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南北美洲和英國自治領(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三、經濟上的歐化
殖民地時期經濟領域的歐化同政治領域的歐化一樣十分普遍。
就歐洲諸列強來說,起初他們的經濟目的和方法基本相同。
它們都信奉使殖民地經濟從屬于母國經濟的重商主義原則。
下面這一命令是1763年倫敦下達給魁北克總督默裡的,它與其他無數個由巴黎、馬德裡或裡斯本發出的有關這一問題的命令沒有任何差别: ……我們的明确的願望和意志是:你們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得以使我們最不愉快的痛苦,對任何一個或幾個建立任何制造業和從事任何貿易的法律表示贊同,這類法律對這個王國是有害的、不利的;你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來阻止、反對和限制任何可能建立上述制造業或确立上述貿易的企圖。
盡避有這一共同的重商主義背景,歐洲各殖民地不久便發展了獨特的經濟;這些經濟不僅不同于歐洲的經濟,而且它們彼此間也互不相同。
我們将看到這種多樣一性一起因于幾大因素,其中包括諸母國經濟發展的不同和諸殖民地自然資源及人力資源的不同。
拉丁美洲如第六章第八節所述,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既決定于可得到大量的金銀和土著勞力這一點(金銀和土著勞力是英屬美洲和法屬美洲所缺乏的),又決定于以非洲奴隸勞力為基礎的單一經營的種植園的發展,還決定于伊比利亞諸國的經濟落後(這種落後還傳給了它們的殖民地)。
最終結果是,拉丁美洲從未取得格蘭德河以北地區所特有的平衡的經濟發展,相反,卻長期從屬于西北歐,後來又從屬于美國。
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的經濟史與拉丁美洲的經濟史根本不同,因為那裡缺乏土著勞力資源和貴金屬。
這種情況迫使英國和法國移民自己勞動,根據可得到的自然資源來發展某種可行的經濟。
巴黎和倫敦政一府從一開始起就都試圖以傳統的方式影響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在聖勞倫斯河兩岸,法國人建立了以法國封建制度為模一式的莊園制。
居民必須以金錢和勞動的形式向其莊園主納稅。
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英國試圖強行建立各種僵硬的經濟制度。
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設立了與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相似的公司,資金由股東們籌集,公司向股東們保證将按他們的投資額分紅。
弗吉尼亞公司着手建立一種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到弗吉尼亞來的人沒有一個人私下擁有土地,每個人都為公司工作。
生産出來的産品全都存放在一個公共倉庫裡,人們隻能從公司的這個倉庫裡領取所需要的東西。
這些規定和限制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證明是行不通的,因為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有大量的土地可為不滿的移民所依靠。
這些殖民地不可能象拉丁美洲那樣,依靠母國提一供封建的"監護征賦制"這種獎品,因為要實行"監護征賦制",就必須能得到大量的土著勞力。
居民的确要向莊園主納稅,但這些稅比法國通常的賦稅較得多。
教會力圖征收居民所獲産品的十三分之一作為什一稅,但一也隻能征收到其中的一半。
當局為防止青年人逃走、為防止他們成為非法的一毛一皮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荒地的誘一惑和有利可圖的一毛一皮貿易面前失敗了。
因此,新法蘭西以自己的方式發展,大多數人經營自給自足的農業,少數人從事一毛一皮貿易;一毛一皮是唯一重要的出口商品。
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諸公司不能長期控制它們的移民。
弗吉尼亞一位總督報告說,當他到達這裡時,他發現人們"正在街上疾走,忙于日常活動"。
在土地比勞力充裕這一事實的激勵下,英國殖民者制定出自己的經濟制度和做法。
由于地理環境決定了農業這一型式和農業的成功,大多數人必須緻力于農業。
在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南部殖民地,移民們發現這裡最好的作物是煙草、稻米和靛藍。
在中部殖民地——賓西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谷類作物生長得很好,因此這個地區很快成為諸殖民地的面包籃。
新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也曾轉向農業,但漫長的冬季和多岩石的土地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因此,他們隻得從事其他職業,主要是漁業、航運業和制造業。
于是,我們看到,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比拉丁美洲的經濟遠為多樣化,而且更有生氣,因為那裡的土著勞工被抑制在僅能勉強生存的水平上,并沒有成為當地經濟的基礎。
在十三個殖民地,航行七大洋的快速大帆船、沿河兩岸的一系列工廠以及靠槍和斧頭在荒原上建立家園、并把新拓居地的界線不斷向西推進的邊疆開發者代替了用同樣的工具和技術世世代代做苦工的印第安農奴和非洲奴隸。
革命時期十三個殖民地正因為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如此生氣勃勃,它才同母國發生了糾紛,使英國難以控制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難以使其從屬于英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新英格蘭的制造業和航運業就同重商主義的法規如《航海法》相抵觸;1763年取消法屬殖民地之後,英國政一府開始對違背其法令的行為采取嚴厲措施。
為了避免同印第安人發生糾紛,他們禁止移民超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進入俄亥俄河流域。
殖民者一再大聲抗議這些限制,最後,他們訴諸武力。
美國獨立戰争不僅是一場争取政治獨立的鬥争,而且是一場争取經濟獨立的鬥争。
為了既滿足以前由英國人提一供各種物資的市民的需要又滿足美國軍隊的需要,戰争本身就緻使殖民地制造業大大發展。
美國的航運業在獨立戰争期間擴大了,并轉變成一支臨時的海軍;在赢得獨立之後,它繼續以擴大了的形式發展。
美國船長們在和平條約簽訂才幾年時就開始了同加利福尼亞和中國的極為有利可圖的貿易。
獨立戰争對仍為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農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州法令這時廢除了陳腐的土地所有權制度;這類制度體現在為使土地貴族永久存在而制定的長子繼承權和限定繼承權的法律中。
大地産,尤其是在南方,都分給了農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則作為居留地向邊疆居民開放。
生氣勃勃的美國經濟以這些不同的方式迅速地向整個大一陸和海外擴展。
拉丁美洲經濟上的不滿除了促成英國殖民地的革命外,還促成西班牙殖民地的革命。
在出生于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克裡奧爾人)和出生于西班牙的西班牙人(半島居民)之間存在着沖突;後者在政一府職務的任命和得到某些職業的權利方面受到優待。
因此,希望結束這種不平等待遇的克裡奧爾人在許多殖民地發起并領導了革命運動。
對促進革命同樣重要的是限制殖民地與母國的貿易的西班牙重商主義法規。
這種法規尤其令人難以忍受,因為西班牙既不能吸收殖民地生産的新原料,又不能象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那樣向殖民地提一供所需的價廉物美的制成品。
因此,大規模的非法貿易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在西班牙陷入同拿破侖法國的拚死鬥争中、不能同其殖民地保持正常的經濟關系的那幾年裡。
戰争結束後,西班牙企圖将其貿易限制再強加給它的殖民地,但殖民者終于拿起武器進行反抗。
他們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和援助,因為如人已同西屬美洲建立起有利可圖的貿易關系。
下面這一充滿熱情的呼籲是阿根廷牧場主的代言人在1809年時發出的,它反映
就歐洲諸列強來說,起初他們的經濟目的和方法基本相同。
它們都信奉使殖民地經濟從屬于母國經濟的重商主義原則。
下面這一命令是1763年倫敦下達給魁北克總督默裡的,它與其他無數個由巴黎、馬德裡或裡斯本發出的有關這一問題的命令沒有任何差别: ……我們的明确的願望和意志是:你們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得以使我們最不愉快的痛苦,對任何一個或幾個建立任何制造業和從事任何貿易的法律表示贊同,這類法律對這個王國是有害的、不利的;你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來阻止、反對和限制任何可能建立上述制造業或确立上述貿易的企圖。
盡避有這一共同的重商主義背景,歐洲各殖民地不久便發展了獨特的經濟;這些經濟不僅不同于歐洲的經濟,而且它們彼此間也互不相同。
我們将看到這種多樣一性一起因于幾大因素,其中包括諸母國經濟發展的不同和諸殖民地自然資源及人力資源的不同。
拉丁美洲如第六章第八節所述,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既決定于可得到大量的金銀和土著勞力這一點(金銀和土著勞力是英屬美洲和法屬美洲所缺乏的),又決定于以非洲奴隸勞力為基礎的單一經營的種植園的發展,還決定于伊比利亞諸國的經濟落後(這種落後還傳給了它們的殖民地)。
最終結果是,拉丁美洲從未取得格蘭德河以北地區所特有的平衡的經濟發展,相反,卻長期從屬于西北歐,後來又從屬于美國。
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十三個殖民地和新法蘭西的經濟史與拉丁美洲的經濟史根本不同,因為那裡缺乏土著勞力資源和貴金屬。
這種情況迫使英國和法國移民自己勞動,根據可得到的自然資源來發展某種可行的經濟。
巴黎和倫敦政一府從一開始起就都試圖以傳統的方式影響其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在聖勞倫斯河兩岸,法國人建立了以法國封建制度為模一式的莊園制。
居民必須以金錢和勞動的形式向其莊園主納稅。
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英國試圖強行建立各種僵硬的經濟制度。
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設立了與現代股份有限公司相似的公司,資金由股東們籌集,公司向股東們保證将按他們的投資額分紅。
弗吉尼亞公司着手建立一種經濟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到弗吉尼亞來的人沒有一個人私下擁有土地,每個人都為公司工作。
生産出來的産品全都存放在一個公共倉庫裡,人們隻能從公司的這個倉庫裡領取所需要的東西。
這些規定和限制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證明是行不通的,因為在法屬和英屬殖民地有大量的土地可為不滿的移民所依靠。
這些殖民地不可能象拉丁美洲那樣,依靠母國提一供封建的"監護征賦制"這種獎品,因為要實行"監護征賦制",就必須能得到大量的土著勞力。
居民的确要向莊園主納稅,但這些稅比法國通常的賦稅較得多。
教會力圖征收居民所獲産品的十三分之一作為什一稅,但一也隻能征收到其中的一半。
當局為防止青年人逃走、為防止他們成為非法的一毛一皮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荒地的誘一惑和有利可圖的一毛一皮貿易面前失敗了。
因此,新法蘭西以自己的方式發展,大多數人經營自給自足的農業,少數人從事一毛一皮貿易;一毛一皮是唯一重要的出口商品。
同樣,在十三個殖民地,諸公司不能長期控制它們的移民。
弗吉尼亞一位總督報告說,當他到達這裡時,他發現人們"正在街上疾走,忙于日常活動"。
在土地比勞力充裕這一事實的激勵下,英國殖民者制定出自己的經濟制度和做法。
由于地理環境決定了農業這一型式和農業的成功,大多數人必須緻力于農業。
在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的南部殖民地,移民們發現這裡最好的作物是煙草、稻米和靛藍。
在中部殖民地——賓西法尼亞、新澤西、特拉華——谷類作物生長得很好,因此這個地區很快成為諸殖民地的面包籃。
新英格蘭大部分地區也曾轉向農業,但漫長的冬季和多岩石的土地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因此,他們隻得從事其他職業,主要是漁業、航運業和制造業。
于是,我們看到,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比拉丁美洲的經濟遠為多樣化,而且更有生氣,因為那裡的土著勞工被抑制在僅能勉強生存的水平上,并沒有成為當地經濟的基礎。
在十三個殖民地,航行七大洋的快速大帆船、沿河兩岸的一系列工廠以及靠槍和斧頭在荒原上建立家園、并把新拓居地的界線不斷向西推進的邊疆開發者代替了用同樣的工具和技術世世代代做苦工的印第安農奴和非洲奴隸。
革命時期十三個殖民地正因為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如此生氣勃勃,它才同母國發生了糾紛,使英國難以控制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難以使其從屬于英國自身的經濟利益。
新英格蘭的制造業和航運業就同重商主義的法規如《航海法》相抵觸;1763年取消法屬殖民地之後,英國政一府開始對違背其法令的行為采取嚴厲措施。
為了避免同印第安人發生糾紛,他們禁止移民超過阿巴拉契亞山脈進入俄亥俄河流域。
殖民者一再大聲抗議這些限制,最後,他們訴諸武力。
美國獨立戰争不僅是一場争取政治獨立的鬥争,而且是一場争取經濟獨立的鬥争。
為了既滿足以前由英國人提一供各種物資的市民的需要又滿足美國軍隊的需要,戰争本身就緻使殖民地制造業大大發展。
美國的航運業在獨立戰争期間擴大了,并轉變成一支臨時的海軍;在赢得獨立之後,它繼續以擴大了的形式發展。
美國船長們在和平條約簽訂才幾年時就開始了同加利福尼亞和中國的極為有利可圖的貿易。
獨立戰争對仍為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農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州法令這時廢除了陳腐的土地所有權制度;這類制度體現在為使土地貴族永久存在而制定的長子繼承權和限定繼承權的法律中。
大地産,尤其是在南方,都分給了農民;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土地則作為居留地向邊疆居民開放。
生氣勃勃的美國經濟以這些不同的方式迅速地向整個大一陸和海外擴展。
拉丁美洲經濟上的不滿除了促成英國殖民地的革命外,還促成西班牙殖民地的革命。
在出生于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克裡奧爾人)和出生于西班牙的西班牙人(半島居民)之間存在着沖突;後者在政一府職務的任命和得到某些職業的權利方面受到優待。
因此,希望結束這種不平等待遇的克裡奧爾人在許多殖民地發起并領導了革命運動。
對促進革命同樣重要的是限制殖民地與母國的貿易的西班牙重商主義法規。
這種法規尤其令人難以忍受,因為西班牙既不能吸收殖民地生産的新原料,又不能象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那樣向殖民地提一供所需的價廉物美的制成品。
因此,大規模的非法貿易發展起來了,尤其是在西班牙陷入同拿破侖法國的拚死鬥争中、不能同其殖民地保持正常的經濟關系的那幾年裡。
戰争結束後,西班牙企圖将其貿易限制再強加給它的殖民地,但殖民者終于拿起武器進行反抗。
他們得到了英國人的支持和援助,因為如人已同西屬美洲建立起有利可圖的貿易關系。
下面這一充滿熱情的呼籲是阿根廷牧場主的代言人在1809年時發出的,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