅斯古都基輔。

    蒙古人對當地居民極為殘暴,當時一位僧侶記載說,幸存者寥寥無幾,他們"非常羨慕死者。

    "第二年,蒙古人繼續西侵,進入波蘭和匈牙利,在西裡西亞的利格尼茲,大敗德意志軍3萬人。

    然後,穿過冰封的多瑙河,占領薩格勒布,最後到達亞得裡亞海岸。

    至此,蒙古軍隊控制了從亞得利亞海到日本海的歐亞大一陸廣大地區。

    1242春,蒙古傳來窩闊台大汙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穿過巴爾幹地區,撤回伏爾加河下遊,在此建立汗國;因其帳殿金色,故名為金帳汗國。

     這些來自東方的陌生的騎手影響甚大,以緻在遙遠的、倫敦附近的聖奧爾本斯,馬修·帕裡斯修立在其編年史中這樣記叙道: 象成群的煌蟲撲向地面,他們徹底劫掠了歐洲東部;焚燒與屠一殺使這裡變成一片廢墟。

    經過薩拉森人的國度後,他們鏟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壘、拔掉蔓藤、搗毀公園、屠一殺市民和農民。

    如果他們偶爾饒恕了某些哀求者,還要強迫這些淪為最低層的奴隸站在隊伍的前列,去同自己的鄰邦作戰。

    那些假裝打仗或幻想逃跑的人,被鞑靼人追回後統統殺個掉;而(為他們)勇敢征戰的人,卻也得不到任何酬謝。

    可見,他象對待牲口一樣虐一待俘虜。

    他們野蠻殘忍,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鬼;他們酷一愛一喝血,撕吞狗肉人肉,身穿牛皮,手持鐵盾;他們身材矮胖,體格健壯,不屈不撓,戰無不勝;他們的背後毫無遮蓋,胸前披挂铠甲;他們非常喜歡喝純羊血,騎高大健壯的馬;這些馬吃樹枝樹葉;他們由于腿短,隻有借助于三級階梯才能騎上這些馬。

    他們沒有人類的法律,不懂得任何安慰,比獅子熊罴還要兇猛;他們擁有牛皮船,一般10至12人一條;他們會遊泳,又會駕船,因此,他們能無阻礙地渡過最寬、最急的河流;他們在沒有血[作飲料”時,就喝濁水、泥水。

    他們配有單刃劍和匕首,是出色的弓箭手,當遇到敵人時,不論男一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饒恕。

    他們除本族語言外,不懂得其他任何語言,而他們的語言也無人知道。

    因為時至今日,沒有任何途徑可接近他們,他們也未曾離開過自己的國家,所以,無法通過人類的普通交往,了解他們的習俗或人們。

    他們同妻子一起,帶着羊群到處遊牧;妻子們也象男人一樣學習打仗。

    因此,他們閃電般地攻入基督教世界,燒殺搶掠,使每個人膽戰心驚,無比恐懼。

     這些令人懼怕、帶來災難的人是否會撤退是歐洲人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蒙古的政治發展過程回答了這個問題。

    窩闊台去世五年後,其子貴由才繼位為大汗。

    在這一動蕩時期不可能有較大的遠征,而在嗜酒如命的貴由統治的短短兩年間。

    遠征也不可能。

    貴由之後,王位又空缺了三年,最後,成吉思汗的有才能的孫子蒙哥(1251-1259年)繼位。

    魯伯魯克的威廉曾談到這位新大汗打算繼續入侵歐洲。

    他說蒙哥的大臣曾問過他"法蘭西王國的情況,那裡是否有許多羊、牛和馬,他們是否最好立即進攻那裡,并完全占領它。

    "最後的決定是,完成對中國南部的征服和攻占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

    蒙哥把這兩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交給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前者被派往中國,後者派往中東。

     蒙古人迅猛地掃蕩了中亞、中東和東歐,可是,在中國則陷入困境:同中國人的大規模戰鬥打打停停地持續了數十年。

    按照中國人的标準,宋朝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王朝,但對蒙古人來說,征服宋朝卻比征服中東的穆斯林統治者要艱難得多,盡避後者離蒙古權力中心更遠。

    在對中國的征戰中,蒙古人再度顯示了他們從事大規模戰略包圍戰的完善戰術。

    除沿長江推進并攻取宋朝首府杭州外,忽必烈還從西、南兩翼包圍宋朝。

    經過大規模戰役,他侵占了四川、雲南、安南和東京,從四面八方将來王朝一團一團一圍住。

    1277年,占領南方大港廣州,三年後,在海南島沿海消滅宋朝海軍,從而完成了對中國的征服。

     1259年,在進攻四川期間蒙哥去世,忽必烈當選為繼承人。

    作為大汗,他将帝國首都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到華北的北京。

    他忠實于成吉思汗最初提出的征服世界的計劃,在戰勝宋朝後,又發動了新的戰争,從陸路侵略印度支那和緬甸,經水路進攻爪哇和日本。

    難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馬可·波羅這樣寫道:忽必烈是"從我們的祖先亞當到現在,人世間前所未有的最強大的統治者,他擁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廣闊,财富最充裕。

    " 與此同時,旭烈兀已渡過奧克蘇斯河;橫掃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叙利亞。

    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淪陷,據說除少數技藝高超的工匠外,該城的80萬居民被屠一殺殆盡。

    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為了不讓皇族的血沾污戰刀,不幸的哈裡發被裹在一張地毯裡被馬活活踩死。

    在以同樣的方式攻克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以後,似乎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蒙古人繼續向埃及和北非進擊,從而完成對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征服。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紮魯特(政利亞發源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轉折。

    1260年,埃及馬木魯克軍隊在那裡大敗蒙古人。

    失敗的一個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汙的去世使一團一結的蒙古統治集一團一内部發生分裂。

    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繼承空缺的王位,但卻遭到堂弟,俄羅斯金帳汗國大殲别爾克的反對。

    實際上,别爾克已皈依伊斯蘭教,對旭烈兀消滅哈裡發政權極為憤慨,以緻兩人漸漸開始公開對戰。

    作為防禦措施,旭烈兀再次渡過幼發拉底河,進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隻留下一支一精一疲力盡的部隊,其中絕大多數是非蒙古人。

    這支軍隊的失敗挽救了伊斯蘭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國衰亡的開端。

     五、蒙古帝國的衰落 盡避在巴勒斯坦吃了敗仗,但這時的蒙古帝國仍是一座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龐大建築,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區外,它還占有俄羅斯、中東和中國南方。

    蒙古陸軍在從波羅的海沿岸到緬甸一帶活動,而海軍則在進攻日本和爪哇。

    不過,這個龐大的帝國這時确已開始崩潰,實際上僅幾十年後,它便不複存在。

     當然,其原因并不僅在于敗給了馬木魯克軍隊。

    卷入那場戰鬥的蒙古軍隊很少,蒙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報複;這種報複,是以往少數赢得個别戰鬥勝利的對手所逃脫不了的。

    然而,這種情況這次卻未再發生,其原因是帝國的崩潰過程已經開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崩潰與過分的擴張有着密切的關系。

    在擴張到歐亞大一陸兩端之後,即使是具有高度機動一性一的蒙古人,這時也發現他們正陷入困境。

    除在歌利亞發源地的失敗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對印度的進攻也被德裡的突厥人蘇丹所擊退。

    在緬甸和越南,蒙古人還發現森林作戰完全不同于平原上的騎兵襲擊。

    蒙古海軍的海外征服也未能奏效。

    1291年,派去進攻琉球群島的艦隊甚至連這些島嶼都沒有找到;一支派往爪哇的遠征部隊,兩年後,損失慘重地撤了回來。

    最大的海外征服是進攻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遠征軍。

    日本人頑強抵抗,最後被一股西南台風所營救;這股台風吹毀了敵人的船隻,日本人感激地稱它為"神風"。

    這樣,在海上如同在森林裡一樣,蒙古人的擴張受到了限制。

     然而,不僅僅是歐亞大一陸兩端和海上諸島難以征服,對蒙古人來說,更嚴重的是他們發現無法保住已經征服的地區。

    首要的問題是:同屬國人民相比,他們人數太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