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回 清太宗怒斬王臯 袁督師智收毛帥
關燈
小
中
大
武功戚,商議軍國大事。
忽一個太監報道:“有三個明将,前來投誠,說是有緊要事情。
”太宗眉峰一皺道:“帶來多少人馬?”太監回道:“據迎賓司員說是三個光身一子,并未帶領人馬。
”太宗道:“可有姓名?”太監回道:“現有名單呈上!”太宗接來一瞧,見開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個名字,随問範文程道:“這三個人,你可認識?”範文程瞧過名帖,站起身回道:“微臣不曾認識過。
”太宗點頭無語。
多铎道:“你是中原人,他們也是中原人,大家都是中原人,怎麼倒又不認識呢?”文程道:“王一爺有所不知,孔、耿、尚三人,都是顯官,我是草莽一書生,名分上很是夠不上,所以不能認識。
”多爾衮道:“這三個既是明朝顯官,怎會投奔咱們這裡來,别是一奸一細麼!”太宗道:“我看總别有緣故,喊進來一問就明白了。
”太監領旨,霎時引進三人。
跪拜畢,孔有德奏道:“我們三人,都是皮島一毛一帥帳下的部将,因袁崇煥那厮妒賢忌能,用計害死我們一毛一帥,所以投奔貴國來。
懇請大皇帝發兵替一毛一帥報仇,我們甘願充當向導。
” 原來登萊大海中群島如星,内有一島名叫東江,廣衍數千裡,形勢非常便利。
熹宗天啟元年,太祖大舉入侵,掠取沈一陽一、遼一陽一。
遼東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無不望風歸附。
彼時沿海居民四散逃難,力量雄厚的,都坐着海船,逃向山東去了,剩下幾個資斧不繼的,隻好投奔各島暫時栖止。
有一個仁和人,姓一毛一,名叫文龍,官居都司之職,此人卻是個豪傑,奉命援遼,領着兵也到群島。
因見東江地勢形勝,有險可恃,就在這地方,建起軍府來,招集逃民,分布哨探,生聚教訓,着實的有作有為。
朝廷聞之大喜,下一道聖旨,馬上升他為參将,并加副将職銜。
文龍受恩感激,揀選島中一精一銳,揚帆破一浪一,把滿洲國的鎮江城奪取了。
捷報到京,加封左都督。
文龍愈自奮勉,築造海船,一操一練兵士,以固疆國;廣招商賈,販易有無,以興市面;設卡征稅,授地興屯,以裕饷源。
不多幾年,東江一荒島,竟然變成重鎮了。
朝廷知他能幹,遂封文龍為平遼總兵官,挂将軍印,賜尚方劍。
文龍此時,兵強民附,勢大官尊,心中自是得意。
崇祯元年,朝廷放了袁崇煥為薊遼督師,東江各将就紛紛聚議道:“袁督師為人,很是利害,此番出京,聽說賜有尚方寶劍,總兵以下官員,都可先斬後奏,咱們大家倒要小心一點子。
”隻見一人一大笑道:“小心點子什麼,咱們又不吃他的饷,好便給個臉子,他要是不識竅,要在我們這裡扮鬼臉,呵呵,我可就要對他不起了。
”随有兩人附和道:“很對很劃,我們這裡除了帥父将令,就皇帝聖旨也不相幹,何況袁督師!”衆視之,起先發話的,是孔有德,後來附和的,是耿仲明,尚可喜。
這三個都是一毛一文龍養子,一性一情桀骜,脅力絕人,島中将弁沒一個不懼怕他的。
當下見孔有德這麼說了,隻好附他一陣,不庸細表。
魁不多天,接到鄰境滾牌,曉得督師老爺已經起馬,約初月初旬,就要按臨本島。
一毛一文龍傳下将令,叫本島海陸各将弁,趕忙預備,海船破壞的修理,旗幟缺乏的添置;各營中刀矛弓箭以及甲胄等,都要整理一新。
這令一下,全島海陸人員,頓時忙亂起來。
竹木匠、鐵匠、成衣匠整百累千,日夜趕活。
一毛一帥每日趕天亮就起身,又要校閱騎射;又要一操一練海軍;又要指示機宜;又要督催工匠。
一面派人替督師收拾行轅,衾枕一床一帳,古董文玩,一應陳設的東西;又要自己去指點。
因此忙得一毛一文龍茶飯無心,坐卧不甯,費盡一精一神。
到月底總算都已齊備,又請了幕府中清客,到各處查檢斟酌,凡有些微不妥之處,立即更改。
于是一毛一文龍方略心安意暢。
又在山頂置下一具西洋望遠鏡,叫孔有德、耿仲明等幾個義兒,輪流執掌盼望,瞧見督驢座船,立刻飛報不誤。
六月初三黑早,文龍盥洗才畢,山
忽一個太監報道:“有三個明将,前來投誠,說是有緊要事情。
”太宗眉峰一皺道:“帶來多少人馬?”太監回道:“據迎賓司員說是三個光身一子,并未帶領人馬。
”太宗道:“可有姓名?”太監回道:“現有名單呈上!”太宗接來一瞧,見開着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個名字,随問範文程道:“這三個人,你可認識?”範文程瞧過名帖,站起身回道:“微臣不曾認識過。
”太宗點頭無語。
多铎道:“你是中原人,他們也是中原人,大家都是中原人,怎麼倒又不認識呢?”文程道:“王一爺有所不知,孔、耿、尚三人,都是顯官,我是草莽一書生,名分上很是夠不上,所以不能認識。
”多爾衮道:“這三個既是明朝顯官,怎會投奔咱們這裡來,别是一奸一細麼!”太宗道:“我看總别有緣故,喊進來一問就明白了。
”太監領旨,霎時引進三人。
跪拜畢,孔有德奏道:“我們三人,都是皮島一毛一帥帳下的部将,因袁崇煥那厮妒賢忌能,用計害死我們一毛一帥,所以投奔貴國來。
懇請大皇帝發兵替一毛一帥報仇,我們甘願充當向導。
” 原來登萊大海中群島如星,内有一島名叫東江,廣衍數千裡,形勢非常便利。
熹宗天啟元年,太祖大舉入侵,掠取沈一陽一、遼一陽一。
遼東之三河等五十寨,及河東大小七十餘城,無不望風歸附。
彼時沿海居民四散逃難,力量雄厚的,都坐着海船,逃向山東去了,剩下幾個資斧不繼的,隻好投奔各島暫時栖止。
有一個仁和人,姓一毛一,名叫文龍,官居都司之職,此人卻是個豪傑,奉命援遼,領着兵也到群島。
因見東江地勢形勝,有險可恃,就在這地方,建起軍府來,招集逃民,分布哨探,生聚教訓,着實的有作有為。
朝廷聞之大喜,下一道聖旨,馬上升他為參将,并加副将職銜。
文龍受恩感激,揀選島中一精一銳,揚帆破一浪一,把滿洲國的鎮江城奪取了。
捷報到京,加封左都督。
文龍愈自奮勉,築造海船,一操一練兵士,以固疆國;廣招商賈,販易有無,以興市面;設卡征稅,授地興屯,以裕饷源。
不多幾年,東江一荒島,竟然變成重鎮了。
朝廷知他能幹,遂封文龍為平遼總兵官,挂将軍印,賜尚方劍。
文龍此時,兵強民附,勢大官尊,心中自是得意。
崇祯元年,朝廷放了袁崇煥為薊遼督師,東江各将就紛紛聚議道:“袁督師為人,很是利害,此番出京,聽說賜有尚方寶劍,總兵以下官員,都可先斬後奏,咱們大家倒要小心一點子。
”隻見一人一大笑道:“小心點子什麼,咱們又不吃他的饷,好便給個臉子,他要是不識竅,要在我們這裡扮鬼臉,呵呵,我可就要對他不起了。
”随有兩人附和道:“很對很劃,我們這裡除了帥父将令,就皇帝聖旨也不相幹,何況袁督師!”衆視之,起先發話的,是孔有德,後來附和的,是耿仲明,尚可喜。
這三個都是一毛一文龍養子,一性一情桀骜,脅力絕人,島中将弁沒一個不懼怕他的。
當下見孔有德這麼說了,隻好附他一陣,不庸細表。
魁不多天,接到鄰境滾牌,曉得督師老爺已經起馬,約初月初旬,就要按臨本島。
一毛一文龍傳下将令,叫本島海陸各将弁,趕忙預備,海船破壞的修理,旗幟缺乏的添置;各營中刀矛弓箭以及甲胄等,都要整理一新。
這令一下,全島海陸人員,頓時忙亂起來。
竹木匠、鐵匠、成衣匠整百累千,日夜趕活。
一毛一帥每日趕天亮就起身,又要校閱騎射;又要一操一練海軍;又要指示機宜;又要督催工匠。
一面派人替督師收拾行轅,衾枕一床一帳,古董文玩,一應陳設的東西;又要自己去指點。
因此忙得一毛一文龍茶飯無心,坐卧不甯,費盡一精一神。
到月底總算都已齊備,又請了幕府中清客,到各處查檢斟酌,凡有些微不妥之處,立即更改。
于是一毛一文龍方略心安意暢。
又在山頂置下一具西洋望遠鏡,叫孔有德、耿仲明等幾個義兒,輪流執掌盼望,瞧見督驢座船,立刻飛報不誤。
六月初三黑早,文龍盥洗才畢,山